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是阅读能力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6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更为重要。脑神经科学专家洪兰教授就认为阅读会改变大脑,拥有阅读能力的孩子在学习上潜力更大。
从理论上讲,0-6岁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而让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开发90%甚至更多。
但是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
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
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
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
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
台湾著名脑神经科学及认知神经心理学专家洪兰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之一就是阅读(其他两个为运动和游戏)。
她认为,说话是本能,阅读是习惯。阅读会改变大脑,阅读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眼睛一分钟看字668个字,说话最快一分钟250个字,阅读比说话快3倍。
她说,阅读能让孩子“静下心来”深入看世界,它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无限延展。阅读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
而且,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
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
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孩子本已经全天在学校跟着老师听课、做题,晚上还要加班完成大量的作业,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同入海捞针,实在得不偿失。
不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读名著如同满山种树,最后收获的是一片森林,其效果远高于入海捞针,即便捞到了也只是一根针。
之所以说,小学阶段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是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
这样的投入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时间换分数,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这种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
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夺来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高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进入社会后,当需要工作能力而并非成绩单来评定一个人的发展时,这种分化就更是到了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了。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绩,甚至被老师每天都在强调的分数所迷惑,不舍得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和玩,认为是浪费时间。
可是,当孩子如同小苗一般营养不良而缺乏成长力量,到了中学阶段前进乏力时,家长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
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从容一些,不要追求分数的高低,要更看重为孩子后面的成长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同花朵,小学阶段是植株成长刚打花苞(打基础),初中是含苞待放(努力发展),高中才是怒放的阶段(冲刺高考),大学却是新的更高一轮回的成长过程。
美国孩子英语阅读能力的六个台阶
我们知道,美国孩子的阅读量大概是中国孩子的6倍,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下面我们来看看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Jeanne Chall教授在自己的著作《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中分享的一些阅读观点,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Jeanne Chall教授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儿童早期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在她的著作中,她将美国孩子从阅读入门、进阶到阅读流畅的过程,划分成六个阶段,而这六个阶段又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learn to read和read to learn。
learn to read
在第一阶段,美国孩子喜欢听大人朗读绘本。绘本语言简单,大多一页仅一句话,句式经常重复,比如:I like the dog. I like the cat. 孩子喜欢简单的文字,也喜欢重复的句式。大人的朗读,有助于孩子内化语言。
所谓内化语言,是指孩子吸收的不是“一个单词”,而是“一个话语”。比如,孩子反复听过“I like the dog. I like the cat.”之后,孩子吸收的语言,并不是孤立的单词“I”, 也不是孤立的单词“like”,而是像“I like ……”这样的话语结构。日后,孩子想说喜欢什么的时候,就会直接调用“I like…”表述自己的喜好。
在这个阶段,孩子常常利用绘本的画面提示,一边看书,一边复述念过的故事。孩子往往并不认识书上的单词,孩子只是通过复述故事来假装阅读。
在第二阶段,孩子时不时猜测单词。通过猜词,孩子逐渐明白阅读既包括“看字”的过程,也包括“理解”的过程。相比于看图听故事,孩子觉得阅读费脑子。在这个阶段,孩子意识到自己没有阅读文本的能力。因此,孩子常常拒绝朗读文本。在这个阶段,可以教孩子认识视觉词汇(Sight Words),教自然拼读(Phonics),教孩子注意英文字母与读音的联系。
视觉词汇,比如 at, and, that, the, he, it, on, she这样的单词,孩子应该见词能读,无需分析字母发音。有的美国幼儿园把视觉词汇写在星形卡片上,并把卡片贴到布上,挂起来,方便小朋友记忆。
在这个阶段,孩子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单词形状和读音上,不去关心单词的意义。比如,孩子或许能轻轻松松读出下面的单词:there, their, they're ,但孩子不知道 3 个单词的意义差别。
在第三阶段,孩子不断熟悉字母与发音的关系,并通过简单的书籍,体验流畅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自信。
read to learn
在第四阶段,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孩子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孩子把阅读当作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的窗口。
在第五阶段,孩子阅读各种观点的书籍。孩子的阅读,不再局限于文本的字面意义,而是能回应文本,能够提出疑问。
在第六阶段,孩子成为具有批判和反思意识的阅读者。孩子熟悉各种文体类型,能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运用精读、速读、略读等等阅读策略。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初步跨越文字壁垒,成为熟练的阅读者。
在最后,还想再跟各位爸妈们谈一点,成绩好跟好孩子之间不一定划等号。
2017年11月12日,在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中,一个班里的尖子生、班级的第一名罗某因为不想写视频感悟,被叫到班主任老师办公室。交谈未果后,老师有些生气,说:“不想写就转班。”这句话激怒了罗某,他拿起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刺死了班主任。
一边是成绩优异、颇受老师喜爱的好学生,一边是认真敬业、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却发生了最不可能发生的惨剧。
虽然我们总是说“成绩好不能代表一切”,但是我们又往往以“成绩好”作为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成绩好,就可以受到更多的关注,就是“优秀学生”的代名词,只要孩子成绩好,我们就会觉得他让人省心省事。
但恰恰是那么一小撮儿成绩好的孩子,因为从小陷入“唯分数论”的称重台,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写作业、刷题上,忽视了品格及基础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最后可能会酿成悲剧。
所以,各位爸妈们,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请不要一味只抓分数、抓成绩,要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各方面能力、习惯培养上。而做到这点,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让孩子“学文化、启心智、达至善”,才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来源:典范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