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材改造梦想之家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作设计工作室的章明老师和张姿老师接受512大地震中十个极重灾区之一什邡的委托,改造一间半坡之上的传统山居,一座峡谷之间的废弃矿产,以及一片城市边缘的时代印记,以期通过民宿、精品酒店和社区中心的改造,以点带面,探索城市经济转型的全新路径。其中,天桥村老杨伯家的民宿改造使用了现代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技术,与原来的传统穿斗式木结构进行了一次积极有意义的对话,设计师用木结构的温度温暖了大山。
三种方式观看:
1. 视频播放地址:
http://www.iqiyi.com/v_19rre6pgc4.html
2. 登录爱奇艺客户端,搜索:梦想改造家第四季:地震遗址惊艳变身梦想之城
3.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
建筑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作设计工作室
木结构赞助商:加拿大DV公司
老杨家位于半山腰,是传统的川式民居,原本是一个完整的围合院落,但当年的地震导致房屋一侧的坍塌,形成了现在的L形结构。这个没有电、天然气和自来水的家,冬天漏风,下雨天阴冷。
老杨家原状
老杨家的场地高差大、很不规则,只能依靠人力施工,采用最传统的木工弹线方式展开,多雨的天气,又给施工大大增加了难度。
改造时,凭借人力,工人在宅基地上浇筑出一根根桩基础,搭建错落有致的安全性较高的平台。新建部分的钢结构主体与斜撑,如优美的植物一样,从半坡之上逐渐向上生长。设计中,最重要也最为优美的,是一片造型飘逸的云顶,来与大山中的云呼应。
在斜坡上新建建筑,通过几个方盒子单元的嵌入,用于客房的打造。老杨的卧室与新建建筑部分一样,采用“木盒子”的嵌入,打造了精巧的“房中房”,并重新划分多个区域,来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
设计方案
完成效果
“木盒子”采用了轻型木结构,因为现场地势低,山路又陡,所以结构自重轻,便于运输和现场搭建的轻型木结构很好的胜任了现场“木盒子”的搭建任务,平均一个木盒子仅需要1~2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主体结构。木结构墙体内保温层的设置可以极大的提高整个建筑的保温性能,为老杨及以后的客人提供舒适温暖干燥的室内环境。室内采用西部红柏实木挂板。同时,轻型木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也为新建的建筑带来安全可靠的结构性能。
在新建的几个木盒子客房中,有一个木盒子是悬挑在山坡上的,为了解决这个悬挑的难题,设计师采用了胶合木伸臂桁架的结构形式,实现远眺大山的效果。
不对称胶合木伸臂桁架
新建的“云顶”采用了加拿大天然耐腐的西部红柏作为望板,木材天然的错落色泽营造了自然美观的室内和室外空间。
本次改造项目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大量新增的观景平台的地板选择,设计师希望使用天然的木材,但又要满足山里常年潮湿的环境要求,最后选择了高温碳化处理的白蜡木实木景观地板,经过高温碳化处理的木材可以提高木材的耐久性和尺寸稳定性,是非常优秀的室外景观用材。
在老房后面的山坡,嵌入两个混凝土小房,用作卫浴空间。它们同时兼具挡土墙的作用,对原来的老房子,起保护作用。
设计师保留了老杨家长满青苔的树皮屋顶。工人们对残损的屋顶进行了修复,同时,设计师还邀请山区拥有传统手艺的木匠师傅,对老建筑的木板墙、竹篾编织的气窗进行修复,保持川式民居的传统风貌。
这次改造不仅是一次回望和实践,更是一种探索和关怀,现代木结构的温暖和朴实与传统木结构的结合很好的为大山里的老杨伯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和充满希望的明天。
以上所有照片来源: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梦改栏目组/加拿大DV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