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5日下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专题新闻发布会,对未来境外人士领取国内养老金身份认证工作做出了安排。
近日,一段“九旬老人社保年审,家人抬着爬上三楼”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对退休人员领取养老待遇要进行“生存认证”的争议。7月5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这意味着,退休人员终于不用每年到社保部门报到,“自己证明自己还活着了”。
过去,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类似“年审”,退休人员每年要到社保部门去“认证”,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样才能领取养老金,而且每一次“认证”的有效期限为十二个月,如果第十三个月开始没有“认证”了,就自动停止发放养老金。这样做的初衷是防止有老年人身故之后,家人没有及时将信息上报,或者故意漏报、瞒报,仍然以老人的名义冒领养老金。事实上,在多年前,各地确实出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老人去世后,家人冒领养老金长达数年,数额多达十几万元,有的还伪造医疗票据,以老人的名义骗取医保基金。这种骗取社保基金的行为涉嫌违法,也严重危害了基金安全,对其他参保人员来说也极不公平。
为了杜绝这种冒领的现象,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社保部门展开了领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很多地区都要求退休人员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社保部门办理认证,需要采集指纹或者录入面部影像。而很多退休人员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或者身患重病,去社保部门折腾一趟非常艰难,甚至有被家人抬过去的。还有不少退休人员并不在参保地生活,而是随子女在外地居住,他们也要每年专程往返一趟办理认证,费尽周折。另外,也有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年人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们身体还算硬朗,仍在外地打工,每年也要为了回老家去“打个指纹”或者“扫个脸”耽误工作。
人社部上午表示,将把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作为加强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取消了资格集中认证后,应该如何杜绝养老金被冒领的现象呢?人社部表示,取消资格集中认证并不是说就不进行认证了,而是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和远程认证相结合的认证模式,让群众不用跑就能完成、开展信息比对认证。人社部将充分运用全面参保登记库、持卡人员数据库、就医结算数据库等已有监测数据,按月比对,分析判断领取人资格。同时和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联系,在人口管理、就医、殡葬信息等方面进行合作,以及乘坐飞机、高铁的实名场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进行资格认证。通过信息比对不能确定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的,结合全面参保计划,利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通过组织健康体检、文体活动、走访等方式开展认证,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人社部门还将积极推行异地居住的远程认证,使用网络、手机APP等方式,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使服务对象可以就近就地完成。对于在境外居住的,人社部门也会和有关部门磋商,尽快启动互联网视频认证。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新西兰核心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