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报告发现,悉尼是澳洲最宜居的首府城市,但是在满足对于公交的期待方面差距较大。
悉尼居民的家和活动场所的距离最短,也就是离诸如公园等公共场所近的住家比例最高,而且使用诸如骑车或走路等积极运动的方式去上班的人的比例也最高。
周三RMIT大学的城市研究创造宜居城市中心发布的报告宣布了以上消息。报告中研究者衡量各城市的政策和实施间的对比。
但是报告凸显了住在悉尼的一大坏处,那就是公交不行。只有2%的悉尼的区和38%的住家满足新州政府的离公交近的“雄心勃勃”的目标。这目标包括让百分百住宅都在一个巴士站的400米范围内,巴士至少每半小时一班;或住家在一个火车站的800米之内,火车至少每15分钟一班。
因为这个目标是针对高密度住宅的,所以远郊的低密度区难以达标。
公交并不是悉尼需要改善的唯一问题,报告指出开发对行人友好的街区能改善宜居性,并鼓励人们更积极活动。
一个对行人友好的街区有三个关键元素——高密度,诸如商店、学校和诊所等配套设施,以及设计街道时考虑行人。
但是悉尼的平均密度仅为每公顷18户人家,这一点很难受实现。
如果能够提高密度改善基建,特别对中远郊采取这样的措施,并改善公交,那么悉尼还能借此改善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此外如果悉尼要致力于宜居性的话,房屋的可负担性也得改善,因为目前很多家庭得在可负担的住房或一个宜居的地区之间做出选择。
这个报告说有41%低收入家庭表示有房价压力,公交以及相应服务不足更加剧了这种压力。
尽管悉尼比其他澳洲首府城市更宜居,但是在宜居标准方面还有改善空间。
报告建议悉尼制定新的目标,并设定短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用于实施和提高。
新闻来源:https://www.smh.com.au/national/nsw/sydney-on-top-for-liveability-but-falling-behind-on-public-transport-20180724-p4zta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