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饺子,夏至面,这是我们祖祖辈辈流传的节日食俗。本身我是一个特别喜爱面食的人,或许这是大多数北方人的通性。小时候,记得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中国人自古对这些传统的节日习俗就格外的重视。夏至正好小麦收获不久,各家各户都会磨新的小麦面。夏至面就用新磨的小麦面,吃起来筋道、香甜,面汤也格外的好喝。
那个年代还没有做面条的机器的,家家户户的女人们都有做面条的手艺,那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面是自己和的,把面倒进和面盆里,慢慢往里倒水,等到了一定量,再反复揉搓。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技术活。和面的程度必须要拿捏准确。等面和好了,还要盖上一块浸湿的笼布,让面醒一会。
等面醒好了,先把它揉成面团,再用擀面杖擀成面皮,面皮由小变大,由厚变薄,展开铺在面板上,再往不同方向反复地擀,让每个地方的厚度都变得均匀,然后折成条状,用刀切下去,粗细均匀的面条就出来了。
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人们对这些食俗格外讲究。面条煮熟并不是捞出来就吃的,还要过过凉水。记得老人说要“拔一下”。
小时候,山上的泉水流到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打泉水来拔凉面,泉水清冽甘甜,过凉水的面吃起来也格外的香甜。凉面的配料也是很多的,黄瓜丝,胡萝卜丝,蒜泥,芝麻酱,一应俱全。吃凉面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去调自己喜欢的味道。一家人吃凉面,凉的是嘴里,可是甜的,却是心里。
现在每到夏至,我们还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碗凉面。面条不用擀,泉水不用挑,味道或许会有些许不同,但是不变的,是那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