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中国人把移民当成了回国升官发财的跳板

2017年12月05日 美国新阳光国际


梦想不是挂在嘴边炫耀的空气

澳洲生活着几十万华人,大家费了大周折大力气移民到了这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目的和理想,有人就喜欢澳洲的与世无争,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而有人,不过是借移民这块跳板,成了回国升官发财的跳板。

1、把移民澳洲当成回国升官发财的跳板

一个从厦门来墨尔本读了高中,又考上了国立大学的男孩,20岁。全家已移民几年了,爸妈在国内从商,不会英语,走的是商业移民之路,即交给澳洲一笔数额不菲的钱款,然后在澳洲有自己的注册企业,每年都能给澳洲缴纳一定的营业税,全家就移民了。

他父母不喜欢这里,又不懂英语,虽移民了,2年后他们就回国了,继续在国内经商,让他二儿子在墨尔本经营着一家只2个人的小餐馆。

男孩是他们的三儿子,在澳洲享受了免费读高中,目前读大学靠的是澳洲政府的无息贷款一分钱学费也不用交,等他毕业了工作了,银行再从他的薪水里逐年扣除上大学的学费。

但他说,他不喜欢澳洲,他毕业后肯定要回国的。

他得意地说,他有国立大学商科专业的学历背景,有父母从商的基础,回国后也经商,至于那笔读大学的学费,因为他没在澳洲工作,自然没有薪水记录,银行也就无从扣除这笔钱了。

我问,那会不会找你二哥还呢?他说,不会的,这是我的事,跟二哥没关系,等于我在澳洲没花钱白白地念了5年书。


我愕然,中国人也太精了,什么空子都能钻啊。


我说,那你们不是白白移民了?


他说,凭我的水平,在国内只能上一般的大学,移民后,使我上了比清华还棒的国立大学,而且读高中念大学没花一分学费呀。

言外之意,是说移民澳洲之后等于身份升级,回国之后凭借着澳洲的经历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升官发财,走向人生巅峰。


2、中国没有人脉,进退两难

再来看另一个中国小伙的故事。

从内蒙来的小伙子B,澳洲国际会计研究生毕业,工作1年了,仍想回国。

在澳洲他没有好好学习,成绩才均分60,找到一份工作年薪只有3万多澳元,硬着头皮干了1年。

他的父亲是包头第一医院院长,他的母亲是某公司的书记。

B笑着给我们描绘过一件得意之事:他妈妈买了一款新手机,交了款拿着手机往商场门外走,不小心手机碰在门上撞坏了。

他妈转身到了柜台前,要求退了还要营业员赔她一个新的。营业员不赔。她与人家争执起来,还是无济于事。

她回去就给消协打了个电话。消协来了几个人到柜台前什么也不说,把柜台上的手机都没收了,可把经理吓坏了,赶紧赔了他妈一个新手机。

无独有偶,这回他爸、妈、未婚妻来澳洲旅游,在一家商店未婚妻以为他妈想买一款裤子,就付款买下了。

结果他妈没说要买,不想要,于是就去退货,这家韩国店不给退。他妈不会讲英语,干着急发不了威,全凭儿子与人家交涉。经理拿出他们的符合澳洲经营法的店规给B看,B明白对方按章行事,只好作罢。

一家人没想到在澳洲吃了这么个哑巴亏,还没地方声张去。B对是否回国犹豫不决,因为他不想在内蒙那个"小地方"发展,虽然他在内蒙有父母广泛的人脉。他雄心勃勃想寻求在北京的发展,可北京没人脉,即使有海外文凭找工作也难,首都人才济济海归多了去了。


再说,北京买房难上加难,他还挺犯愁,已经加入澳洲国籍的他何去何从?他进退两难。


3、哪些人想回国?哪些人愿意留下?



我接触到的年轻华人中,对于在澳洲是否立足、生存和发展,基本持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愿意移民成为永久居民或入澳籍,


二,虽在这里留学求学,但一旦拿到文凭就要回国发展。


不管愿不愿意在这里呆下去,有一个看法是一致的,即澳洲好,社会和谐,还真没有听到不满、怨恨、谩骂澳洲人和澳洲社会的声音。

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把愿意不愿意(移民、居住)者分为两类,分析了他们不同选择的一些原因所折射出的现象,得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 

愿意回国的,基本上觉得在这里生活、工作没意思,平淡无味,干得再好也挣不了太多,更没有什么"外快""灰色收入",混来混去也就那样,而且难于融入澳洲社会,很寂寞、有疏离感。

总的来说还是喜欢国内的环境,觉得国内经济繁荣发展得很快,自信凭借自己获得的国际名牌大学的镀金背景,能更好地得到发展,比在澳洲容易发财,特别是能够运用较好的人际关系网,国内有亲人,有较好的人脉,深信事业能如鱼得水。

愿意在这里移民永久定居的人,喜欢这里的自然环境,说这里很宜居,生活得轻松、快乐、悠然怡然;更感慨这里的人文环境,声声称赞这里社会的公平性公正性,凭自己的能耐本事吃饭,不需伤脑筋去搞人际关系,也不会因为正直认真被人家算计。

虽然也知道这一代移民者较难融入人家的社会了,但坚信后代肯定能成为香蕉了(外表黄皮肤,内心已融入社会西方化了--香蕉的皮是黄的,香蕉瓤是白的)。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来自非官非商的家庭。


• 比如C夫妇一个父母务农一个父母是知识分子;

• D夫妇都来自山东农村;

• S的父亲是大学教授;

• 上海一位物理老师的女儿来澳洲7年了;

• K夫妇一个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厂长,一个是农村的家;

• 邻居59号兄妹三人都是国内的硕士,现在一个在加拿大,一个在墨尔本做IT,一个在国立大学搞专业研究,他们来自地地道道的广东农民之家;

• N也来自普通家庭,内蒙的GTA的父母都是教师……

他们厌恶通过人脉混事,也曾或多或少因缺少人脉受过不公平待遇。选择移民澳洲的这些人还有一个特点,都没有发大财的野心,仅仅满足于丰衣足食的生活,图的就是自由休闲安乐与世无争。

两类人的关于这个问题的选择,与他们的家庭背景、家庭影响有关,与他们对人生的认识、怎样策划自己的人生有关。


有趣的是,想回国发展的年轻人很少谈及"平等"、"公平"的话题,说得较多的是"人脉";决定在这里定居的年轻人,挂在嘴边的是"人文"、"公正",而从不言什么"人脉"。

一句话,在国内"人脉"第一,它让没本事的有本事,有本事的没本事,或者有本事的更有本事。


所以国内的广阔天地,吸引着海外的有志者可以靠"人脉"去大有作为;在澳洲这个多元化多种族的国度,无需"人脉",不讲"人脉",它让有本事的做好你的事,挣钱多的为社会缴纳很高的税,让没本事的受到富裕社会的恩惠,活得也快乐滋润。


所以澳洲的公平自由闲适平淡,吸引着渴望另一番生活滋味的人们选择了这里。

不能说谁选择的对还是错,因为世界是多样的,年轻人选择人生之路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就好。

在这里生活的我,总是不断地问自己一个个的为什么?


• 超市里包装在塑料袋内的一个个生菜,按个论价,为什么澳洲人从货架子上拿起就走,从没有挑挑拣拣的习惯?

• 为什么这里的牛奶浓香浓香的?

• 这里的白薯都是红瓤的特甜?

• 这里的西红柿自然红、有西红柿味道?

• 这里的苹果吃时不用削皮?

• 这里的西瓜保证个个又甜又沙?

• 这里的豆芽根部都有细细的毛须?

• 这里的蔬菜洗上1遍顶多2遍足以,不必用清水浸泡很长时间?

……


这的确是一个环保国家,有人告诉我,国立大学在生物学、环境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的研究成果与整个社会的现实是一致的。

因此,你不必担心会不会吃了"地沟油",你不必恐慌奶粉是否掺了"三聚氰胺",你不用怀疑买来的油漆"甲醛"超标,在这里更没有"每日空气质量"的什么污染等级的播报……居住在768万平方公里上的2200万的人们,百倍爱护、尽情享用这碧水蓝天绿野的大自然。


澳洲的确是一个少竞争、太平等、太平和、贫富差距很小、高福利的国家。

轰轰烈烈干大事业雄心勃勃欲发大财者,不甘寂寞不甘平庸要做人上人者,呼风唤雨左右逢源风风火火善于官场商场者,在澳洲定会有怀才不遇之感,会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喜欢广交朋友习惯于热闹喧哗刺激生活的人,在澳洲这块人烟稀少、以洋人洋话为主的异国他乡会产生孤寂、憋闷、甚至"蹲监狱"的痛苦。他们不会喜欢这里。这里显得平常,平庸,平淡无奇。


但对年轻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后代,后代的后代,这种缺憾将会趋于零。


内容来源:海那边

推荐阅读

• 陪读四年,采访十数位华裔,我终于看到了美国真实的面目!

• 入境答错话!中国女孩被拘一个月 华人绿卡险没收,这些词千万别提!

• 斯坦福教授的这个发现,解释了很多孩子成长的困境

• 什么原因逼迫中国精英阶层将孩子送出国?

• 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谨记,预防大于治疗。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