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澳洲金融时报AFR的报道:
中国房企巨头碧桂园在澳洲大西北Wyndham Vale出手购置了363公顷的土地,几乎将整个区域可开发地段买下。
据悉,碧桂园此次交易花费的金额预计超过4亿澳币,而转手方
Phileo Australia在2004年购入这块土地的时候仅仅花费了1400万澳币,而在2016年政府宣布将该地区改编成住宅性质之前,估价约为1.2亿澳币。
十年回报超过25倍,印证了长期投资买地才是王道,不过接手的碧桂园无疑是花费了大价格接了盘。
之前公众号还报道过上海联合投资公司一年内在悉尼壕掷上亿澳元购买了多处酒店还有开发用地。虽然外汇管制对老百姓影响很大,但是各个企业似乎还是在买买买。
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两大房企在国内大举抛盘。
前几日以35.73亿元售出的上海虹口SOHO,2017年,SOHO中国将有可能收到整售三个项目的现金,这是一笔会超过100亿元规模的资金。
万达集团周一发布公告称,融创将斥资约632亿元人民币(合93亿美元)收购万达旗下76家酒店,以及万达在中国的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
而之前李嘉诚的和记黄埔也陆续出货,将大陆所有资产抛售转移,被人戏称“李跑跑”。
虽然几个大佬对于抛售的举动解释口径不一,但如此密集公开的放弃旗下地产项目,这个还是几十年以来首次发生的事情。
小编想说的并不是国外的资产有多好,因为澳洲的房产开发周期明显超过国内的开发速度,收益见效慢,而且长周期万一遇上大衰退,那真的可能是血本无归。不过总体来看澳洲地产开发的利润还是透明,并且风险相对较少。
不过中国房企在海外拓展之路并没有太遵循当地的市场需求,海外项目更多的不是在本地销售而是回国卖给国人。澳洲市场情况略好,很多项目还是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不过其它国家的项目,就不好说了。
举一个例子,希望观众老爷们不要认为小编我是在无脑黑。
某房企在马来西亚开发的“XX城市”项目一度在国内非常的火爆,央视都为其站台广告。小编是不太了解马来西亚,不过广告宣传中标榜自己距离新加坡仅“2.5km”,买房可移民,这几点就可以看出完全切中的是中国人的喜好。这些优点具体是真是假,小编不去阐述,网上有很多解释。
还有一点就是开发的密度,该项目是填岛围城,预计可以容纳30万的人口。30万?这里不是中国,而是马来西亚,而且如果是针对新加坡的话,那就更加荒诞了,新加坡对于移民有很强的控制,而且政府提供大量公租房,这么多的房子落地我完全不知道靠谁来消化(不仅仅是该项目,中国房企扎堆在那儿开盘)。
当然小编在这里说是空口无凭,而且规划图做的真是漂亮,不愧是知名设计所的作品,但是小编还是希望每个购房者不要脑子一热就下单,现在信息很发达,知乎等新一批信息分享类平台有很多实地的考察,要对马来西亚有个全面的判断(货币稳定,政治安全等等)。
还有就是小编还是希望中国的房企能够更加贴近当地人的购房需求,真正融入到一个国际化的竞争氛围中。并不是“楼高,楼大”就一定好,至少在国外这一套并不奏效。不要死盯国人的钱,赚老外的钱不是更应该值得鼓励吗?
图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