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高就万无一失?不懂怎么填志愿照样“凉凉”……

2018年07月04日 重庆侨外出国


       从今天起,全国范围内2018高考录取正式拉开帷幕。以重庆、广西为首的省份即将启动艺术类提前批录取,预计整个录取工作将于8月中旬结束。紧张的录取工作开启在即,志愿填报截止日期更是迫在眉睫。尽管施行“出分后填志愿”和“平行志愿”后,相较多年前“盲填志愿”已经降低了一定落榜风险,但在高考录取的高淘汰率下,仍旧存在很多客观弊端。可以说,激烈竞争环境下的现行录取规则,对广大考生来说依然荆棘丛生、并不友善。

     每年高考录取院校调档数明显大于其招生计划数,说明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在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后依然落榜。除了在填报志愿时对自身分数条件过高估计或志愿方向过于扁平化之外,在“平行志愿”的规则下,“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两难困境更为凸显。因为院校的投档比例降低,专业的匹配率也会降低,平行志愿下同批录取的考生分数相差无几,这使得同意专业调剂的考生更容易被录取,反之则可能面临退档的风险。也就是说,如果以学校为重,就要做好牺牲专业方向的准备;如果非心仪专业不选,则要调整好面临高分被降档学校录取的心态。


        在A类填报时冲一下或许可以擦边进入一所好学校;在平行志愿中加入保底院校能够有所保障;而服从专业调剂则是为了避免直接被退档……尽管已经考取一个不错的成绩,但填报志愿依然是一项严峻的技术活,甚至带点“赌”运气的成分。稀缺的名校以及优势专业的教育资源和高考体制下“一考定终身”的规则,让每一位学子不论过往实力和未来可能,都抽象成为投档名录上一个简单的分数。在这个关乎未来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用一次成绩决定发展道路终究是片面的。

    十年寒窗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却依然在填报志愿时左右权衡、委曲求全,丰富的既往经历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不该被一次分数左右评判。因此,在高考中失利或者偏科,以及填报志愿时错失名校的学子更适合放眼海外。相比之下,在招生录取方面海外院校能够结合多重因素综合考察生源素养,不因一考定终身,给学子更多机遇和双向选择的权利。


       比起国内高考单凭一次成绩,国外院校本科招生中会综合衡量每位学子提交的全套材料,包括:高中成绩单、语言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推荐信、个人陈述乃至获奖经历等软性背景材料,通过招生环节,尽可能的将学子的过往成绩、课外经历、专业所长和兴趣偏好全面了解、综合衡量。也因此,我们经常耳闻一些经典的“逆袭”录取:例如成绩单平庸,却因为课外活动中取得名次而被顶尖院校破格录取;还比如考试成绩一般,却因为精彩亮眼的文书以及高含金量的推荐信而打动了招生官……这些我们常常当作笑谈的海外名校“奇葩潜规则”,其实正是这些院校不惜深入了解申请人,尽力做到“择优录取,物尽其用”的表现。名校录取并不仅仅是荣誉加持,更是善用优质资源,让更多优秀的学子能够在擅长并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发展深造。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