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才是美国 |
用亲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
作者:王青,美国TOP SPEED(腾速)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这才是美国编辑:荔枝。
“土豪”是目前汉语里的高频词。“土豪”的关键特点就是花钱特别“豪”、而且还得特别“土”,像挑着十八担人民币现金下聘礼那样的做法就堪称代表作。
表现在孩子教育这样的大问题上,好多不那么富裕的家庭也在比“土”比“豪”,孩子上的早教班、培训班动辄过万,家里囤积的进口图书怕是孩子连个零头也读不完。
现在又开始流行送孩子上天价的私立学校,民间更有一种传说,就是天下最好的中学是美国的私立“贵族”学校,似乎是谁家孩子上了那样的学校,就前程无忧了。
这些教育方面的“土豪”行为背后的潜台词,不就是花最高的价钱就能买来最好的教育吗?米叔之前在这篇文章中对中美富翁对孩子的教育观做了分析,《当中国富豪都把子女送到天价国际学校时,美国富豪把孩子送到了哪里?》今天分析下普通家庭的父母的教育观是怎样的。
美国是一个什么都讲钱的国家,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由其的金钱收入去判断,对一项事业的支持与否在于预算中给予了多少经费投入。
在目前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加州增加了教育预算,立即吸引了美国媒体的聚光灯。
我们家所在的大约两万户人家的学区,2012年大选中通过立法,在今后的二十五年里要合计增收1.28亿美金的教育债券,用于改善学区内学校的硬件设施,第一笔投入寒假已经完成,每间教室花七千美金安装了能够无线连接电脑的触摸屏“生态白板”以及投影仪、立体音响等设备,真可以说用钱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
钱真能解决教育的问题吗?
美国有一些宏观面上针对学生背景和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统计研究,贫困家庭的孩子成绩是要差一些,二者表现出了明显的关联。
在我们学区最近一次的教育咨询委员会的会议上,有人提到一个非正式的统计数据,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加州杰出学区里,大约每五、六个孩子中就会有一个在家里没有电脑用的,比例之高远远超过众人想象。
两年之后全美国将统一废除纸笔统考,改用电脑机考,这样那些家里没有电脑用的孩子就必然要面临劣势。
有资深委员提到在人们还不这么依赖于科技手段的二十年前,他们调查过学生家里的藏书情况,结果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家里至少有过百本书,而成绩差的家里可能只有二、三本。
另外,美国的幼儿园、课后班都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内,是要收费的,很多家境困难一点的孩子或许就选择不参加了。金钱投入的差别的确影响到了学生在校成绩方面的表现。
儿子小学里已故校长父母捐赠的苹果电脑房
美国很富裕,像比尔盖茨这样慈善捐款超过好多国家GDP总额的富豪也有的是。
我儿子学校的前一任校长不到四十岁意外过世了,悲痛的父母一下子就捐了价值数万美金的四十台苹果电脑给学校,用来悼念一生致力于用科技手段改善教育水平的女儿。
再看得小一些,儿子学校动员每个学生积攒一种食物包装上的图标,每个标学校可以拿去和那家公司换回一毛钱美金,就是一个积少成多的筹款行为,似乎大家都相信钱多了才好办事。
那么在一切用金钱说话的美国,是不是大家就拼命给孩子上昂贵的课后班、是不是所谓的私立“贵族”学校就得抢得打破头呢?
认真剪下价值10美分的图标捐给学校
实际上,美国父母选择交学费上私立学校的比例很小,目前只有10%,而且还在以每十年1-2个点的速度下降。
这10%里面,还有一个幼儿园(Pre-K)的因素存在,就是说在学前的这个阶段没有公立学校的选择,要在学前上学的孩子自然就只能去私立幼儿园了。
如果单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美国教育部2013年针对年收入高于七万五千美金的家庭所做的统计,也只有12%的家庭送孩子上私立。
看来这里出现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就是崇拜金钱的美国人似乎并不认为用大把的钱就能买来最好的教育!
选择花钱上私立学校的绝大多数美国家庭是在平衡全家的生活品质,因为公立学校存在良莠不齐、两极分化的现象,好学区的房子非常贵。
一些家庭会选择在差的学区买下便宜房子安居乐业,然后作为一种折中把孩子送进要交费的私立学校去。
除了这种情况以外,就是少数认可和支持私立学校的宗教信仰、或是认可寄宿制或是男女分校制这样一些传统做法的家庭送孩子上私立了。
因为私立学校规模小、竞争不激烈、学生家境相对富裕,这样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管得多、管得细一些,相对来说学生的平均成绩也好一点,所以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选择私立学校的家庭除了要认可每年额外的学费支出以外,还一定要认同私立学校这样的“恒温游泳池”的教育环境。
而我自己常年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圈子多半与大学有关,似乎周围的人更认可“社会海洋”这样的现实生活环境,更主张把孩子放进大海里去完成教育与成长。在美国二十多年,我个人还没有亲身碰到过一例送孩子上所谓私立“贵族”学校的情况。
这个世界上偏偏就是有金钱买不来的东西,爱情是一例,真正有质量的教育也是一例。就算前面说的美国的宏观统计数据显示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成绩要差一些,但是这又和其他因素搅在了一起。
比如影响孩子成绩的背景因素里比重最大的一个是孩子父母的最终教育程度,再比如不同的族裔背景成绩表现不同,而这些因素又往往和贫困家庭这个因素交叉,不好做独立判断。
其实我们学区也提供一些课后或暑期的补习班,其中还有针对贫困家庭的、政府出资的全免费的班,那些班里符合条件的孩子连午餐都是联邦政府免费提供的。情况确实是这样,米叔之前这篇推文《美国穷人享受多少种福利?》中已经证实了。
可是偏偏学区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孩子参加补习班的比例是最低的,远远低于其他要收费的班。同样就家庭藏书这个细节来说,美国的小学从班级、学校,到市、郡政府的图书馆都是免费的,我们市政府的图书馆借书连上限都没有,随便借。
家庭藏书少,更多的是在对于读书的重视程度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心理和行动上的支持,恐怕都不亚于金钱支出的作用。
孩子是一个有认知能力、有创造性的个体。千万小心不要在比着上最贵的课后班、比着上最贵的“贵族”学校的过程中,让金钱投入成为了孩子教育的致幻剂,以为多花了钱孩子的教育就大功告成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还真不是金钱能够买来的。
-了解更多美国,请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