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张先生说
ID:zhangxianshengshuo
之前国庆期间,写过一篇关于旅游鄙视链的文章。我天真地以为,像我这样的回乡游者,应该处于鄙视链底端。哪成想,又一次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说,国庆加班者才是底端;还有人说游玩两分钟,堵车五小时的郊外游者才是底端。
同学谭大军跑来骂街:五毛你写错了!我这种地陪游才他妈是真正的底端。
谭大军打了一个小时电话,向我讲述了他作为旅游地陪的悲惨经历:国庆节,一位北京朋友来成都。谭大军放弃了新马泰七日游,全程陪同,在成都玩了五天,花了七千。在双流机场送走朋友,谭大军如释重负。回到家,老婆又和他冷战了三天。
我说,又不是要紧亲戚,干嘛要全程陪同?
谭大军说,我也不想接待,但欠了人家人情,总是要还的!
原来两个月前,谭大军陪公司领导去了趟北京。工作之余,领导想去梅兰芳大剧院听戏,他找这位北京朋友弄了两张VIP包厢票。当时觉得既省了钱,又特有面子。完事之后,谭大军夸下海口:以后来成都,兄弟我随叫随到,绝对一条龙服务。
一个月后,这位北京朋友还真来了。
谭大军说:因为两张VIP戏票,我当了五天地陪,花了七千多。早知道人情这么贵,还不如找黄牛买两张票。
为了省钱找熟人帮忙,然后欠下一屁股人情债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iPhone出新款了,赶紧找人去香港代购个水货:家里买了新房,第一反应就是找熟人来装修;准备买车,马上发朋友圈:有没有4S店的朋友,来个内部价啊!
中国人遇事的第一反应不是了解市场和规则,而是找熟人。
买房购车、上学读书、毕业找工作、结婚找对象…即便是可以用钱轻松解决的事,也得问遍七大姑八大姨,找个熟人来解决。似乎,只有找了熟人才不吃亏,才可以睡个安稳觉。
但是,找熟人帮忙,真的管用吗?
曾有朋友托熟人买车,买完后才发现自己去4S店砍价更便宜,送的配饰更多:还有人找熟人装修,价格倒是砍到了最低,装修完了才知道,熟人给他用的全是环保标准最低的材料。
在交易场景中,张先生更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更喜欢和人谈钱。因为我可以开诚布公地和对方谈市场,讲规则。被坑了,也还可以和对方讲法律。但是和熟人搅和在一起,你只能谈感情,而感情这东西是最玄妙的,说不清,量不准。
找熟人帮忙,也不全是被坑。有时候,找熟人帮忙也确实能占点便宜。但那点小便宜是笔糊涂账,欠了人情,总是要还的。整不好就会像谭大军一样:人前谈感情,人后算得失。
人情,是最昂贵的高利贷。
市场和人情的最大区别是:市场有价格,可以明码标价,泾渭分明。而人情则是一片混沌。很难说清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
分不清不等于不算计。只是这种算计会隐藏在似是而非的情感背后,于无人处,细细盘算,仔细琢磨。久而久之,原有的一点感情会腐蚀变质,变得拧巴。
我曾把朋友圈粗暴地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让我获利的人。一类是能满足我精神需求的人。前者是基于利益建立起来的弱关系链,包括客户、老板以及商业伙伴。和他们交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这种交往是势利的,用不着假惺惺地谈感情。资源不对等,谈再多的感情也没用。相互有利用价值时,不谈感情也可以其乐融融。
和能满足我精神需求的人交往,则是基于血缘关系或精神需要建立起来的强关系链,包括家人、亲戚以及纯精神交流的朋友。和这类人交往,我从不计较利益得失,也很少和他们做生意上的合作。因为这些人是我的精神家园,能和他们交往,我就已经获利了——我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快乐和慰藉。
和前者交往,谈感情没用;和后者交往,谈利益有害。
我从不欠别人人情,是因为和有些人交往,你根本没机会欠人家人情;和真正的朋友交往,又无所谓人情。
- END -
* 作者:张五毛,陕西洛南人,80后青年作家,曾出版长篇小说《公主坟》,个人微信公众号:张先生说(ID:zhangxianshengshuo)幽默不流俗,理性不学究。
如果您喜欢本文
请点荧屏右上角的图标分享此文章
想了解一个不缺蓝天绿草的天堂?
快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