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乖宝宝一出国就变坏?加拿大是自由的天堂还是诱惑的地狱?

2018年07月24日 加拿大朱凡


上一篇,八卦了朱博士和他的监护人团队所做的琐碎事儿,例如,帮助小留学生克服按时上课的困难。今天,继续扒一扒团队的故事。


国内与加拿大的教育真的有很多不同,所以,给监护人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也更多了一份责任。

在中国,不少学校规定,学生不准带手机到学校;在加拿大却恰恰相反,学生不仅带手机上学,有的老师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在中国,很多家长通常只允许上学的孩子,在周末时才可以有限制地上网;在加拿大,每天下午三点学后,孩子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包括上网玩游戏。


加拿大,自由的天堂?诱惑的地狱?


一次例会前,小编看到同事小陈手里拿了一本书,好奇地问是什么书?他把书递过来。《自控力》(有图为证)。

我开玩笑地对他说,你突然看这么大部头的书,是不是想从书中学点提升自控能力的东西来提升自我的情绪控制?

小陈在团队中负责公校留学生监护的工作。他苦涩地笑笑,说最近接到学校的投诉电话,说他所监管的一个学生在教室里不能够自律,上课玩手机;寄宿家庭也投诉孩子老在家玩游戏,每天玩到很晚不睡觉,玩到兴奋时还大声喊叫,把全家都给惊醒了,寄宿家庭非常不满,要求孩子在合同期满后立即搬出去。

针对这个学生,他很无奈。孩子在国内的父母也大伤头脑,后悔没有把孩子自律能力培养好就把他送出来。

小陈千方百计想帮一下学生,所以希望从《自控力》书中讨些专家的方法和思路,给孩子一些切实有用的帮助。否则,下一步,学生有可能会被学校开除。

我对他说,看书是不顶用的,自控力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不要指望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否则他就不是孩子了。


小陈表示赞同,但他说因为我们不是他们的父母,所以既不能打也不能骂,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只能隔靴搔痒似的提醒和警告,说些不痛不痒的大道理,对孩子行为的改善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其实很多监护人都有着小陈一样的苦恼。

我听了心里有点酸楚,像小陈这样的监护人对孩子的付出已经远远超出了加拿大政府规定的监护人所承担的职责范围。

小陈说自己虽然不是独生子女,移二代,但是他也知道,在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有多高,所以小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帮助。


监护人责任心再强,面对着自律性差的孩子,还是无能为力。因为自律能力,需要从小培养,父母的管教十分重要。有两个孩子的Marry听到我们对话,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知道她是有所指的。

Marry所监护的这个孩子,来自于国内二线城市,她特别喜欢玄幻小说,每天抱着手机都在看。她说自己在自己的QQ空间里也写了大概几万字的玄幻小说。来到加拿大后,她感觉自己非常开心,因为与在国内不同的是,这儿可以带着手机进教室。

她在国内读的是寄宿学校,周一到周五寄宿,周末回家。只要每周回到学校,手机就会被没收,周末才会还给他们。曾经有一次,因为忘记上交手机,上课时发出了短信震动的声音,结果就被老师给没收了,甚至要求家长写检讨书。

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痛苦回忆,但慢慢也习惯了这种高压式管理。

到了加拿大之后,手机可以不离手,她忽然感觉到异常的开心和放松。Marry每个月和她约见面,她总是找个可以充电的位置。和Marry聊完,手机也充满电,她又可以接着捣弄手机了。

从国内来的孩子,在加拿大相对宽松留学新环境里,很多都难以抵制手机、游戏等网络的诱惑,沉溺于中。


有家长诉苦:为什么乖宝宝一出国,就变坏啦?

我常听到朱老师安慰家长。孩子有没有变坏,先不要急着下结论。

孩子初来时这种表现,并不一定是留学造成的,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大多在出国前已经存在了,只是留学让问题凸显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历很长时间才逐步形成的,而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并没有形成严重的后果并未引起家长的重视。

也或许是之前养成的行为习惯,不服水土变型、走样了。

孩子一下子陷在“三无”(无聊、无太多作业补习、无熟悉朋友),“三难”(英语难、适应新学习模式难、做作业难)和“三思”(思亲人、思好友、思家乡美食)的氛围中,很容易选择逃避现实、逃避困难。


当今,网络是打发时间的最平宜工具,可以发泄个人情绪,让孩子暂时忘却父母责备,或者是受到挫败而内疚的止痛药。


小心国内高压教育后遗症

来加拿大念中学的,以16岁左右居多,在国内读完初中。这些孩子经历过中考,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加上有学校监管、父母督促,孩子们如果不出国,一定不会有半点儿松懈,自律不自律,己经不是突出问题。反正以高考为指挥棒,统一步伐,统一行动,所有行为规范最后落实到成绩分数上。

应试教育,虽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但父母很少为孩子校园内自我控制尤其手机使用问题的烦恼。但来到加拿大,父母不在身边唠叨,老师不在课堂上盯梢,小留学生们的自我控制力随着新环境的改变而放松了。

加拿大没有高考,习惯了高压式学习环境的留学生,在一个相对宽阔环境下,一时之间,不知如何适应。


加拿大教育重过程,而非结果。


听过朱老师的解释后,我有机会向吴老师讨教,他是一个公立学校负责学生指导的。

为什么孩子到了这儿之后自我管理能力就比较弱,你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助这些自我管理弱的同学?“


他说,中加教育制度不同,但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却是相通的。

只不过,中国会用最终结果来检验,例如高考;加拿大会更注重过程,例如在安省高中里面,学习技巧和习惯的培养(learning skill and work) 大纲,针对学生自律、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感等六大要求,体现在每一堂课上的。


加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规则意识,即学生要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在老师较少的干涉和监管下做好自己的事情。

当然,这一方面要考验老师的教育技巧,另一方面也要考验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比如说摄影课,以前是只允许带摄像机,现在老师会同意学生用手机,可以用手机来表达出如何构图、取景。使用何种工具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如何利用手中的工具完成课堂任务,而不是借助这种工具做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

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以及孩子自我控制意识的培养。吴老师还提到,在校园里,留学生和本地生都是一视同仁的,除了英语有ESL “开小灶”,不像在中国,把家庭教育的责任,父母对孩子训练,全都推给学校。


加拿大的课堂看似非常自由,老师的讲课方式、对学生的要求都较为松散,没有强制性规定。

但是事实上,加拿大课堂注重的是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孩子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管理自己,因此轻松的课堂氛围并不代表着行为的彻底自由和放纵。


在朱博士的《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一书中,我记得有这样一个细节。

他写道:“我的小儿子在读高中,他说事实上加拿大课堂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每门课开课之前,老师都会给一个班规。刚过来的孩子都认为在加拿大读书课堂上可以随便出去喝水,上厕所之类,事实上我的儿子说,他的老师要求每学期上厕所、出去喝水不能超过三次,否则老师就会扣分。

他给我看了每门课老师给的班规和要求,非常明确和清晰;对手机的使用,也有一个常规性的规定。

不过,这里的老师对学生都是只提出规范要求,不同于国内采取强制性的没收措施。因为对孩子来说压力越大,它的反作用力越大,越是强制,孩子的反抗意识就会越强。”


相比于国内的家长式管理,加拿大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倾向于契约式。

学校在新学期开学之际,监护人或者家长也会受到一份通知,通知各学科的考试、作业要求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在性格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尚没进入稳定发展期,离开了适当的监管,很难保障孩子的教育目标。加拿大学校已经尽责,唯一缺席的是我们的家长。

教育的第一步不是从学校开始,而是从家庭开始。而对于一些与监护人并不住在一起的学生,无疑增加了监护的难度。


自由不等于放纵,不设规矩难以方圆。


最好的方法是,送孩子出来留学前,评估一下孩子有哪些方面会缺乏自控,然后做有针对性的训练。

针对即将出国留学的低龄学生,建议家长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作为出国前准备的重要工作之一。就像语言准备一样,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事实上,国内学校预习、作业、复习的循环式学习方式本身也有其科学性,如果把这种好的学习方式与严格的自我时间管理结合起来,相信孩子出国留学自会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自我管理能力是在日常训练中进行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在受挫折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相信这个过程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的。

出国后,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如何疏导孩子走出手机、网络的诱惑,是需要我们和家长、孩子一起,共同努力的工作。


任务难巨,个案不一,一、两篇文章难以讲得一清二楚。这方面,朱博士给了我们一些大原则:


1. 允许孩子犯错。

从成长的角度看,“自律“(Self-Regulation)与控制能力弱是不成熟的一种体现,而对于低龄留学生来说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我们大人也曾经历过青春期时意志力、自控力由弱变强的过程。有了这个认同,家长不必过分心急,要允许孩子做错,给予时间认识和改过。

朱老师常常同我们讲,给孩子一年时间适应吧!因为他知道,大多数孩子都不希望让父母伤心、失望的,也不希望自己被贴上失败的标签。


2. 做有智慧的父母。

低龄留学生来说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成人给予引导和建议,而不是强制性的禁止他们做什么,因为那样结果会适得其反。“堵”不如“疏”。国情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也不一样。放弃国内高压式,采用契约式,即便是陪读家长也要放弃“防贼”式的做法,做有智慧的父母。正视,但不慌张;管教,但不啰唆;着急,但不发火。


3. 对症下药,找出问题的根源。

产生问题的原因,具体归纳分类,是语言问道、还是时间管理问道,心理问题还是生活问道。对症下药,方能帮孩子走出困局。


4. 设立底线,讨论达成一致认可的Deadline。

和孩子认真深入交谈,给予信任和一定时间前提下,父母要让孩子清清楚楚知道,最后的底线是什么。既然遥控失灵,打道回途,撤回在父母身旁。在那里都可以上学的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起责任!



方法总比问题多的。朱老师还分享了他引导孩子们战胜诱惑的“逃走”二字法。↓


1. 逃”,即逃避。

低龄学生心智末全,大脑仍在发育中,难以敌挡诱惑,打不过就逃,远离诱惑。逃,并非被动,而是明白,学好学坏,你有选择的。

(面对诱惑我这个大人也好不了多少,记得《圣经》里有一句话印象深刻罗马书7:19 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Romans 7:19 For what I do is not the good I want to do; no, the evil I do not want to do--this I keep on doing.)


具体做法:

关于手机:

在学校,不要把手机带入教室,锁在储物柜里;在家里,不要在做作业把手机放在桌面上伸手可及,尽量放在视视范围以外的地方,例如房外、洗手间、地下室,有一段距离的地方;

关机:

或者把手机暂时由大人或室友代管。关于上网,

需要使用电脑做作业或查资料,尽量不打开无关网页;

关闭平常上网游戏的网站

用完电脑,尽快关上。


2. “走”,即走出房间。

每天抽出时间,走出家门,做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健康运动不仅有益孩子成长,也有利于意志力培养身体,身心同步。你有目标,就有动力,也容易坚持。例如,你每天健身,可以体会到肌肉强壮、结实;流汗出力,吃苦的过程,训练了坚持,培养意志力。你参加画画,画技有长进,坚持下去有动力。有爱好,可以充实自我,填补空虚。结交好友,可以互相督促。


具体提议:

去健身房,建议孩子安顿好问住家附近的健身中心;

去社区中山锻炼,跑步、打球、游泳;

参加学校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

周末孩子们可以结伴去唐人街、市中心,体验当地风土人性。



作为家长面对着沉迷网络和手机的孩子,又该怎么做呢?给您几点建议:


一定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

因为加拿大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国家。家长不可能用粗暴的禁止使用电脑或者没收手机、关闭网络等等简单的方法来监督孩子的,虽然这些方法在短期内是有效的。

但因为是国情的原因,由其父母又不在身边的原因。所以要从根本上来解决孩子沉迷网络的作为家长只能够用规劝和规划的方法。

第一,家长可以严重警告孩子,说清楚题的严重性;

第二,和孩子一起制订新的作息时间表,家长虽然不能代替孩子做什么,但可以督促监督孩子去他应该要做的事情;

第三,设立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检讨和回顾这些的目标实现情况,作出是否需要学习上的辅导等;

第四,家长反思是否对孩子的期待值过高,以至于孩子形成一个压力,做不到父母要求,就采取逃避的方法,尤其是那些一直以来学比较顺利的。家长长要接纳他们的挫折,多加鼓励,少责备甚至可以说一些例如你比爸爸妈妈都厉害了,能够一个人独自出门,你比爸爸妈妈都厉害了,能够在英语的国家里边生存。

第五,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朋友的,家长要有耐心,相信他慢慢的走出这种的舒适圈,交到朋友的。


最后强调一点,也是最重要的,还是留学生学生本人,他必须要意识沉迷网络的严重性后果,自己要自动意识到这个沉迷游戏当中的有害性,才会愿意的远离诱惑、抵制网络。或者戒掉其习惯,因为外界的约束力效果还是有限的。所谓的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就是这个道理。




后记:

不少人都知道朱博士关注低龄留学教育多年,朱博士主要是通过写书和每年回国做巡回讲座的形式,向大家传递低龄留学教育的理念。只有圈内少数朋友才知道,博士还在加拿大多伦多管理着一个监护人团队。

按照加拿大法律的规定,未成年人留学都需要有监护人,英文叫做Custodian。为了让远在国内的父母能够真实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我们组织一些文章,八卦一下朱博士和他的监护人团队做的都是些琐碎的事。基于隐私原因,所有的名字都是使用化名的。


推荐阅读


下面这些文章可以帮助你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工作:

唤醒孩子的责任心,是留学成功的最关键一步

6年4本留学著作,奔跑在路上,永不停歇

10城市巡讲收关,收获友谊与信任,背负责任谨慎前行

讲座不是做show,我只分享留学生父母最想听的真心话

低龄留学热潮下的冷思考|盘点低龄留学最应留意的7个潜在风险

低龄留学前的冷思考:比钱更重要的是什么?

低龄留学系列| 如何把留学后的风险降至最低?这5个方法你必须了解

中学就去加拿大:我们将身边的孩子们送入加拿大大学

大学申请季的神秘晚宴----与多大的一次亲密邂逅

孩子变身留学党,留守父母除了牵挂与焦虑还能做啥?这5条锦囊能帮到你


整理 by 田丽缊

编辑  by  COCO妈妈

图片 by Simon




加拿大朱凡

关注低龄留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