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华美优胜美国房产投资"↑免费订阅
◎智谷趋势(ID:zgtrend) | 综合整理自金羊毛工作坊、前沿观察、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大众还在哀叹疫苗之殇、调查记者式微时,金融圈已忍不住要欢呼雀跃了。
终于熬到了头,央妈大超预期的天量放水,释放宽松货币信号——
本周一(7月23日)上午,央行往市场投放5020亿MLF。先别管MLF是个什么东西,只要知道这是央行创设一种货币投放工具就行了。这是历史上MLF规模最大的单次投放。
下半年宏观政策大转向,严监管让位保增长——
这一切仿佛都在晚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尘埃落定。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所有的迹象都指向一个:宽松!宽松!宽松!
市场奔走相告,货币放水来了,财政刺激也来了,流动性合理充裕统统来了,地方债务准备扩张,这回有救啦。
高层的政策意图此刻无人细研,交易的逻辑已经沿着人们的设想的政策大转向展开了。
昨日(7月24日),感受到央妈呵护的A股上演绝地大反弹,沪指收复2900点,两市70股涨停,铁公基板块大涨。
人民币掺了水,离岸汇率快速击穿6.84关口,从今年3月底以来跌逾5000个基点,又叒叕创下新低,有望能保持过去一个月“亚洲表现最差货币之一”的记录。
6月份以来,在外围贸易战压力下,经济数据下行、股债汇三市动荡、央行财政部等宏观调控部门公开论战之际,对于宏观政策的反思,尤其是对过紧的财政和金融去杠杆政策的内外反思就已经展开。
这一次国常会的政策基调转变,是道路修正的新故事,还是大水漫灌的老套路?
01
读懂国务院文件两大重点
第一,释放政策进一步宽松的信号,保增长。
货币政策不再提“中性”,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财政政策从年初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转变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积极”两个字这算是给此前的央财之争一锤定音。
但是,这种宽松是要搞“定向调控”,明确“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目标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刺激内政以“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要让经济在贸易摩擦白热化的时候失速。
第二,稳投资,稳基建
基建和城投是戒不掉的,现在要求要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此前调整规定重新上马的地铁项目是一个验证。
这下城投平台最为欢欣鼓舞,下半年城投债将受到追捧,贷款也将向平台公司倾斜,优质城投平台违约风险将明显下降,同时合规的PPP项目也将“重出江湖”。
财政要出力,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金融部门也要帮一把,“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
国盛证券宏观熊园团队认为,此举开始降低了打破刚兑的可能性。
同时还有一个提法值得关注,“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
财经观察者刘晓博认为,在大基建收紧的情况下,需要有新的增长点,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以前国企垄断性比较高,现在国家希望引入民间投资,以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对冲对外贸易中损失的岗位。
02
高压式去杠杆是否放弃?
文件通篇没有提到“去杠杆”。
金羊毛工作坊认为,2季度以来,市场和企业微观层面种种纷繁芜杂的乱象背后,政策制定者开始反思政策失当之处,国常会是政策制定者对当下经济金融现实反思的结果。
如资管新规细则一样,资管新规出台三个月的时间,金融市场经历了可怕的非标回表、社融断崖,政策制定者逐渐明白,去杠杆的改革初必须与市场承受力现实相妥协,政策才有有效落地的可能。否则,则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应。
人民日报在昨日头版左下方的文章《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称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
这篇文章被市场高度关注,认为是放弃去杠杆了。
前沿观察指出,这是被过度解读了,因为文章称稳杠杆的依据来自于2017年总体杠杆率的相关数据。在5月份易行长接受财新专访时,易就提到了这个数据,即2017年的杠杆率只比过去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此前五年平均每年上升13个百分点,所以他认为边际上已有改善,进入了稳杠杆的阶段。现在又过去了半年,今年上半年去杠杆很激烈,所以可以预估很可能已经进入了总体杠杆率不增长的阶段了。
但是,市场有自己的情绪,有时故意,有时是无意,在推动市场按放弃去杠杆的思路走。
今天国常会的公开信息,没有提任何去杠杆的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今年的三大攻坚战之首,就提一个打击非法金融是不够的。
去杠杆要去到什么时候,有什么指标,刘煜辉一针见血:没有指标,就是一套政治经济学。
03
一场及时雨,还是重复2015年的大放水?
专家认为,此次稳投资和以往有四大区别:
一、这次有放水但没漫灌。以前每一次央行大水漫灌都是大幅降息降准,这一轮到目前为止,央行定向降准3次,但是没有降息。
降息是观察是否“大水漫灌”的关键指标,这一项有待后续观察。
二、没有走地产泡沫老路。以往每一次的宽松周期,我们都会刺激房地产,毕竟地产投资是影响中国经济的最重要动力。但是这一次的政策对地产只字未提,棚改节奏也有所控制。
三、基建投资只是托底,但没有大干快上。基建投资过去的高增长,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于表外影子银行,现在资管新规明确影子银行规模不能增加,只是存量规模萎缩不用那么快。这一轮对基建投资开的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融资平台贷款两个正门,前者是年初就确定的1.35万亿规模,没有额外增加,只是加快进度;后者要受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其实很难大幅扩张。
四、减税鼓励研发创新,刺激高端制造业投资。但减税力度应该加大,真正值得肯定的是给企业研发、新经济减税,而且希望还能有更大力度的减税政策出台,把钱给居民企业自己花,那么经济会更好更有效率。
前沿观察谭翊飞对目前的减税力度也不看好,“太小打小闹了,每次都号称万亿减税规模,可是最后税收增长速度却总是GDP的数倍,这怎么能叫减税呢?最多是说东边减了一点点,西边又加了一大把。没有真正的减少政府开支,税收便很难减。所以必须先从大幅减少某些无用、浪费的开支开始。并且一定要制定总量上减税的目标,不是在一个一个细小的项目上说减了多少,这不过是个文字游戏。”
04
正式确认全面转向?
正式敲定还差最后一步。
此次会议是国务院常务会议,而非中央政治局会议,层级不一样,对宏观政策的把握和走向判断也会出现差异。此前2016年权威人士的三篇文章引起的争论就是公开的体现。
可以说,国务院层面的政策大转向已经开始了,只待马上召开的年中政治局会议确认,当然也可能在一些政策表述上会存在明显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残酷的经济金融数据和动荡的现实倒逼政策一点点往中间走。
金羊毛工作坊认为,刚性的行政体制,唯上难唯实,对行政干预迷之自信,共振叠加,如走钢丝,以致到不得不改弦易辙时,已经为时已晚。2季度发生的很多事可以用这解释。从这个意义上,央财的关于宏观调控的公开论战应该多鼓励,有民间公开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政策讨论,总好过BOSS们从文件上得来的形势汇报。
回到放水这个命题,如果是前者,那意味着重回放水刺激的老路,如果是后者,那便是既定战略目标的适当修正。
市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参考来源:
1. 前沿观察《重磅国常会:政策全面转向 只差最后一步》
2. 金羊毛工作坊《是重回放水刺激的老路,还是去杠杆策略性修正?》
3.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有放水但没漫灌,减税值得再加码——国常会政策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