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英伦圈 UKzone
说起女王家,小伙伴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白金汉宫,有的还紧跟着能想起来温莎城堡,以及位于苏格兰的荷里路德宫。不过其实英国境内分布着15个皇室宫殿和前皇室住宅,包括汉普顿宫、伦敦塔、肯辛顿宫、奥斯本宫、布莱顿皇家行宫等。
(图片来源:Historic Royal Palaces)
而现在这些宫殿里收藏的所有艺术品,都归英国皇室收藏(The Royal Collection)所有。
它聚集了亨利八世、查理一世等英国500多年、五大王朝的众多国王皇后们所收集的精美绘画、家具、钟表、银饰、雕塑、珠宝、古书、 手稿、古地图等各类艺术作品。部分藏品每年定期在皇室宫殿对公众展出。
(图片来自网络)
官方介绍,收藏中有超过3000件藏品长期被借给英国的博物馆,包括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V&A博物馆、伦敦博物馆、苏格兰国家美术馆和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等。不过这对于英国皇室收藏100多万件的总量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藏品是女王私人财产吗?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这些藏品到底属于谁?英国皇室收藏官方这样解释:“作为国家元首,英国女王为其继承人以及国家托管皇室收藏。皇室收藏并非为英国女王的私人财产。”
(英伦圈制图,原图来自网络)
但不少人对这句话存有质疑。伦敦大学文艺复兴研究教授Jerry Brotton称,其中的潜台词就是:“已经有些皇宫对外开放了(需付费),公众应心存感激。”因为其中很多藏品仍不为公众所见或所知,甚至很多藏品并未被统计进官方的清单图录。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皇室收藏的藏品所有权含糊不清,并一直存有争议。比如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皇室收藏称,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继承的已故母亲的艺术品遗产为其个人所有,包括其中一幅价值1000万英镑的法国画家莫奈的油画,但该继承并未支付40%的遗产继承税。
《卫报》也曾经报道,女王的丈夫、也就是爱丁堡公爵在2000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表示,女王“严格意义上来说,完全可以任意转卖它们(皇室收藏)”。因此,英国皇室收藏也被英国媒体和很多公众认为是皇室的私人收藏。
(英伦圈制图,原图来自每日邮报)
20年只为中日藏品编写图录
英国皇室收藏是欧洲艺术现存数量最大、最为重要、质量最为上乘的收藏之一,因此公众对英国皇室收藏的关注点大多聚焦在其欧洲艺术上。但对其中的中国藏品,就连中国的文物专家们也知之甚少。
2014年大英博物馆年度特展“明:皇朝盛世五十年”期间,多位来自中国的博物馆馆长、资深策展人和专家一起参观了温莎城堡,无一不被城堡中的中国艺术品所震撼。一位专家说:“一个墙边小柜子里面拥挤地陈列了很多玉器,件件都是精品!”可惜的是,温莎城堡内不允许拍照,当时又没有中国艺术品图录,人们只能遗憾而归。
温莎城堡(图片来源:Wikipedia)
英国皇室收藏的女王艺术品副调查员(Deputy Surveyor,正调查员同时为英国皇室收藏的总负责人)鲁弗斯·伯德(Rufus Bird)统领各装饰艺术藏品部门的策展人和修复师们的工作。他告诉欧洲时报记者,英国皇室收藏的藏品定期会外借给海外博物馆和美术馆,比如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等,但却从未跟中国的博物馆有过正式合作,更是从未向中国借展。
究其原因,伯德似乎也无法解释,“没理由不跟中国合作啊!”在采访当日的下午,他就要赶去北京的飞机,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接洽,希望建立合作关系。
英国皇室收藏的女王艺术品副调查员鲁弗斯·伯德。
伯德告诉记者,英国皇室收藏内部没有中国或亚洲艺术专家,因此特地外聘找到了约翰·艾尔斯(John Ayers)。现年94岁的艾尔斯曾创立了伦敦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的远东部(现为该博物馆的亚洲部东亚分部),出版了20余本亚洲艺术相关书籍。
20年前,艾尔斯受英国皇室委托撰写亚洲艺术藏品图录,期间他翻阅大量资料,并亲赴多个皇室居住地,包括一些不对公开放的皇室私人住所,找到了大量不为人知的中国藏品。
近日,艾尔斯的《Chinese and Japanese Works of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Her Majesty The Queen》(暂译“英国皇室收藏中的中国和日本艺术品”)的图录终于出版。也就是说,这本书艾尔斯整整耗时了接近20年才最终完成。
近日出版的《英国皇室收藏中的中国和日本艺术品》图录,该书由中国艺术专家约翰·艾尔斯历经20年写成。
英国君主:中国艺术品“死忠粉”
艾尔斯曾对多个亚洲和欧洲博物馆的中国藏品研究进行过研究,尤其擅长瓷器。在他看来,英国皇室收藏是西方世界最重要的东方艺术收藏之一,他所著的《英国皇室收藏中的中国和日本艺术品》中,总共收纳超过2000件藏品,其中包括中国藏品占一大半。
该书分三册,其中第一和第二本为瓷器,第三本为玉器、漆器、象牙、纺织品、金属器件等艺术品,可见英国皇室对瓷器的偏爱。将中国和日本藏品同放在一本书中,是因为早期英国皇室认为都是同种类型的远东异域珍宝。
白金汉宫中国齐本德尔式(Chippendale)会客厅中有很多中国和亚洲艺术装饰,由玛丽皇后负责装饰。因该房间为皇室私人区域,无法提供照片。图为该房间油画,绘于1926 年。
“长期以来对遥远国度的稀有珍宝的喜爱,逐渐使得这些异国新奇风格和技术融入本土文化艺术和生产之中,并不断涌入西方生活之中,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中国在瓷器工艺上的创新。”
艾尔斯在其《皇室收藏中的中国和日本艺术品》中介绍,早期中国瓷器通过印度和阿拉伯商人从阿拉伯海湾、红海等地的长途跋涉来到欧洲,其稀有性使得它们被镶上了金银装饰,作为珍宝珍藏。16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相继拓展海上贸易和殖民地,东印度公司成了运送这些东方稀有珍宝的重要手段,更多瓷器、漆器等进入欧洲。
然而,早期的英国皇室中的中国陶瓷已很难找到。亨利八世(1491-1547)所藏的瓷器,除了一件明代青瓷杯看起来与亨利八世皇室库存清单中所记载的类似,没有幸存下来的。17世纪英国内战和1649年处决国王查理一世使得很多皇室藏品被拍卖,流散民间。
此后皇室的收藏中国藏品热情不减,有些还是“中国迷”。詹姆斯二世(1633-1701)甚至专门派宫廷画师去画中国传教士沈福宗的画像(如今该画像挂于温莎城堡)。
很多中国人参观温莎城堡时都对其中一幅中国人画像印象深刻。这是“中国迷”詹姆斯二世国王专门派宫廷画师画的中国传教士沈福宗。
依靠光荣革命而登上王位、与荷兰执政丈夫共治理不列颠群岛的玛丽二世(1662-1694)更是青花瓷的忠实粉丝,视其为 “异域奇珍”、远东时尚单品。乔治四世(1762-1830)则是大量收藏中国瓷器,他筹建布莱顿皇家行宫,以中国风家居装饰。
明代龙泉青瓷镶铜鎏金盘,青瓷部分产于15世纪,镶金部分18世纪后半叶,基本确定是乔治四世1812年之前收入。
英军洗劫圆明园后
哪些珍宝流入皇室
英国皇室收藏中有很大一部分中国藏品收于维多利亚女王时期(1837-1901)。年轻时的维多利亚女王,曾经将白金汉宫的早餐厅装修成了她喜爱的中国风。跟现任女王一样“超长待机”的她,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连续得到了大量的中国精品”。
维多利亚女王(图片来源:Wikipedia)
“中英鸦片战争,以及《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紧接着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于是第二年一些战利品呈现到了维多利亚女王面前,其中还包括了一条北京哈巴狗。所有这些都为了突显欧洲军事力量的强大。”
艾尔斯在他的新书里写道:“意识到这一点后,中国真正的掌权者慈禧太后以及年轻的同治皇帝给维多利亚女王送了很多礼物,其中包括丝绸、瓷器和玉器。1897年,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年纪念之时,更多礼物相继送达。”
不过艾尔斯在新书中也写到,明确记录为火烧圆明园所得的仅有3件,分别为乾隆绿玉如意(图录编号1894)、景泰蓝如意(图录编号2109)和景泰蓝五层塔(图录编号2146)。
此外,另有两件玉器记载与圆明园有关,或曾放于圆明园之内,一件为乾隆假山青白玉,存放于圆明园文源阁;一个乾隆白玉刻诗茶杯,存放于圆明园内的万春园。但艾尔斯似乎也没找到其更早的出处来源。
清代青白棕斑玉假山刻诗三首(18世纪),所刻其中两首诗分别为1775年和1776年所作。
艾尔斯写道,“随着市场上的中国艺术品增加,特别是1860年洗劫圆明园、1901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并洗劫北京城),以及20世纪初的新考古发现后,玉器在西方越来越受到欢迎。”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北京城外的圆明园,使得各种艺术品被带走。英国大使下令所有这些艺术品上交,并举行拍卖(prize sale,所得款项分发军队),每个人都可以对这些东西进行拍卖。”艾尔斯在介绍一件圆明园文物时写道。
元代粉蓝乳光釉钧窑碗,很可能由玛丽皇后(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祖母)所收藏。
不过,有学者根据英法联军军官和记者的早期回忆录认为,拍卖是为解决“劫掠机会不均等”的矛盾,联军内部私人间的买卖才是圆明园物品“调剂余缺”的主要方式。
裴广强在《北京社会科学》杂志写道:“英国劫掠的物品,除军官的一部分被收回拍卖外,有相当一部分则被士兵隐匿占为己有……(英军)拍卖会上,很多物品的价格都较低。20元、30元就能买到一块翡翠、一个碗或杯子。”
皇室收藏多为外交礼物
代表最高传统工艺
相比诸如大英博物馆、V&A博物馆等英国博物馆里的中国藏品,英国皇室收藏中的中国藏品有什么特点?
英国皇室收藏的女王艺术品副调查员鲁弗斯·伯德解释道:“英国皇室收藏中有相当大比重的中国藏品是外交礼物。19世纪中英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政府首脑交换重要礼物,有些代表了这个国家当时的传统工艺水平。”
他介绍说,例如乾隆皇帝给英国使节带回英国的一大批中国珍品,其中不乏显示大清朝强盛的精品。慈禧太后送了很多礼物给维多利亚女王,其中不仅有当时晚清宫廷的御制品,还有清朝早期的一些御制珍品,甚至还有慈禧亲笔书法作品。另外,还有一些中国地方政府送给英国皇室的礼物。
“两国间一直在互送外交礼物直到现在,从这些这显示了两国关系的紧密联系,我们能从这些藏品中看到两国外交关系的映照。”伯德这样说。
清乾隆仿明早期釉下青花壮罐,很可能是乔治三世收藏,为1793年清乾隆皇帝送给英国王的礼物中的一件,并记载为“一对青花有盖壮罐”。该罐于1857年在英国曼彻斯特“艺术珍宝”展展出。英国皇室收藏有一对,但其中一个盖子遗失。
此外,19世纪早期,英国皇室经常特地通过不同中介机构(比如东印度公司)预订和取得大量的中国器物。中国艺术品在英国皇室被归为装饰艺术类,因为皇室大多将中国瓷器等作为屋内摆设,装饰房间。有些宫廷房间较大,选用的中国器件体型也较大。
近日,白金汉宫展出部分英国皇室中的中国和日本藏品。(欧洲时报记者杨赛 摄)
(英伦圈原创,欧洲时报记者杨赛报道,编辑:Moo,图片除标注外均由英国皇室收藏提供,转载请注明。)
英国房产与投资收藏贴:
潜力区抢先看| 西伦敦下个10年最值得关注的新兴热区(附项目规划盘点)
一大波学生租客即将登陆,投资哪所大学的租金收益最高(附锁定租客小贴士)
105亿买楼之后,李嘉诚再出手,竞购英国158亿商用物业资产包
牛津剑桥坐拥210亿镑财富,地产约曼城四倍(附各学院资产排名)
假扮租客盗卖房产案频发,千里之外如何安心做房东(附预警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