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那个逃逸的肇事者你可知道被你撞的老人,是中国的无价之宝,从此他就不再起来
从今天开始,这就是加拿大与加拿大留学移民网一起联合举办了“出国心路故事分享大赛”有奖征文活动。
详情点击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1997年夏天
一个90岁的老人
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倒在地
然后肇事者直接跑掉了
身旁一个又一个人路过
却没有一个人扶他起来
许久之后
终于有两个老人把他送到了医院
但是没有人知道
这个人其实是
两弹元勋邓稼先
诺奖得主李政道的老师
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为国为家为师
他1次错过诺贝尔奖
甚至还有两次放弃诺贝尔奖
这个人叫王淦(gàn)昌
1907年
王淦昌生在江苏常熟一个小镇家庭
他的爸爸是当地有名的医生
按道理来讲
他的童年本该无忧无虑度过
可命运似乎并不喜欢按常理出牌
王淦昌4岁那年
爸爸就因病去世
接着9年之后
妈妈也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
就这样
才刚刚13岁的王淦昌就成了孤儿
跟着外婆生活
本是无忧无虑的年纪
为了生活
王淦昌却不得不成为了一个放羊娃
幸运的是
王淦昌的外婆
这个封建社会下的小脚老人
居然十分有远见地觉得:
中国不缺放羊娃
但是缺少有学问的人
就这样
王淦昌一路从小学读到大学
还十分争气地考上了清华
然而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
北洋政府更是软弱无能
软弱嘛
自然只有挨打的份
当美日法英向中国提出不合理要求
践踏中国主权的时候
北洋政府默默不说话
看不下去的爱国学子们
一起走上了街头抗议
在总理府门口
卫兵们却把枪口对准了学生
王淦昌眼睁睁地看着
刚才还和他一样满腔热血的同学
瞬间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才20出头的他
内心悲痛至极
却又无能为力
那天晚上
他去了老师叶企孙的家里
本以为自己一身正气的他
却被老师当头棒喝
叶企孙
叶企孙严厉地斥责他:
谁叫你们去的?你们明白自己的使命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什么会挨打?为什么落后?你们明白吗?如果我们的国家有大唐帝国那般的强盛,在这个世界上谁敢欺辱我们?一个国家与一个人一样,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法则。要想我们的国家不遭受外国人的凌辱,就只有靠科学!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
说完这句话
这位培养了十几位两弹一星元勋
50位新中国院士的七尺男儿
一下子泪流满面
左一 王淦昌 雕像 叶企孙
王淦昌也被深深地打动了
在那个中国内忧外患的夜晚
他做出了一个
对他此生影响深远的决定:
献身科学
从中国的最高学府
清华大学毕业后
王淦昌觉得这并不够
因为那时最先进的科研成果
都在大洋彼岸的国外
既然如此那就考啊
他又考了江苏省的官办留学生
到德国柏林大学去留学
在物理学迅速发展的德国
王淦昌也跟从了一位名师——
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迈特纳
爱因斯坦曾评价她:
天赋高于居里夫人
王淦昌是她唯一的中国学生
可没想到就是在这位名师手下
彼时还是一个学生的王淦昌
却第一次错过了诺奖
德国物理学家迈特纳
在世界科学的前沿地带
王淦昌如饥似渴
他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新想法
在一个物理研讨会上
有人用实验证明:
用钋的α粒子射到铍—7中,产生了一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他们用盖革计数器计数后认为是高能量的γ射线
王淦昌却本能地觉得
这结论有问题啊
他还提出了实验改进方案
并坚信
通过这样的方法
一定能找到正确结论
当他找到老师时
却被拒绝了
第二次找过去
王淦昌再次被拒绝了
老师让他忙自己布置的实验
没办法他只能放弃
可是才过去两年
一个英国人就找到了中子
还获得了那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用的方法
正是王淦昌当年的设想
迈特纳知道此事后
亲自向王淦昌道歉
王淦昌却只是宽容的笑笑:
只怪自己没坚持
就这样
24岁的王淦昌
第一次和诺奖擦肩而过
经此一事
虽然错过了诺奖
王淦昌的能力却早被大家看在眼里
1934年
他拿到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
他心里的第一个念头
便是回国
左二 王淦昌
德国的科学家们劝他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中国很落后,没有你需要的科学研究条件,你又何必去呢?
王淦昌却回复说
科学虽然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我的祖国正在遭难,我要回去为我的祖国服务。
王淦昌心急如焚
一刻也不愿意多耽搁
便马上启程回国
在德四年
什么都可以不要
王淦昌却悄悄地带了一样东西——镭
那将是全亚洲唯一的一块镭
27岁的他在浙江大学当了一名教授
对于此时的王淦昌来说
正是需要环境和机会
大展身手的时刻
可那时的中国有多乱
大家也都清楚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
浙江大学甚至被迫内迁
王淦昌不得不跟着学校
跋山涉水颠沛流离
要靠科学救国
却不能做研究怎么办
他就把家里的金银细软全部都捐出去
给军队买枪炮
而他自己和家人
穷到根本就生活不下去
堂堂浙大教授
为了生活不得不每天牵一只羊去学校
上完课就去放羊然后回家
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牧羊教授”
这只羊
王淦昌看得无比金贵
因为那是他小女儿的奶水来源
可是每次空袭警报响起
跟着他一起跑往防空洞的
不是那只全家支柱的羊
而是他死死守着的那一块镭
可是
终究是没有条件做实验研究啊
怎么办呢
王淦昌开始整理自己的核物理理论
并寄往美国著名杂志发表
2个月后
远在美国的物理学家阿伦
根据王淦昌的论文
进行了实验
并发表了论文
《一个中微子存在的实验证据》
这实验被人们称为:
王淦昌-阿伦实验方法
中微子是什么呢
在当时的科学界有一种说法
谁发现中微子
谁就将获得诺贝尔奖
这一切王淦昌都知道
连具体操作方法
他都明明白白的写在了论文里
可是在当时的中国
他哪里有实验的条件啊
在论文发表50年后
另一个美国科学家
果真发现了中微子
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而他用的方法
正是王淦昌-阿伦实验方法
彼时的王淦昌已经88岁
他平静地说道:
这本来就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只是当年中国正被日本侵略,我的生活颠沛流离,不具备实验和研究的条件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错过诺奖!
而找到这个方法时
他才不过35岁
这句话背后透露着多少不甘
却没有丝毫的委屈
因为这个选择他心甘情愿
他一心扑在怎么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
怎么才能为中国搞到更多的设备上
他到美国伯克利分校访问
还攒下生活费
费尽周章买来电子设备带回国
王淦昌这样的人
但凡有点条件
他就能搞出成果
1956年9月
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
王淦昌到苏联杜布纳
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
职位是研究员和副所长
做科研的人都知道
要想做出科研成果
实在是太难了
更何况是做出世界性的研究成果
有些人一辈子都籍籍无名
可王淦昌不一样
短短两年半的时间
他就带领研究小组
首次成功发现了一种反物质——
反西格马负超子存在的证据
没错
只要继续研究下去
必然能发现这一反物质
当时就有人说
这将又是一项可以获得诺奖的巨大成就
然而
就在这时候
突然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
苏联撕毁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
苏联专家撤离
这份协定对我们有多重要
我想大家都知道
那时国内几乎一切高技术的东西
都靠苏联专家来帮助完成
而这一撤
众多项目不得不停滞
而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原子弹研究
也瞬间陷入瘫痪
可当绝望中的科研人员
整理苏联专家留下来的资料时
却发现了一份绝密电文
内容简洁而有力:
我们离开了,但你们还有王淦昌
这封十几个字的电文
来自一位对中国友好的苏联专家
1960年
王淦昌奉召回国
在二机部部长刘杰的办公室里
钱三强正在等着他
他们开始传达周总理的口信
王教授......我们想请你参与和领导研制原子弹。”
“现在有人卡我们,说我们离开他们的援助,10年、20年也休想制造出原子弹来!因此我们要为祖国争一口气……”
“这件事情要绝对保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一旦投身其间,恐怕就要从此告别基本粒子研究工作,您的意见如何?
在这一连串的询问中
在许多人一辈子都渴望
却求之不得的成果诺将面前
王淦昌却只坚定地说了六个字:
我愿以身许国!
他收到的要求是
3天之内到核武器研究所报到
可是一想到国之重器需要他
他就再也等不及了
第二天他就前去报到了
右 王淦昌
从那一天起
世界物理学界大名鼎鼎的王淦昌消失了
因为已经53的王淦昌改名王京
离开家乡和亲人
奔赴了海拔3200米的青海高原
并从此隐姓埋名17年
能联系到他的只是一个神秘的信箱代号
每当他的子女们问起:
爸爸在哪儿
妻子总是回答说:
他在信箱里
在那个水烧不开
馒头蒸不熟
年轻人走快了都喘气的地方
53岁的王淦昌
开启了大步快跑熬夜工作的架势
聂荣臻副总理(中)与学部委员王淦昌(左)和朱光亚教授(右)
在我国西部核试验基地
他心里一直装着
当年的那个夜晚
叶企孙老师对他说的话:
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
他只希望我们的核武器
快一点再快一点研究出来
他到广州去开会
陈毅副总理握着他的手问:
你那个东西什么时候响?
王淦昌信心满满地答道:
再过一年
陈毅高兴地回答:
好,有了这个
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就更硬了
果然
1964年10月16日
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
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
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
紧接着
1967年6月17日
又是一声巨响传来
我们的氢弹也爆炸了
从那时起
中国的腰杆真的挺起来了
它们成了中国的巨大屏障
我们再也不担心外国来犯
终于可以大力发展经济了
然而
出于保密需要
王淦昌并没能马上把名字改回来
他继续以王京的身份生活着
并以将近花甲的年纪
继续坚守一线
废寝忘食地领导中国的地下核试验
他的心里着急啊
他说:
任务那么紧,项目那么多
有一项赶不上进度
就会影响试验
可他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
他心里还着急
跑到缺氧气喘的时候
就他在办公室接上氧气袋
然后继续工作
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科学家
和国际学术界断绝交流
隐姓埋名17年后
王淦昌终于恢复了自己的名字
有一年除夕夜
王淦昌和他的学生邓稼先
在帐篷里相互敬酒
邓稼先对他说:
“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
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
话音刚落
两个人抱头痛哭……
邓稼先
恢复自己的名字后
王淦昌的生命里
仿佛只剩下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搞科研
普通人努力追求的名利
在他眼里就是浪费时间
他辞去了核工业部副部长
辞去了原子能研究所所长
辞去了核物理学会理事长
但生命中有一件事他将永远不会辞去:
搞科研
当看到电影里
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
90多岁还在搞科研时
他高兴的像个孩子
说:我还可以搞好多年的科研呀
他一分一秒都不想浪费
知道我们能源短缺
他去研究核聚变搞核能发电
知道我们科技力量薄弱
他和多位科学家联名上书
搞提高我们科技水平的“863计划”
在他和其他科学家的努力推动下
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863计划倡导者 (左三 王淦昌)
他真的像巴甫洛夫一样
一直干到了90岁
探测中微子、宇宙线研究
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两弹突破
大型X光机、惯性约束聚变……
这些我们普通人
连名字都看不懂的成果
他出了一项又一项
有人说:
王淦昌这一生的成就
任何人只要做出其中的任意一项
就足以在中国科技发展
乃至世界科技发展历程中名垂青史
1997年夏天
本就年高体弱的他
被无名氏骑车人突然撞倒
摔成骨折重伤
流了一地的血
然而
那个骑车的人
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旁边路过的人也视而不见
他们并不知道
此刻躺在地上的是这样一位国宝级人物
是被大家称为
“中国核弹之父”的人
最后
还是两个过路的老人
把王淦昌送到了医院
我知道无论被撞倒的是谁
肇事逃逸都不应该
可如此高龄的王淦昌
身体根本就经不起折腾
躺在病床上的他
越来越严重
后来就连话都讲不了了
可是这个干了一辈子的人啊
就是不肯停下来
有人回忆最后一次
向王淦昌汇报工作的情况
他们说:
我们的物理实验准备已完成
即将开始作实验了!
可躺在病床上的王淦昌
连话都讲不出来了
却还在努力回答
他用力睁大眼睛,双手合拢
表示赞成
1998年12月10日
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的王淦昌
终于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等到
国家给他的卓越贡献送上勋功章
1999年9月18日
“两弹一星”表彰大会召开
国家决定授予于敏、朱光亚、钱学森..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郭永怀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看到“追授”两个字
蛋蛋姐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一幕
他终究是没能亲眼看见
就差那么短短的一年
今年是王淦昌去世20周年
这20年间
有核弹镇守国家
我们加入世贸组织
开展一带一路,迅速发展经济
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
从1998年的5160元
增加到2017年的25974元
我们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
等一系列世界性会议
我们的航母下水、飞机上天
自己造了天眼
量子计算机走在世界前列
当年他和其他科学家努力倡导的“863计划”
已结出了累累硕果
可是他却永远都不会知道了
当然,我们也不会知道他
更不会知道
今年是他去世20周年
毕竟,他的工作要隐姓埋名17年
毕竟当年路人撞倒
无数人从他身边路过的时候
都不会知道
他们身旁的是“中国核弹之父”
更何况是我们呢
我也知道
当他3次错过诺奖的时候
当他主动淡出世界科学界的视线
投身西北大漠的时候
他就已经放弃了名和利
淡泊名利,家国天下
这也是中国科学家
历来都有的风骨
但在蛋蛋姐看来
我们却不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
因为,今天的勋功章有他一份
而我们,该让付出的人皆有所得
对不起,王老
直到今天才把你介绍给大家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
温伟力 《王淦昌院士:放下诺贝尔奖的人》
山工院团学小微 《为了四个字,他消失17年,除夕夜与邓稼先抱头痛哭》
科学时报 《追忆王淦昌院士:曾两次踏到诺奖门槛》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或文末留言,会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免费评估,寻找最适合您的正确移民方式就在本网!最新推出:0雅思,营业额500万以上的企业家移民,详情联系我们评估!
点击查看以下几篇“热门”文章
* 全球空气质量排名:加拿大超越美国排第四,当看到中国排名我哭了!
*【惊艳】加拿大第一条自驾到北极的高速路今天正式通行!沿路风景美到让你无法呼吸!
*【最全】2018加拿大移民新政变化大盘点:九大福利开放,哪一项最令你中意?
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分享朋友圈
关注加拿大留学移民网及时掌握海外价值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