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此前,有环保组织称,澳洲婴儿配方奶粉中存在对婴儿有害的物质。澳新食品安全机构近日对此进行澄清,新西兰纳米技术专家也抨击此番说法“不负责任”。
上周末,多家澳媒爆了这样一个猛料:
澳洲有一些备受信赖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
被发现含有微小的针状纳米粒,
而这种纳米粒可能有毒!
澳姐也在前面的文中也说过这件事情,
很多粉丝也对这件事情很关注
消息一出,在不少宝宝家庭中引起恐慌,
大家纷纷检查自家奶粉是不是名列其中。
然而,事情又出现了转折。
科学纳米技术咨询小组的专家出来辟谣: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一物质有不良的健康影响!
父母不需要对此感到担心!
婴儿配方奶粉有毒?
不少人震惊了…
据上周新闻报道,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里,有一个纳米技术团队。
受环保组织“地球之友澳洲(Friends of the Earth Australia)”委托,他们对7款在售的澳洲婴儿配方奶粉进行了测试。
结果发现,有2种奶粉含有针状羟磷灰石(hydroxyapatite)纳米微粒:
雀巢(Nestle)超级能恩金盾1段(NAN HA 1 Gold)
然萃维(Nature's Way)佳思敏1段(Kids Smart 1)
对此,部分卫生专家提出警告,针状羟磷灰石纳米微粒可能会形成某种独特的属性和性质,对婴儿带来伤害。
据环保组织的引述,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最新研究表明:
针状羟磷灰石纳米微粒可能有毒,不应用于牙膏和漱口水等口腔护理产品之中。
而且这种纳米微粒非天然,甚至是“人工合成的”。
如果连口腔护理产品都不能应用,那当然也不能出现在婴儿配方奶粉里啦?
针状羟磷灰石纳米微粒
???
正常的羟磷灰石是自然形成的,富含钙质,能够增强骨骼和牙齿。
在澳洲食品圈,多项食品都含有纳米添加剂。
比如M&M,Woolworths的白酱汁,Praise的沙拉酱等,都含有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的纳米微粒。
这些纳米添加剂能帮助食物增白,防止食物结块,甚至都不必在包装上标注。
目前,专家担心的是,尚没有毒理学报告证明,纳米形式是安全的。
这些纳米颗粒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异”,从而导致对人体有害?没有证明。
所以,这次在“奶粉风波”中,针状羟磷灰石纳米微粒形式惊现,
专家也是担心会不会产生特别的属性和行为,发生不可预计的风险和伤害。
因此,专家也是呼吁政府召回这些婴儿奶粉,进行更多的测试,证明其安全试。
而不是断言这些微粒会穿透细胞壁,对身体造成伤害。
有毒没毒
学术界引争议
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得出,大部分结论用的都是“可能”、“不确定”等字眼。
没有实锤能证明“有毒”的说法,当然,也没有实锤能证明“没毒”的说法。
这个问题,也在学术界引起不少争议,形成两个派别。
堪培拉大学毒理和药剂教授Andrew Bartholomaeus:
“这些纳米颗粒能溶解在胃里,它们是安全的添加剂和矿物质,地球之友的呼吁不靠谱,有危言耸听的嫌疑。”
奥克兰大学的纳米技术专家 Dr Michelle Dickinson:
“有很多纳米颗粒是自然产生的,比如你烤了面包片,那么面包里就会产生纳米颗粒。”
澳国立大学法学及药学院教授Thomas Faunce:
“针状羟磷灰石纳米微粒并非完全没有风险。胃酸也许能消融绝大部分,但在流入胃之前呢,口腔里面的风险没有科研能证明。”
澳洲国立大学法学院及药学院教授Thomas Faunce:
“纳米微粒绝非毫无风险。”
澳新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出面澄清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SANZ)对此进行了回应。
他们重申,没有新的证据和信息能证明该奶粉对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构成风险。
这也解释了澳新食品标准局为什么一直没对相应奶粉产品发出召回令。
这一结论得到了科学纳米技术咨询小组(Scientific Nanotechnology Advisory Group)的专家支持。
“所谓新的研究,其实根本没有提供任何新的信息,以证明受影响的婴儿奶粉存在公共卫生及安全风险。我们认为欧盟研究所立足的数据‘并不充分’。”
食物天然就是由纳米糖,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许多都是功能性纳米结构。
比如,蛋白质是纳米尺度上的分子,牛奶含有纳米级脂肪液滴的乳液。
纳米颗粒有些可能是自然产生的,有些可能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食物不安全。
包括婴儿在内,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都在食物中摄入了这些颗粒,没有证据表明这有不利的健康影响。
在声明中,FSANZ 是这样说的:
羟磷灰石在酸性环境中是可以溶解的,比如胃,所以少量的食物可能会溶解,释放钙和磷酸盐。
这些是婴儿配方奶粉中必需的矿物质,这并不是新的配方材料。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一物质有不良的健康影响,父母不必对此感到担心。
所有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销售的婴儿配方奶粉,都会符合食品标准规范中婴儿配方食品标准的严格要求。
小编结语
婴幼儿的抵抗力低下,面向他们的产品,确实更需要严谨的科学方法来支撑。
如今食品标准局出面澄清,民众也许可以从这场“奶粉风波”走出来了,不必再恐慌。
但其实,我们更期待能有一份完整全面的报告,面向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