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沪江网校留学
微信号:hjliuxue
美国时间上周三,休斯顿大学医学院的同学们迎来了一个爆炸性的好消息。
一位校友,捐出了一笔高达300万美金的巨款,他将用这笔捐款cover这一届入学的所有三十名医学院学生的全部学费。
消除了他们长达四年之久的漫长学医之路的巨额学费之忧。
也就是说,这笔捐款不是用来修建学校硬件设施,或者用来科技研发,而是专门用来当作这30名学生的学费。
要知道,在美国学医是非常昂贵的,尤其在私立学校更是如此。
图源来自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在私立医学院读一年的费用可达4万美元或者更多,而在公立医学院就读,一年学费一般要花一万五千美元以上。
多数学生不得不贷款来支付上医学院的开销,许多学生在完成学业的时候债台高筑。
而与此同时,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想考入医学院,录取率还不到申请人数的5%。
学费这么贵,但却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在美国属于高收入阶层,而且不仅挣得多,还受到社会的尊敬。
等于说,这届的学生,基本上一文不花,毕业之后再实习两三年,就基本上一只脚已经踏入美国中上流社会了。。
而且,捐款的这位“大佬”还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宁愿以匿名的方式捐款。
和有些想通过捐款这种方式来吸引关注度的人不同,人家就是想默默捐钱,默默做奉献,并不是为自己赢得某些利益而为之。
就像是每一个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发的誓言一样,通过奋斗挣到财富,并且以捐款的方式回馈了母校的培养。
美国校友捐款太多,不胜枚举
在美国,名校的校友捐赠率一般为30%~40%,哈佛大学的捐赠率为48%,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捐赠率更是高达68%,意味着每100位校友中有68人捐款。
这其中,不乏夺人眼球的巨额捐款。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收到了来自校友约翰·保尔森捐赠的高达4亿美金的捐款。
图源来自华网
2010年,印度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公司TATA集团就向哈佛商学院捐款5000万美元,创下哈佛历史上最高的国际捐款纪录。
2015年,约翰·保尔森向哈佛大学捐款4亿美元,打破了校史记录。
大名鼎鼎的福特、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基金会也是捐款大户。
图源来自香港报
当然,绝大多数捐款是一百到一千美元数额不等的小额捐款,主要表达校友对母校的关注与感激。
小编以前就在美国大学的校友部门做student worker,一年下来,经常会收到来自很多校友们的小额捐款。
其实几百刀并不会对学校的排名有什么直接影响,但是这种行为体现着校友对母校的支持,对学弟学妹的关爱。
美国这种为母校捐款的文化传统和氛围特别好,每个人都觉得应该为学校出一分力。
大家有多少出多少,有钱的多出,没钱的少出,但这同时体现了所有人对给母校捐款这件事的认同和支持。
图源来自the journal
在这方面相比,中国的高校要向美国高校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1980年至今,虽然我国高校累计接收校友捐赠总额达171亿元。
其中,北京大学校友捐赠突破21亿元,居全国高校首位,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校友捐款超10亿元,分列第2,3位。
图源来自中时电子报
但与美国大学相比,我国大学校友捐赠规模仍然相形见绌。
数据显示,2011年耶鲁大学校友捐款7亿美元,2010年哈佛大学校友捐款6亿美元。
2015年12月美国的国会研究服务报告(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显示:2014年,美国大学获得的总捐助数为5160亿美元。
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造富能力并不差,2014年仅清华、北大两校培养的亿万富翁就分别达到132位和125位。
问题在于,一些富豪在选择捐款时,并不会把国内高校作为首选。
2010年初,耶鲁大学2002届毕业生张磊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万美元,但这一举动却遭到相当一部分网友非议。
图源来自高礼研究院
原因在于,张磊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
有人质疑,为什么不捐给中国的人大,而选择美国的耶鲁。
图源来自wholeren.com
无独有偶,香港企业家陈启宗、陈乐宗兄弟承诺向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捐款3.5亿美元,这是哈佛创校以来收到的最大单笔捐赠金额。
图源来自http://blog.wenxuecity.com
陈启宗并非哈佛校友,但却选择美国高校而非中国高校捐赠,这令人非常唏嘘。
选择捐赠国外大学的原因
美国大学能够吸引大多数校友纷纷捐款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美国的大学大部分运营学校的资金来源不源自于政府,而是学费和捐款。
比如随手查一下两个名校:
斯坦福的页面Fina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Facts上写着:
再看哈佛的年终财政报告:
最大头也是捐款收入,占35%,第二是学费占20%,第三是收到的专项科研经费,占19%。
所以学校在平常运营的时候会对校友的资源非常重视,不时发邮件问候一下啊,偶尔会组织个聚会联络感情。
同时学校也会让校友们知道,要想要你的母校排名上升,就必须要足够的资金来支撑。
图源来自US News & World Report
充足的资金是提高学校的排名和知名度的基础,而母校的排名上去了,校友们自然也从中受益。
一些主流的排名机构如US News and Reports、Forbes等在进行大学排名时,甚至校友捐款参与率也是考核项目之一。
而和国外大学相比较,我国大学所做的基本还是向靠政府支撑,缺乏像国外大学一样鼓励校友捐钱的意识。
正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采访时所言:
“大多数重点大学,更愿意多争取国家经费,并不重视校友募捐”。
图源来自凤凰网
其次,美国大学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成功灌输学生一种“家”的概念。
在解释为什么给耶鲁捐赠时,张磊就说:“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一点也不夸张。
“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
张磊说,自己创办的高瓴资本,是以耶鲁的捐赠基金作为初期投资运作起来的,自己的母校在公司初期运作期间投资帮了很大的忙。
国内的高校同样为了培养学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往往忽视了一些东西。
学生毕业之后,国外的大学通常会通过校友会组织,持续关注校友的事业发展。
美国的名校,特别是常青藤,对此做到了极致。
图源来自无忧美国
比如,学生毕业后,学校会定期把校友刊物免费寄到校友家,告诉大家最近学校发生的活动,和学校其他校友的动态。
耶鲁选校董,都要把校友的选票统计在内。
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学校都要由校友决定。
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
这可能是当时在美国工作的中国耶鲁校友在美国行使的唯一一次选举权。
图源来自搜狐手机
所以,美国大学学生毕业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且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
刚入学的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钱,学校会尽可能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入学后,学校对学生无微不至,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象个惯孩子的父母。
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的孩子,刚离开父母心里空落落,大学就要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父母在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真空。
如果你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配偶,那是学校最高兴不过的。
大学所期望的是:你们夫妻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里组成的,都会把大学当成自己的家。
而当这种“家”的概念形成之后,你当然会把大笔的捐款拿出来,当然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读大学。
这种亲切而又有传承色彩的教育理念,给了一代又一代的留学生强烈的归属感,把这里的大学当作了自己唯一的母校。
图源来自http://msnbc.com
而近期国内高校也在为此做着努力。
在复旦大学官网首页,记者注意到“捐赠”链接,点开后是“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网页。
其中,校友捐赠是一个专门的网页链接。进入“校友年度捐赠”网页后可以发现,该网页与一些电商平台的购物模式非常相似。
包括注册、登录、捐款车、我的捐款。。。
图源来自复旦大学官网
捐款校友可以轻松自如地捐款,捐款成功后,还可以查询所捐项目的进展,管理自己的捐赠记录等。
它就像一个商品,你可以选中它、添加进捐赠车,选择捐赠份数,再提交订单付款,像在电商平台买东西一样简单,让校友随时随地与母校互动。
不仅如此,网页里还有新闻动态,定时都会更新学校的新闻和成功校友传记,还有某些项目需要筹款详情,都可以在上面一目了然。
图源来自复旦大学官网
但即便如此,其在发动校友捐款的广泛度上仍有局限。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李然表示,她并不知道学校推出了校友捐款平台。
她身边的同学对此知道的也不多。
“有人在朋友圈看到过相关推送,我也看到过捐款事宜的推送,但没有点开看。”李然说。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
输在起跑线,并不代表我们会输在终点。
相信在这条路上,我们自己的高校会越办越好。
相关阅读:
◈ 华裔学生要凉凉了,美国上千所大学废除“高考” 华裔学生丧失最大优势!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