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个话题必须引起重视
从今天开始,这就是加拿大与加拿大留学移民网一起联合举办了“出国心路故事分享大赛”有奖征文活动。
详情点击
文|克里斯
From 精英说
微信号:elitestalk
就在前不久,外媒曾报道过中国高校的一个乱象——不少女大学生以裸照作为担保,用以换取高额利率的贷款。还不上钱的时候,这些内容就会被放到网上,甚至被售卖获利。
外媒报道截图
裸照被曝光还不是最糟糕的,部分借贷者甚至会要求无力还钱的女孩通过裸聊、陪睡等方式进行“肉偿”,而有些姑娘竟然对此欣然接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曾对这些“裸贷”的姑娘做过统计——她们大多出生于1993-1997年,籍贯为三四线城市,且大多为在校学生。她们主动打“裸条”的动机很简单,也许就是想买个包或换部手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等到借款利滚利再也还不起,裸照也在网上流传的时候,她们才幡然醒悟,痛哭流涕,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当消息传到海外,外媒对这种“用裸照换钱”的行为也是震惊不已。
“为了担保贷款,女孩们提供裸照!”
外媒报道截图
“女大学生用裸体自拍照换取网络贷款!”
外媒报道截图
“高利贷者让学生提供裸照,赤裸裸的贪婪!”
外媒报道截图
然而,这些“大惊小怪”的海外媒体大概不会想到,所谓的“裸贷”,只不过是暗中肆虐在中国年轻人之间的“校园贷”乱象中的一种而已。
当利益与欲望夹杂着逼向象牙塔,看似天真懵懂的青年学子,并非全部都能幸免。有人成为受害者,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人摇身一变成为加害者,在私利的裹挟下直入歧途;而在教育部明令禁止“校园贷”的今天,在暗流汹涌的贷款丛林中,依旧上演着狩猎的剧情……
生于95,死于校园贷
去年9月开学季,当同学们陆陆续续回到校园时,21岁的朱毓迪却再也没有机会回去了。
这个95后的大男孩,死于校园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警方在汉江找到他的遗体时,才发现这个男孩的手腕上都是自残后的刀伤,触目惊心。
在朱毓迪出事的前天,他给好友发了短信:
“哥对不起你,哥先走了。”
而根据朱毓迪好友提供的线索,他轻生的原因很可能就是校园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果然,悲痛的朱毓迪父母发觉,儿子生前陆陆续续在10多个网贷平台上借了20多万,而他的贷款用途只是聚餐和还以前的贷款。
从一笔几百块、几千块的贷款开始,利滚利一直累积到几十万,最后被逼得走上绝路,朱毓迪绝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22岁的大三学生小刘,也是在认清无力还贷的残酷现实后,在家中客厅自缢身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天,小刘父母推门进屋,却发现一米八五的儿子背对他们“站”在客厅。走近一看,夫妻俩都崩溃了——孩子上吊了,身体已经凉透。
在警方调查下,同样发现了小刘生前向22家网贷平台借款25万余元的记录。他的手机中,还有131条催款短信,
“还不出钱就杀你全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些跟校园贷牵扯不清、最终走上绝路的大学生,大多是因为相似的原因深陷校园贷泥淖。在家境一般的情况下,想瞒着父母买奢侈品,或是在同学面前“炫富”逞威风,而零门槛、来钱快的校园贷平台,就成了他们一致的选择。
而在挥霍完借来的钱财之后,他们往往也会陷入相似的怪圈——还不起贷款,于是就从别的贷款平台上借钱填补以前的窟窿,结果欠的钱与利息却越来越多,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还不上钱的焦虑与害怕被家人朋友察觉的恐慌中,他们中的有些人就此做出了极端的事。
有人从父母那里偷钱,有人从同学那里骗钱,更有人喝农药、跳楼、投江、上吊,让自己原本可以如春花般绚烂的年轻生命,彻底终结。
我们很难统计这些年到底有多少人因校园贷的缘故而自杀,只是可以从各类媒体报道中隐约感觉到,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命在悄然逝去。
图片截取自网络
让借贷者崩溃的校园贷利息到底有多高?某校园贷使用者花花(化名)算了一笔账:
借17000元,分24期还款,每月需还916.7。
分摊到每月,看上去似乎没那么夸张。可是仔细算起来,借款17000元,最终却要还22000元,年利率高达30%。要知道,普通银行一年贷款的年利率只有5%,这是足足六倍的差距。
更夸张的例子,是借款6000元,第二天还利息500元,还不上罚300元,最终累积成上百万。
除了现金贷款之外,校园贷还有另外一种模式,那就是专门面向学生的分期购物网站。
图片来源于某分期购物平台
这些网站打着“零首付”、“免利息”的旗号,用那些光鲜亮丽的商品诱惑着你——来吧,这里你什么都买得起。只是在这背后,入坑的大学生们却不会知道,接踵而来的是作为变相利息的“服务费”以及未及时还款产生的“滞纳金”。
当你发现自己所有的物欲,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满足,那些想要的东西踮一踮脚尖就可以够到,谁能肯定地讲,自己绝对不会动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校园贷是罪恶的吗?不一定。它成长于正规银行叫停校园贷与相关学生信用卡业务后的空白期,它的存在,本是为了迎合中国4000万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庞大市场。大多数校园贷平台在审核方面没有银行那么严格(有身份信息即可),也是为了满足普通学生的需要。
在校园贷的使用者中,并不排除有合理使用、按时还款的正面例子存在——看上了一只喜欢的包,先分期贷款,随后通过勤工俭学、拿奖学金等方式还款,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然而,大多数使用校园贷后出事的学生,基本都是能力配不上欲望的一群人。想要的东西太多,而愿意付出的却太少,当两者不相匹配时,最终就只有葬身于亲手挖出来的鸿沟。
“生于95,死于校园贷”,悲剧,无可避免。
当校园贷堕落为牟利工具
当有人成为校园贷的受害者,毁灭于膨胀的金钱与欲望之时,另外一些人,却坚信自己深谙校园贷规则,可以将其变为获利的工具。
直到最后出事,他们还在认为:
“我可以玩转校园贷,而不会成为被校园贷玩的那种人。”
湖南工学院的李宁和武汉传媒学院的郑禹,就是两个绝佳的案例。虽然他们素不相识、相隔千里,却最终都毁在自己对校园贷的自信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湖南工学院,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大四学生李宁,他开朗又稳重,还是学院的学生会主席。
在临近毕业之时,学校里突然开始流传李宁“创业成功”的传言——许多学弟学妹看到他开豪车、抽昂贵的“中华”牌香烟,风光无限。
从来没有人深究过,李宁到底为何会突然变得如此有钱,他所谓的“创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是,李宁的5位室友和若干名大一的学弟学妹都清楚,李宁请他们“帮过一个小忙”。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个“小忙”,只是让他们手持身份证拍张照片,给李宁提供一下他们的身份信息而已。面对同宿舍相处四年的兄弟和学校里小有名气的学长,这些人都稀里糊涂地答应了,无一拒绝。只是他们不知道,李宁拿他们的身份信息,就是为了从各大校园贷平台上套取现金。
骗局悄无声息地进行,正如越滚越大的雪球,在雪崩吞噬天地万物之前,一切都很平静。
直到东窗事发时,大家才惊愕地察觉——这位看似敦厚老实的学生会主席、大四学长,拿着27个人的身份信息,套取了百万元校园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个坑他自己肯定是填不上了,事发后,李宁已被刑拘,可他留下的却是数不清的问题——被骗学生每人将背负从1万元至7万元不等的校园贷贷款,而这个数字,正随着欠款超期天数的增加,慢慢滚动成一个令人恐惧的总额。
一位受害学生说,自己每天睁开眼睛,就要面对自己原本不知情的巨额债务和无穷无尽的催债电话,“现在看到陌生号码就发慌”。未来到底该怎么办,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与迷茫。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用相同套路“玩转”校园贷的,还有武汉传媒学院的郑禹。有所不同的是,郑禹套取的并非现金,而是名牌手机。他拿着不属于自己的身份信息,去分期购物网站上购买手机,再把这些手机以略高于底价的价格售卖给“社会上的人”,从中赚取差价,美其名曰“互联网创业”。
郑禹发明的模式也许可行,这种打擦边球赚差价的行为,一开始也没有那么“十恶不赦”。可在如洪水猛兽般的欲望中,他终究沦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郑禹不再有耐心等待以正常价格售卖手机的缓慢过程,一拿到手机,他就迅速以“跳楼价”出售给不知情的人,以此换取现金;与此同时,他在学校里发展“下线”,将更多的人拉到校园贷平台,用他们的身份信息分期购买手机。
29人,34部手机,22万余元,卷入了这场精心酝酿的骗局中。郑禹自以为自己很聪明,踏着“掘金”的步伐,跟上了校园贷疯狂扩张的节奏,可他不知道,自己同样是“被玩”的那个。
郑禹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而被他坑害的学生,至今仍承受着自己的一时愚蠢所带来的痛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李宁与郑禹的故事中,我们其实无法苛责校园贷平台本身的“恶”。说到底,它也只是个平台,但由于它的存在,越来越多懵懂无知的年轻人跳入了这片没有规则、只有欲望与欺骗的丛林,他们试图成为主人,却最终沦为奴隶。
校园贷丛林中,
还在上演着狩猎剧情
事实上,对于衍生出无数恶性事件的校园贷,监管部门早就于去年按下了紧急暂停键。2017年6月,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网贷机构一律暂停在校大学生贷款业务。3个月后,教育部发言人重申——任何网贷机构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然而,即便在监管部门的严令禁止下,从事校园贷业务的机构依然在打着擦边球,悄悄潜伏在校园中,这其中不乏野心未灭的网贷平台,更不排除民间高利贷团伙以“校园贷”的名义,向学生们送去表面鲜美、实则有毒的“禁果”。
近期在网上疯传的一段视频,再次勾起了人们对校园贷不好的回忆——某校园贷的“催债人”找到借款学生家中,用脚飞踹他家的门。
动图截取自新闻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
借款人是在深圳某高职院校就读的小陈,他说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暴力催债的恐怖。在催债人员上门前,他还被这些人关过“小黑屋”,被面相不善的“黑社会”分子包围。
动图截取自新闻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
飞踢踹门、关小黑屋,并不是催债人对付借款者的唯一办法。据借款人家长王女士说,这些要债的人还会用“呼死你”进行电话轰炸,或是发信息恐吓,要把孩子打残、砍死,或是拿胶水堵住门锁、往门板上喷漆,无所不用其极。
图片截取自新闻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
虽然没有平台愿意承认自己雇佣过所谓的“第三方催债机构”,更不愿意承认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大量违规行为,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暴力催债”,已成为与校园贷相伴相生的现实。
在教育部明令禁止校园贷之后,湖南台《经视大调查》栏目组记者还曾卧底过某家仍在运作的校园贷公司,揭开了催债内幕的冰山一角。
图片截取自《经视大调查》,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这家主打“分期购买手机”的网贷机构中,20余名员工每天都面临着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利用公司特制的催收系统,用带有恐吓和威胁的语气,热火朝天地给欠款学生打电话。
当学生无法还清贷款时,他们就会接着骚扰欠款学生的家人,不把对方逼到崩溃决不罢休。
图片截取自《经视大调查》,版权归作者所有
该公司工作人员坦言,只是打恐吓电话进行骚扰,已经算“很轻”的了,他们还有更极端的手段,P裸照甚至“搞死、搞残”都不在话下。
图片截取自《经视大调查》,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且,他们根本不怕对方报警,也不怕警察。
图片截取自《经视大调查》,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说,充斥着利益与欲望却屡禁不止的校园贷,像一片雾气迷蒙的黑森林,那么随之而来的暴力催收,就像丛林中虎视眈眈、伺机扑倒猎物的野兽。丛林与野兽彼此依托,相伴相生,可悲的是,被狩猎的人竟还一无所知。
有时,我们总会想
校园贷的潜在危险明明那么明显
可为什么即便有了政府出面
它却依然暗中肆虐、屡禁不止
权力部门有效监管的缺失也许是原因之一
可更深层的因素,还是在于人性逐利的本质
而在金钱与物欲的裹挟中
始终能够理性控制自己的人
也许才是真正无所畏惧的那个群体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克里斯,From 精英说,微信号:elitestalk,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或文末留言,会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免费评估,寻找最适合您的正确移民方式就在本网!最新推出:0雅思,营业额500万以上的企业家移民,详情联系我们评估!
点击查看以下几篇“热门”文章
* 全球空气质量排名:加拿大超越美国排第四,当看到中国排名我哭了!
*【惊艳】加拿大第一条自驾到北极的高速路今天正式通行!沿路风景美到让你无法呼吸!
*【最全】2018加拿大移民新政变化大盘点:九大福利开放,哪一项最令你中意?
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分享朋友圈
关注这就是加拿大及时掌握海外价值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