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述英国】《伦敦生活》与《二男秀》:女性视角下的当代生活 | 爱丁堡展演2017

2017年11月28日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2017年是爱丁堡国际艺术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和爱丁堡边缘艺术节(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70周年庆,由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基于以上两个艺术节平台组织策划的“爱丁堡展演”(Edinburgh Showcase),也进入了它的第20个年头。爱丁堡展演是英国剧场艺术家们向全世界的制作人和经纪人展示他们作品最优质的平台,入选的节目不仅仅在艺术上是创新的,同时也折射出英国表演艺术领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 《二男秀》剧照,摄影:The Other Richard


  女性视角下的当代生活
 《伦敦生活》与《二男秀》


旱写剧团(DryWrite)是致力于“新写作”的英国剧团。他们在过去五年间与一百多名英国剧作家合作,创作了很多部为剧作家提出挑战、从语言和肢体引导观众互动的作品,为这些作品所著称。而屡获殊荣的苏荷剧院(Soho Theatre)是伦敦最具活力的新剧院之一,剧院所制作的戏剧作品类型多样,除了话剧作品外,还包括喜剧和歌舞剧等。他们与知名剧作家保持合作,同时也是才华横溢、极具潜力的新兴剧作家的家园。苏荷剧院制作的优秀作品常常“在路上”,巡演的脚步遍及英国大小城市及海外,从黑匣子小剧场到英国及海外大型歌舞剧院,在不同体量的剧场里演出。他们也在不断追寻有创新精神的新创作和新合作,向全球剧院及观众呈现具有突破性的戏剧作品。


△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爱丁堡展演2017入选剧目:《伦敦生活》


《伦敦生活》(Fleabag)最初由菲比·沃勒-布里奇(Phoebe Waller-Bridge)自编自演,2013年在爱丁堡边缘艺术节首演,荣获多项大奖。三年后,沃勒-布里奇将这部一个女人的独角戏,从一个小时的戏剧作品改编成三个小时的电视剧集,在BBC播出后大受欢迎,获得多项喜剧及电视节目类最佳作品、演员提名。今年戏剧原作《伦敦生活》重回爱丁堡舞台,由麦蒂·莱斯(Maddie Rice)主演,旱写剧团、苏荷剧院联合出品。《伦敦生活》从女性的角度,讲述了21世纪城市生活的故事,涉及许多鲜少被留意的问题,话题尖锐,形式无所顾忌,是名副其实的“新写作”剧作。故事讲述了,在大城市,一个年轻女子如何应对挚友去世,与恋人感情破裂以及濒临崩溃的事业发展。她一直在被这个资本主义构建的城市裹挟前行,不得不努力生活却也无力改变生活,最后甚至丧失一切兴趣。但生活无法停下来,除了尝试尽力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理解生存的意义,找到自己的位置,似乎也别无出路。夜幕降临之时,来自她家中的点点亮光,只是万家灯火里,无法分辨得出的其中一盏,她孤独的呐喊,完全被都市淹没。


△《伦敦生活》剧照,摄影:The Other Richard


英文单词“Fleabag”有很多含义,本意是睡袋、肮脏的动物、廉价旅馆等,就像戏中人物过的生活一样,在大都市苟且活着。剧作被翻译成《伦敦生活》,是基于故事发生的城市,来自沃勒-布里奇真实的生活经验,然而剧作所能引起的共鸣却是不受地域限制的,有极为广泛的普遍性。沃勒-布里奇描绘的女性生活,应了那句老话,“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世界上相同的故事一直在生活中上演,这种真实性超越国界。《伦敦生活》作为肢体喜剧,揭示了当代世界关于女权主义,性欲和身份的隐藏秘密。既是一部喜剧,那些逗乐的笑话、黄段子与自嘲令人捧腹,却又不全然是一部娱乐观众的戏剧。它的内核是悲剧,让人笑中带泪,自嘲的言语里浸透的辛酸,也只有笑声散尽之后的种种回想才能领会。


△ 《伦敦生活》剧照,摄影:The Other Richard


如果说《伦敦生活》以一位女性的声音发声,审视当代女性生活,那么由莽冲剧团(RashDash)和苏荷剧院联合制作的《二男秀》(Two Man Show)则是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当代父权社会。


△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爱丁堡展演2017入选剧目:《二男秀》


艾比·格陵兰(Abbi Greenland)和海伦·戈伦(Helen Goalen)相识于赫尔大学,当时大学二年级的她们对于注重肢体语言的戏剧特别感兴趣。她们想要创作文本、音乐和舞蹈相结合,但不同于音乐剧的戏剧作品。基于两人相似的创作理念,她们创立了莽冲剧团。在她们的创作中,演员和表演永远是作品的中心——话语、动作、声音、感觉、乐趣、痛苦,她们要将这些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舞台上。作为现场演出,“真实地发生”,也就是“在场性”对她们来说至关重要,也因此她们的作品总是呈现出鲜明且极具现场调动性的节奏感和层次感。作为女性艺术家,她们二人的作品也是和女性经历紧密相连的。《二男秀》的编排别出心裁,故事由女性假扮男性,以女权思想阐释男性视角和男权社会。在她们眼里,作为人类沟通媒介的音乐、视觉、语言、肢体语言等等,所能表意的能力是没有强弱之分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优先于另一个,这些元素在她们的创作中也被均衡使用。从2009年成立以来,莽冲剧团创作了十余部获奖无数的作品,与包括英国国家剧院在内的多个知名剧院联合创作。2017年夏天,与剧团曾多次合作的贝基·威尔基(Becky Wilkie)正式加入剧团,成为剧团的第三名核心创作人员。


△《二男秀》剧照,摄影:The Other Richard


《二男秀》中,格陵兰和戈伦创造了两个男性角色,他们是一对兄弟。通过这对兄弟的对话和他们试图成为“好男人”的努力,《二男秀》探索了人类的史前史和父权制的最初起源,以及随之形成的所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这部戏介于文本戏剧与肢体剧之间,在传统的故事叙述与人物设定之间,抽象图案与肢体动作之间,阐释父权制对于每个人的不公。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父权制都是对人性自由的束缚,一方面驯化女性,一方面对男性也有着苛刻的要求。千百年来甚至连我们使用的语言本身也在父权制的框架之中。以中文为例,描绘女性的形容词里,形容个性和外貌的占多数,几乎很难找到对职业女性工作能力的褒义形容。而与之相对的,描绘职业男性的词汇却非常丰富,如果直接用以描绘女性,甚至会产生略贬义的涵义。《二男秀》强调了在我们的日常用语当中,尤其是在英语世界,话语是如何被父权价值观所支配的。这也就意味着使用“语言”抵抗男权的必然失败。另一方面,也解释了《二男秀》大量使用肢体语言的原因。演出结合威尔基时而喧闹噪杂但恰当好处的现场音乐和演奏,《二男秀》毫无掩饰地表现了对性别二元论——非男即女非女即男这一框架的大胆挑衅。


△ 《二男秀》剧照,摄影:The Other Richard


《二男秀》于2016年爱丁堡边缘艺术节首演,获得最佳表演奖,提名外西区奖。此外,剧团很多部上演于爱丁堡的作品屡获殊荣,如2012年作品《丑姐妹》(The Ugly Sisters),讲述金钱和名利诱惑下的任性。2015年与广受好评的青年剧作家爱丽丝·伯奇(Alice Birch)合作的《我们希望你看到》(We Want You To Watch)则是着眼于网络色情,在英国国家剧院上演。


△ 《我们希望你看到》剧照,摄影:Richard Davenport 2015


2017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爱丁堡展演全名单

(01) Action Hero: Slap Talk

(02) Avant Garde Dance presented by The Place: Fagin’s Twist
(03) Citizens Theatre: This Restless House by Zinnie Harris *
(04) Forced Entertainment: Real Magic * 

(05) Frozen Light: Home

(06) Imitating the Dog: Nocturnes
(07) Impermanence Dance Theatre: Sexbox
(08) Joan Clevillé Dance: Plan B for Utopia
(09) Julie Cunningham and Company: To Be Me
(10) Kieran Hurley with Show and Tell: Heads Up

(11) Kneehigh: The Flying Lovers of Vitebsk by Daniel Jamieson
(12) Light Ladd and Emberton: Caitlin

(13) Liz Aggiss: Slap and Tickle
(14) Liz Carr: Assisted Suicide: The Musical
(15) Look Left Look Right: See Me Now
(16) National Dance Company Wales: Folk and Profundis (double bill) 
(17) The Paper Cinema and Battersea Arts Centre co-production: The Paper Cinema’s Macbeth
(18) Prime Cut Productions: Scorch by Stacey Gregg
(19) Proto-type Theater: A Machine they’re Secretly Building
(20) Rachel Mars: Our Carnal Hearts
(21) RashDash: Two Man Show
(22) Rhum and Clay and Kit Redstone: Testosterone

(23) Scottish Dance Theatre: Process Day
(24) Selina Thompson: Salt
(25) DryWrite and Soho Theatre present: Fleabag by Phoebe Waller-Bridge

(26) Talawa, HighTide and Soho Theatre production: Girls by Theresa Ikoko

(27) Theatre Re: The Nature of Forgetting
(28) Touretteshero and Battersea Arts Centre co-production: Not I by Samuel Beckett
(29) Traverse Theatre: The Whip Hand by Douglas Maxwell

(30) Volcano Theatre Company: Seagulls 


编译/ Performance Infinity

文/ Performance Infinity

*本文系“2017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爱丁堡展演系列报道”第十期。

2017爱丁堡展演官方网站(英文):https://edinburghshowcase.britishcouncil.org

相关阅读

舞台上的平日英雄:《非吾》与《家园》

《遗忘的本质》:往事并不如烟
自由的、被束缚的和失落的灵魂《海鸥》
直面残酷现实《女孩》 

爱情在天空中飞《飞翔的恋人》

真实的《魔幻》

苏格兰舞蹈新力量《行进日》
舞台上的情爱与悲剧、歌舞与嘻哈、流行文化及政治
 爱丁堡展演2017






 最详尽的爱丁堡戏剧展演信息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