【中国新移民】十年,从刷碗工到完美人生

2017年07月13日 广东侨外移民


侨外说:

  出生在普通家庭的戚勇强,因为80年代出国去日本的阿姨的影响,2001年选择了出国。十几年间从洗碗工开始,做到总经理,再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也凭着自己的努力办了签证,买了房,定了居,成就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是侨外带来的第6个中国新移民的故事


戚勇强


移民缘起


【家庭背景】


  戚勇强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家谱记载他的家族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后人,爷爷家那边几代人都是以务农为生,以仁义礼智信传家。



  后来,戚勇强的父亲以自己努力跳出农门,又从教师转为公务员。母亲则是在上海的一个杂志社工作,是在做下放知青时遇见父亲的。


  戚勇强出生后便随母亲回到上海,跟着外公外婆舅舅阿姨一起,在上海的弄堂里慢慢长大。


  阿姨在80年代的出国潮中去了日本,整个大家庭的物质生活也随之好了起来。



  “阿姨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出国,从初中说到我大学毕业,真把我说出国了。”


【决定出国】


  2001年春天,在悠闲地度过了大学生活后,戚勇强也遇到了让所有毕业生最苦恼的问题——就业。


  刚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工作经验、没有背景的戚勇强只能象征性地找着工作,等待着幸运女神的垂青。


  这时,也许是看戚勇强长期闷在家找工作却毫无进展,一向不支持他出国的父亲竟然主动聊起了出国的话题。父亲提到有个同事的儿子去了澳洲,问戚勇强想不想出国。


  由于找工作屡屡碰壁,再加上年轻人“爱玩”、“爱折腾”的天性,带着些许叛逆,些许希望,些许逃避,戚勇强开始张罗起了出国的事。



离开前夕



前期准备



  因为英国教育质量享誉全球,于是戚勇强把出国的目的地定在了英国。确定前往英国后,戚勇强出国前的准备工作竟然意外的顺利。


  刚巧那时英国在上海办教育展,幸运的戚勇强用勉强及格的英文水平通过了雅思考试;完善的中介服务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录取通知书、签证、机票在3个月内全部顺利办妥。


【离开前的道别】


  拿到签证的那一晚,戚勇强和父亲吵了一架。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有面临选择时的犹豫和彷徨,也有离开家乡的不舍,还有对完全未知生活的害怕。


  离开中国的前一周,戚勇强不停的和家人朋友同学吃饭告别,“仿佛不是出国留学镀金而是去当雇佣兵了”。很多人从那以后的确没有了联系,甚至很多家人也很少再有机会见到了。


  除了不舍,其实戚勇强心中还有小小的骄傲。那个时候出国人没那么多,他的心中的确还有些沾沾自喜。


踏上征途



【出发当日】


  6月的最后一天,戚勇强怀着憧憬和期待出发了。当天,全家人都到机场送他,甚至还有特地从老家赶来的亲戚,仿佛在送一个英雄。其实,在戚勇强心里,当时的自己哪算什么英雄,只能算一个逃避现实的兵。


  那样的场景深深地留在了戚勇强的脑海里,只是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戚勇强搭乘荷兰航空在阿姆斯特丹转机去英格兰东北的纽卡斯尔市。那时荷兰还没通行欧元,戚勇强在机场拿英镑换了荷兰盾。荷兰盾是塑料的纸质,花花绿绿,戚勇强觉得很好看,到现在还一直留着。


【到达纽卡斯尔】


  “第一个晚上我花了2镑钱买了一瓶桃子汁,那个瓶子也被我留了很久,在国外仿佛就有这个毛病,什么都舍不得。还花了2镑钱硬币在公用电话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只来得及说一句我到了,还没有等母亲的哭声响起就没有了话费。”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6月底的纽卡斯尔市昼长夜短,晚上9点半到达的时候太阳还有一抹余晖,路上的路灯还未全部亮起。


  学校安排的接机人员是个当地的出租车司机,戚勇强按书本上教的和他聊起了当地的天气,但对于他的答案戚勇强却听不懂。


  事实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戚勇强都听不懂当地人的讲话。因为和中国一样,英国也有方言,纽卡斯尔的方言叫Geordie。



  “但我还清晰的记得那位司机在路过St.James 球场时那自豪的表情和他说的话‘这是纽卡斯尔联队的主场,可以容纳5万人’。这句话,后来我也告诉了每一个我接待的朋友。”



生活艰辛



【食不果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个时候,和国内的遍地小吃不同,英国街边吃东西的地方很少,连家地道的中餐馆都没有。


  物价昂贵加上没有收入,刚到英国的几个月内戚勇强都是吃一家名叫Greggs的英国当地点心店的东西,99便士的香肠卷,1.2镑的牛肉派。吃的最多的是泡面,早上用开水先泡一半,中午吃的时候再放料包和保温杯里温热的水,配个白煮蛋。偶尔在学校吃一个2.8镑的大土豆,而6镑钱的肯德基套餐是2周才能去打一次牙祭。即便如此,戚勇强带来的钱还是很快就用完了。


【历尽艰辛找到工作】


  “出国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家里已经把积蓄都给了你交学费,其他的就靠你自己了。日本的阿姨也叮嘱我,出国要勤工俭学,学会自立更生,然后每个月从日本寄些零食和生活用品接济我。”



  在到英国的第二天戚勇强就开始找兼职。


  在那个时候,能找的工作并不多,一般都是餐馆的服务员,酒吧的保洁员,或者办公室的清洁工。因为英文不好和没有经验,戚勇强到英国4个月依然没找到工作。


  直到有一天同住的室友把她的一次试工机会让给了他,戚勇强才在一家自助餐厅找到了一份工作。


  这是戚勇强第一次打工,也是他唯一一次打工。


  从2001年11月到2011年5月。戚勇强在这家店做了10年,从洗碗工做到总经理,一家店变成5家店。他凭着这份工作办了工作签证,之后买房、定居。


【十年一日,一日十年】


  “有个成语叫‘度日如年’,形容日子枯燥无趣,所以感觉一天很长,时间很慢。我觉得还可以有另一个词,叫‘度年如日’,因为在一年里的每一天你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没有进步没有变化,成长缓慢的好像只过了一天。那几年,我就是在这两种状态交织中度过的。”



  可能是因为工作的来之不易,也或许是因为摩羯座的认真的性格,戚勇强非常珍惜这份工作。


  脏活苦活累活他都不怕,经常洗碗洗到手肿,走路走到脚疼。在工作时,还为了和客人交流努力学英语,为了方便和厨房沟通用最短时间学会了广东话,为了多掌握些技能还去厨房帮忙。


【获得工作签证】


  任劳任怨的戚勇强就这样获得了所有员工认可,也得到了老板的信任。


  2003年戚勇强硕士毕业以后,公司帮他申请了工作签证,在谁都说英国留不下来的年代,他留了下来,从学生变成了职业人士。



  “那几年过的就像几天,2004年我打工把学费挣回来了还给了父亲,2005年我结婚了,妻子比我晚来一年留学,在同一个店里打工,后去了另一家饭店做经理,为人温婉贤淑,难得的是志同道合,愿意一起奋斗。年底买了新房买了车,日子平淡的好像在养老。”



遭遇转折



【母亲去世】


  2006年,戚勇强的阿姨和母亲来英国探亲,母亲眼里的自豪让他觉得,就算自己在英国再苦再累,也都是值得的。


  但母亲在英国的那段时间里戚勇强还是在忙着工作,忙到都没空陪母亲去伦敦逛一逛,只在母亲走那一天坐地铁在牛津街下车,就在那个路口看了一下。


  母亲看出了戚勇强心里的愧疚,安慰他说,“没关系,留点地方下次来看”。


  可是戚勇强怎么也没有想到,希思罗机场安检处母亲不舍流泪的样子竟然是母子俩今生见到的最后的一面,在机场的依依惜别竟成了永别。


  回国后一周,母亲因突发脑溢血入院抢救。虽然戚勇强连夜从英国往回赶,但母亲还是在他到达上海的2个小时前永远离开了。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戚勇强内心充满了悔恨。



  “那一刻,我真希望我没有出国,子欲孝而亲不在,有什么比失去至亲更放不下的呢。”


【打击后的迷茫】


  受了母亲去世这个沉痛的打击,后面的两年戚勇强都过得浑浑噩噩,除了上班还是上班。


  “09年通过考试后顺利拿到了英国绿卡,从此算是一个自由人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了,却发现过了几年温水煮青蛙的日子后,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具体的人生目标了。在英国打工认识的朋友一波一波的回国了,国内的朋友和同学已经很久没有联系。地域的局限,资源的局限,知识的局限,自己感觉还是那个刚毕业几天的我,面对无知的世界,不知何去何从。”


【女儿出生、决定留英做餐饮】


  妻子怀孕给了迷茫中的戚勇强一个很好的借口继续保持原样。直到2010年春,女儿的出生给他浑浑噩噩的生活重新带来了活力,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状态。



  终于,戚勇强鼓起勇气决定创业。他想,既然自己只有做餐饮的经验,那就还是做这行吧。


  于是,在老板的帮助下,经过大半年的准备,2011年5月戚勇强开了自己的餐厅。


  开餐厅是件苦差事,进货、出菜、人事管理、应酬客人、做宣传等等,既耗时间又耗精力。


  为了能做好饭店,戚勇强把女儿送回了国内,交给丈人家看管,自己更是从打工时的一周休一天变成了全年无休。


  但随着竞争的加剧,成本的上升,再加上招聘的困难,戚勇强渐渐觉得力不从心。


【改行电子商务】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戚勇强接触到了电子商务。为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戚勇强让妻子去打理电子商务的业务。


  未料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出乎意料的好。


  2013年,戚勇强的妻子再次怀孕,仿佛预示着生活又将要有变化,但夫妻两人有限的精力肯定无法同时支撑饭店,仓库,家庭。



  2014年春天,和女儿同月同日同时,戚勇强的儿子出生了。


  这时,戚勇强也结束了饭店的业务,投入到海外仓的发展中来。而此时,他才发现,中国的资本已开始在全球扩张,身边除了多了许多中国学生还有许多中国商人、学者、团体。在英中国人的从业范围也不再只是餐饮,或者打工,出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创业者。中国随着楼市的增值,个人及社会财富迅速增长,更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要说实话自己那个时候在英国各方面已算不错了,有房有车有儿有女,事业稳定。但总觉得自己的价值还没有被实现,人生的意义也不明确。一时间,对自己来英国,待在英国的决定产生了动摇。”


【纠结:回国还是留下】


  那段时间,戚勇强找了很多朋友询问意见,甚至找人算命,希望给自己定个方向,是回国拼搏还是安心留在英国。


  戚勇强经过了仔细的思考:英国稳定、福利优、压力小、环境好,适合生活;中国市场大、机会多、挣钱快;英国制度完善、监管严格,但机会难找;中国竞争激烈,需要看背景、讲关系,生活压力大。



  “那个时候对自己来英国的这十几年有些后悔,并不是后悔这个决定,而是后悔没有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的学习,造成了自己的很多短板,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心情起伏,思想动摇。一度萌生举家回国的想法,但又犹豫要面对的国内各种压力。”


  这种状况持续了大半年,直到一些新的转机出现,才促使戚勇强定下心来,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



迎来转机




  第一个转机是读博士的机会。戚勇强认为,既然知识的不足是自己的一个短板,那就要通过学习来克服它。


  第二个转机就是做好眼前的海外仓业务,增强专业能力。


  第三个转机是国内的一家上市物流公司登陆英国,寻找各地区加盟合作。戚勇强因为有仓库这个优势被选中,因此又拓宽了自己的道路。


  第四个转机充满着无穷的变数,却意义非凡,那就是成立了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


【成立企业家协会的背景】



  “中国人移民到英国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英国的广东人和香港人占绝大多数。为了求生存,老一批的华人移民成立了商会,同乡会,互助会等社会团体,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一些差异,大陆的新移民,学者,学生,投资者很难融入其中。随着中英关系的升温,中英经济文化往来的增多,这群新移民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渴望安全稳定的生活之后,对于自身价值的体现,抱团发展,平台机制,以及社会的融入和认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么一个大背景和趋势下,2015年7月,我和几位志同道合,背景相似的朋友一起,成立了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希望可以做些事情回馈社会,回报祖国。”


【新身份:华侨】


  企业家协会成立以后,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身边的朋友也纷纷加入。近两年的协会运作期间,戚勇强参加、参与和组织了很多各方面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戚勇强接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华侨。



  “华侨对外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对内承担着支持国家政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说具体一点,就是团结在海外的中国人,关心国家大事,支持国家建设,传播中华文化,关注下一代成长。”


  这两年的经历让戚勇强切身体会到了海外的生活其实并不寂寞,单调。



  “我们的身上背负着重要的使命。特别是习近平主席访英后,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中英各层往来频繁,更需要我们做好中英纽带。”



心声





  “无论远隔千万里,我们爱吃的是家乡的菜,我们常说的是家乡的话,我们牵挂的是家乡的人,所以我们应当记得中国的好,传承中国的根,实现中国的梦!”



  “这些转变和想法是我原先没有料到的,我有些激动,有些欣喜,有些期待。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英国的价值。今后的路或许依然不平,但我会像《大学》里所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感谢凤凰卫视编导:大蓉、刘宁宁、蒙小度


更多关于中国新移民的精彩故事,敬请关注凤凰卫视中文台《中国新移民》




活动预告

美国纽约皇后观澜公寓项目首发

【活动时间】:7月16日(周日)14:00-18:00

【活动地点】珠海万豪酒店海涛厅(吉大九洲城)

【预约热线】:0756-2663666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