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V这个名字对于澳洲人的意义深远,它是澳洲本土最高性能的代名词,也是和本土第二大高性能部门FPV (Ford Performance Vehicle) 对战的绝对武器。虽然去年本土制造部门已经关闭,但这款车的精神却一直存在于这个同样热爱V8的国度。这一期的这个家伙也是HSV全面转为机械增压引擎之前最后一款V8自然进气HSV。
它的名字有些长,其中的HSV是Holden Special Vehicle的简称(Holden霍顿是澳洲本土的品牌,虽然它的引擎和大部分零件都是和雪佛兰公用的,但整车的生产和研发都是在澳洲本土);随后的Clubsport是HSV中这个系列的名称,HSV部门还拥有运动入门版的Clubsport和运动顶级版的GTS以及两款商务主打的Senator和Grange。
本期的R8为clubsport中更高规格的版本,它的R代表Racing,而之后的8则是表示它是一款8缸引擎的车款,SV Black则是特别版的命名。这款车的推出是在clubsport R8换装LSA 6.2升机械增压之前为了致敬最后的自然进气所推出的版本,澳洲本土仅有350辆,新西兰配额为18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GTS-R版本之外第二值得收藏的HSV车款,年份最新,数量较少且还是自然进气。下面来聊一聊它的魅力所在~
外观:
双肾的造型并不是宝马的专利,至少新款HSV将它发扬光大了。和宝马不同的是,前格栅的面积更大,采用不同的大面积的蜂窝网设计,上方的熏黑LOGO也是SV Black专属。
引擎盖加入了扰流饰板的造型,但其实它并不具备实际功能性,仅仅是为了美观,两侧都是封死的。
澳式车和美式车一样不拘小节,这款当时售价超过7万澳元的车仅仅是采用普通的HID灯具,转向灯和大灯都是普通的卤素灯泡。
对于空气力学方面的投入其实很少,从车头到车尾都看不到任何扰流和为刹车散热的空气部件。车侧转向灯位置的这条黑色长条也仅仅是装饰作用,并不是真正的刹车散热孔。
刹车方面选择了AP Racing,而不是大家熟知的Brembo。前四活塞后双活塞的配置对于其近两吨的车重有些吃力,在稍长时间激烈驾驶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出现刹车表现下降的情况,刹车踏板的感受也太软,缺乏高性能刹车的脚感,这一块是我认为可以重要升级的地方,更换抓地力更好的轮胎和更大的打孔碟都会有帮助。
20寸黑轮圈的前后轮胎配置为255/275,这款20寸的轮圈采用霍顿自家命名的stain black配色,扁平比达到35,是绝对的性能车轮圈配置。但它没有配置电磁悬挂,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十分硬朗,再配合上FE3的雪佛兰供应悬挂,在大部分时候都会将路面状况非常直接地传递到车内,但由于其长轴距加上大尺寸的关系,车辆在巡航路段的舒适性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和钢炮性能车对比,HSV悬挂虽然硬,但还并不会让人感觉振到受不了的程度。
后尾灯采用LED设计,透明外壳的造型反而适得其反,让尾灯看起来有一些廉价。
后方的黑色小押尾并不具备任何高速下压力的辅助,主要也是为了体现特别版和普通版本的区别。后方的HSV赛旗铭牌倒是为车尾的颜值增色不少。
四出排气造型是性能出的”必需品“!声浪也是它的一大特点,冷启动下完全不亚于AMG的V8车款。在低速状态下阀门是关闭的,所以并不会感受到太大的震动效果,在车外也仅仅是可以略微地听到闷闷的V8特有声响,这也是大排量自然进气的特性,必须在拉高转数打开阀门之后它的声浪才彻底爆发出来,伴随着每一次换挡冲击,排气的声浪就越来越暴力。
引擎:最后的LS3
自从霍顿被通用收购以来,HSV所得到的引擎配置基本都是雪佛兰性能车玩剩下的动力配置。这套LS3其实也不例外,但如果是好东西,谁又会在乎它到底多老呢?这款车也是HSV的最后一款自然进气引擎版本,这台LS3和commodore在VF II SSV Redline上搭载的是一样的东西,但调教完全压倒性地高过Commodore,毕竟是高性能的东西。
采用单顶置气门设计,和目前的双顶置进排气门对比其实是很老的技术了,单雪佛兰似乎乐此不疲,最新的科迈罗依然采用同样的进排气门设计。它的最大马力达到475匹,对于其6.2的排量其实只能算是达到平均水平,但其扭力可以达到570牛米,对于自然进气引擎来说,在没有任何增压的情况下达到这样的扭力输出相当的不错,当年的W204 C63那台一人一机也仅仅比它高30牛米而已。
每一款引擎的铭牌上都有其动力输出的数据和峰值范围,算是为它的独特性圈了了一笔亮点。
它没有像涡轮增压那样忽然给你一下的感觉,在低速下也显得很笨重无力。但可怕的就是当转数攀升上来之后那种源源不绝的推背感,直到5000转之后都还是没有表现出丝毫要休息的意思。不过你还是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车的重量确实摆在那里,再加上特别硬的方向盘转向,它并不是一台很灵活的车。
非常典型的美式车感受,直线加速表现不错,弯道中也有很出色的方向回馈,但是V8的车头太重,加上长轴距的关系,弯道的走位必须控制地很好,不单是线路还有油门的切入点,不然它会是一款非常难跑的车,尤其是在多弯的路段。但它的底盘非常扎实稳重,无论什么速度,入弯之前速度即使太快,也你丝毫不会紧张,但过长的车身和并不是非常聪明的这款自动变速箱还是让它很难在赛道和山路上有所作为。
内饰:
打开车门,首先看到的就是SV Black的专属铭牌。
门框上可以看到这款车的音响系统是采用BOSE的。
国内的车友可能对HSV还很陌生,但是看到这样的内饰布局是否有些熟悉?和别克雪佛兰的许多车款都非常相似,方向盘,内饰,排挡杆的造型都基本是相同的设计。
中央的屏幕控制可以通过下方的按键和旋钮进行调节,易用性不是很强,并且由于采用倾斜式的设计,驾驶员如果想要在驾驶中想要进行调节是有一定难度的。
下方的空调控制区域相比之下就贴心很多,两侧还使用了类碳钎维饰板的设计,将整部车的内饰做工品质都提升了一个高度。
副驾驶员前方的饰板绣有HSV的字样,并且采用大面积的麂皮材质来体现它运动高性能的定位。
对于这类大型四门车款,倒车影像是必不可少的配置,和目前市面上贩售的大部分车款一样,都提供了转向线路辅助。
方向盘的造型和普通Commodore没有任何区别,一样是采用平底式的设计,除了当中的HSV特有狮头赛车头盔标致之外,如果可以再加入一些HSV专属的刻字和材料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例如使用麂皮包裹方向盘又或者是和其他高性能车厂一样在下方加入HSV的铭牌。
作为一款V8的肌肉型高性能,方向盘的口径却非常小巧。手感非常重,并且在任何模式下的方向盘辅助是没有变化的;所以有很多人都抱怨过HOLDEN的车难开,其实是不太习惯这种笨重的手感。拨片换挡也是全新加入的设计,原本的HSV自然进气版本是不具备拨片换挡功能的,但换挡的速度中规中矩,其实还并没有变速箱电脑自行换挡来得好用。
看到仪表盘上的HSV以及红色配色,你才反应过来你所驾驶的这台看似和家用commodore在内饰上没多大区别的车其实是扭力超过500牛米的V8怪兽。
车内的SV Black铭牌肯定不能少,因为它限量385辆,在这个星球上你也只可以在澳洲和新西兰大陆上看到它的身影。(其中350辆澳洲本土销售,18辆供应新西兰市场)
为了和普通的霍顿区别开来,HSV还是在座椅头枕的部分加入了HSV的刺绣。但座椅的实质性没有任何改变,宽大的座椅并不适合我们亚洲人的体型,没有任何运动包裹感受可言,完全是坐沙发的感受。高速舒适性极好的同时也缺少了性能车的包裹感受。
后座的空间无可挑剔,座椅的舒适度,头部以及腿部的空间都堪称完美。
支持中央座椅倾倒的设计已经很少看到了。这样不但保证了两侧乘坐者的乘坐空间,还方便了在行驶途中从后备箱取物的便利性。
下面来聊一下这款变速箱。目前雪佛兰的高性能全面使用了8速的变速箱,但这款车上使用的还是HSV从VE那一带沿用下来的6速自动变速箱,和FPV使用的ZF相比,在平顺性和换挡速度上都欠佳,油门踩下后变速箱的降档速度也有待提高,个人认为这款变速箱的表现愧对于其引擎的良好动力输出,这也是为什么它在直线加速中和比其排量更小的野马GT对比占不到太大优势的原因之一;即使在使用换挡拨片的情况下它的降档速度还是不够快(都不用和双离合对比)。
但它的优势就在于:6L90E强化了离合和传动轴的材料,就是为了它可以承受之后加入的6.2升机械增压超强扭力输出做的准备。所以这款变速箱的耐用性还是很强的,这算是它的优点之一,可能霍顿考虑的并不是将这款自动挡作为纯性能取向出发,而还是考虑到一些日常的实用性,将V8在巡航的舒适性表现摆在第一位。真正喜欢上赛道的,还是选择手动挡吧!
驾驶模式切换下的最大区别其实在于声浪,阀门打开后车后的排气声就非常直接地传递到车内。其次就是油门的响应程度,变得非常灵敏,不再像是一部笨重的V8,转数的攀升也变得比较迅速,不亚于任何一款德系高性能。但转向和悬挂并没有变化,女生开起来可能会有些吃力。但不得不说悬挂的吸收震动能力依然非常出色,雪佛兰的FE3悬挂调教能力完全做到了兼顾舒适和性能间完美的结合。但这款悬挂的耐久性不佳,基本在5-6万公里就需要检查悬挂的状态。
总结:
非常具有杀伤度的外观和极具辨识度的前脸造型,赋予了这款车与身俱来的肌肉性能车特性。除了大排量V8动人声浪和线性加速之外,更令人惊奇的是它在操控方面的表现也打破了人们以往对于这种重量大排量土炮的刻板印象。虽然V8的车头还是感觉很“笨重”,但悬挂底盘以及转向的表现上都颇有欧系高性能的大半水准。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高速巡航舒适度表现,这对于在市面上寻找一款家用高性能轿车的朋友无疑是一个“物超所值”的选择,因为同样的加速和操控表现在日系和欧系车款上你所需要花费至少多一倍的价格,更不用提它还是一款限量的版本,承载了不少土澳本土的情怀和价值。
但这款车的内饰做工品质以及可靠性还有待提高,澳洲本土的组装水平表现一直平平,和以往的美式车很类似,粗糙且塑料感强,电子配置的故障率都比较高。这也是它和欧系同级别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有意购买的买家们不容忽视的就在于它的平均油耗,在澳洲油价波动不断的当下,这款车百公里将近17升的综合油耗表现还是非常”可怕“的,并且驾驶着它你很难不冲动。时不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右脚,那基本就是”不在加油站,就在加油站路上“的一个状态。
最后,送上两个澳洲汽车资讯网原创购车知识小视频,希望对大家买车有一定帮助。
“销售这样报价,那就赶紧买吧”
往期回顾
.......................
千古难题——斯巴鲁WRX STi vs 三菱Lancer EVO X(一)
千古难题——斯巴鲁WRX STi vs 三菱Lancer EVO X(二)
【澳洲汽车资讯网】
www.carnewscn.com.au
优惠资讯!导购视频!上路实测!
长按二维码,不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