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令我怨恨的童年经历是否同样缔造了我在学业和专业方面的成就?如果是这样,那么用幸福交换成功的代价是否值得?”
“望子成龙”是华人父母的普遍心态。
在如今高度竞争的社会,传统的东方理念掺杂了焦虑与恐慌的情绪后,催生了无数虎妈虎爸的诞生。
然而,在西方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华人小孩,是否还吃老祖宗的这一套呢?
最近,原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学子华一鸿就跟大家分享了,他是如何从一名精英学霸、误入帮派染上毒品险丧命,最后坐牢的亲身经历。
他的故事让只盯着成绩看的爸妈们,产生了不少反思。
01
精英家庭里的叛逆者
华一鸿出生在美国一个典型的华人中产阶级精英家庭。
妈妈是分子生物博士,在南加大从事创伤治疗研究;父亲拥有一家小型企业,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
华一鸿一家人
从小衣食无忧的他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他的成长履历简直就是无数华人父母们要效仿的目标。
他就读于全美的著名学校特洛伊高中,曾获得三届加州工程项目竞赛州冠军,并作为特洛伊高中奥林匹克竞赛成员之一,代表加州参加全美学生工程比赛,获两界全美冠军,一届亚军。
重点中学、杯赛奖牌、常青藤,这几个关键字都是无数中国父母对孩子成功的终极梦想。但在学霸华一鸿身上发生,好像显得理所当然。
然而2006年,警察的一个电话让他的妈妈忽然从梦中惊醒:他如此优秀的儿子竟然涉嫌黑帮枪杀案,已被美国警方逮捕。
然而看到儿子躺在医院里奄奄一息、血肉模糊、伤痕遍布的样子,他们还是懵的,完全无法将黑帮、抢劫、谋杀这些报纸电视上流氓做的事和自己的优秀的宝贝儿子联系在一起。
原来,这个学霸早已经不是父母眼中只知道学习的乖孩子了,他暗地中加入了大学兄弟会组织,渐渐越陷越深,最终涉入了洛杉矶圣盖博谷的华人帮派组织。
本应在图书馆和实验室度过的日子,他却因为经常参与帮派械斗火拼,逐渐荒废学业。
案发当天,华一鸿接到一个“帮忙催款”的电话就去了圣地亚哥,到现场后才知道这是一场报复行动。
有人抢了华一鸿所在帮派的毒品,于是帮派对其进行报复。混乱中,双方开枪射击,华一鸿被中枪昏迷,现场有一人身亡。
最终,华一鸿以持枪谋杀企图等罪名被判了13年的徒刑。
父母不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成绩优秀的孩子,整天和黑帮流氓厮混在一起。
02
只关心成绩的父母
华一鸿的童年,是很多华人子女童年的缩影。
一切和成绩有关的事,父母事无巨细都要了如指掌。除此之外,忙于追求事业的父母好像并无闲情坐下来听华一鸿说说生活里的其他事。
在父母眼里,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就是一纸成绩而定。
出狱后的华一鸿做分享
成绩好,他就是掌上明珠。哪天考砸了,劈头盖脸的吼骂就如暴风骤雨般袭来。
为了父母的宠爱和关注,他只能快马加鞭地督促自己学习、学习、学习,永不停息。
然而,人心不满,欲壑难填。当他一个个台阶向上跋涉时,父母的期待也水涨船高,他们希望儿子优秀点,再优秀点……
他终于累了。
生活在这样无爱的家庭中,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在学校,由于文化的原因,他又很难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他感觉到同学的疏离和冷落。
在别人眼里,他就像一个学习怪胎。再多的奖牌都无法获得同龄人的赞赏,总是被孤立还常被霸凌。
在敏感又脆弱的青春期,他的苦恼无处排解,他第一次了解了帮派组织,他的苦恼和诉求在兄弟们那里都有求必应,感受到了存在感和组织的温暖。
华一鸿表示,他所在的帮派每年都有大量来到美国读书或移民的华裔青少年加入。
对于这样的悲剧,华一鸿强调华人家长们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想和那些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说,你们被爱着,你们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当你们感到孤独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学会合理倾诉和释放自己的情绪,不要一时迷失,未来的路还很长。”
华一鸿2017年4月被释放,父母同样反思了自己,当初不该给孩子这样的压力,应该去倾听他们内心的不安与痛苦,或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03
新一代移民父母在反思
《虎妈战歌》中的蔡美儿用极端的教育方式培养了让人羡慕的孩子,她的例子让很多华人父母看到了希望,也随之效仿。
这种以牺牲亲子关系为前提的亚裔教育方法,也让很多人反思是否真的对孩子有益。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工作和社会地位真的能定义某个人成功的一生吗?
Ryan Park是美国一名年轻的华裔律师,也是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戴维·H·苏特(David H. Souter)和鲁思·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的前法律助理。
身为两名孩子的爸爸,这位站在金字塔顶尖的律师前几年毅然选择辞职在家当奶爸。
最近,他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告别虎爸虎妈》。
文中剖析了两代华人移民在教育观上的分歧,和对虎爸虎妈这种教育方式的反思。
Ryan的父母1965年移民到了美国,他爸爸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虎爸”。平时遇到任何一点磕碰,父亲都会厉声斥责。
如今也为人父的他写下了这样的反思:
“老师们把我奉为天才,但我知道真相。
我的非亚裔朋友没有像我这样花几个小时在雪地里跋涉,背诵乘法表。他们并没有在黎明时分专心致志地站在那里高声朗读报纸,一丁点磕绊都会受到严厉的训斥。
就像一个海豹突击队员被抛进一群青涩的应征入伍者一样,从记事以来,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训练上,就为了六岁那年入学的这一刻。
对于我那专制的父亲来说,一切都是按计划进行的。我在学校表现优异,上了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和哈佛法学院(Harvard Law School)。我接受了他传统的成功愿景,当上了律师。
但是,像许多第二代移民中的成绩优异者一样,我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与成长中的这个悖论做斗争。长期令我怨恨的童年经历是否同样缔造了我在学业和专业方面的成就?
如果是这样,用幸福交换成功的代价是否值得?”
华人移民群体一直对两件事深信不疑:
对教育近乎虔诚的投入是社会流动的关键
学术成就主要取决于努力而不是先天能力
为了贯彻这些价值观,他们采用了被美国人认为不可理解的残酷严苛的方法。
但在Ryan自己成为父母后,他发现当父母要有仁爱怜惜之心,既对子女要严格要求,又要经常鼓励支持他们的想法,时不时给孩子相应的指导。
“移民子女往往拥有超乎寻常的动力,这种现象被称为“第二代优势”;而移民的孙辈们通常会经历“第三代衰落”。
我自己也经历过这种转变,有了孩子之后,我感受到了与身为人父那令人敬畏的责任同来的惊奇和不确定感。
但我绝对确定一件事:我为两个小女儿设计的童年,将和我的童年完全不同。她们会感觉受到重视和支持。她们将认识到家是一个充满欢乐和乐趣的地方。她们永远不会怀疑父亲的爱是否建立在完美无瑕的成绩单上。
我认为这意味着,女儿们某一天带回家的成绩,或是做出的人生选择,可能会被我的父亲视为失败。如果是这样,我接受这种衰落。”
///
请学着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爱、倾听、引导
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 End -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