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嘉 青岛二中 SAT1520 T:105
北卡教堂山 加州圣芭芭拉 加州圣地亚哥
回顾我的整个申请季,唯一能略微把我和其他众多申请者区分开的应该就是从开始准备所有的考试到结束的时间。出国的念头来得突然决定的也很迅速,我从2017年一月份开始学习托福到2017年十二月二号考完最后一次SAT,隔年的一月写完最后一篇北卡的小文书,总共用了也才不到一年的时间。105的托福和2370的SAT2没什么过人之处,但是我觉得对于SAT的成绩,还是可以给出一些建议的。
五月考的第一次SAT,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考了1420(290340 790),当时觉得没有达到理想中的1450但是也欣然的接受了这个首战成绩。中间面临了会考,sat2,托福等考试一直到了九月才又开始复习SAT,可是十月的分数却仍然是1420,单项的分甚至都没有变化。当时心里十分绝望,一度想要就拿这个分数做申请。后来受到老师的鼓舞才又报名了12月的第三次SAT,断断续续地又学了一个月后,终于拿到了1520(340380 800)的分数,还算圆满的结束了考试季。
关于SAT:
词汇:我觉得无论是托福,雅思,还是SAT,词汇对于国际生都是重中之重,这很大一个程度上区分了“文章这些段落怎么翻译”和“该怎么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这两个层次。SAT的词汇相对于托福来说复杂了很多很多,当初我刚考完托福,背完了“绿宝书”,对自己的词汇量十分的有信心(一篇托福阅读大约有2~4个不会的生词),但是第一次看到SAT文章的时候仍然愣住了,每一句话都有生僻的词汇,大约占到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比例。虽然到最后我连SAT词汇的那本书都没有背下来,但是随着不断做题的积累,到最后我终于能够很大程度上明白了文章的内容。我个人的心得就是前期一定要按部就班的背单词书,反复翻同一章节直到能确保是长期记忆为止。做每一篇文章,无论是阅读文法还是平时看课外书看到的生词一定要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记下来(可以英文和汉语翻译隔得远一些方便对自己进行检验)。在真正考试的时候不要深究具体单词的含义而是结合上下文,一整个句子来做合理的推断。不要让某几个生词动摇了你的信心。
阅读:SAT的阅读真的算是对中国学生最难拿分的一项了,65分钟之内完成五篇文章52道题是对词汇量和快速阅读的一个很大的考验。一共大体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小说等类别。前两个对中国学生来说不是很难,生词相对比较少,逻辑思维很明确清晰,一般还会有“送分”的表格题。甚至有很多的主题都是课外已经学到的(比如我十二月考了一篇跟摩擦力有关系的一篇)。对于历史,大部分人觉得它很难,因为词汇十分生僻并且古老,往往都是1700~1900年间英美领导人的主张和演讲,所以表达方式也不像现代英语那样熟悉。但是往往只要抓住了这种文章的主旨,整篇文章就显得顺眼了很多(比如强调女权,要求废奴,联邦和邦联制度的支持与否)大部分的历史类和少部分的科学类文章会出双篇,也就是同时给你两篇相关文章,可能是一个人不同时期写的也可能是两个人针对一个事情的观点(联邦邦联)。对于双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搞清这两篇文章的关系,是反驳还是赞同还是顺承。我推荐大家看完第一篇之后就开始做题,然后直到做到关于第二篇的题目再开始看第二篇,这样不仅能保证时间充足也可以对第一篇的内容记忆更加深刻一点。小说类的文章我个人很喜欢,因为都是讲一个相对有趣的故事,主旨可能比较难抓到,但只要抓出每个段落的分论点,题还是很容易做对的,重点就是抓住了“谁做了什么事”
文法:刚开始接触文法的时候我一度觉得它很简单,就是我们初高中学过的语法嘛,主谓宾定状补之间的用法。可是做了足够多的题才明白它断断不止于此。SAT的文法不但包含所有我们之前知道的语法知识考点,还有文字语言的运用,比如单词替换(都是细微差距的同义词或者形近词),句子插入(类似托福阅读的倒数第二题),段落开头,结尾句的选择等等。一些都要求我们要深层次掌握它的文章含义和选项之间的区别。一共四篇文章44道题,35分钟的时间,比阅读的文章难度稍稍简单一些,但是经常会让人陷入“两者都对”的困境之中。关于文法我还是建议大量的,反复地刷题并且要逐字逐句的读完全文而不是跳着只看选项的作答。同时不要陷入以往语言思维的牛角尖之中。
数学:数学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应该是最有信心也是最能拿分的一项,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高中学过的并且运算极其简单(考点中有置信区间,我当时用了好长时间去理解,但是做了两年的模拟题,一道类似的题都没看到)。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英文翻译过来的题干过长并且问句形式不熟悉而导致的求错。所以还是要刷题熟悉题型。数学虽然简单,但是也因为于此很容易被忽视,而导致练习不够的滑铁卢。
作文:SAT的作文是我最苦恼的一个项目,不是因为他难而是因为太枯燥了。要在五十分钟之内看完一个出自周刊新闻的文章并且写大段落的文字来分析这篇文章。与托福写作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同,他的要求是分析作者在某处用了某种手段如何巧妙的表达了他的某种观点(比如文章关于提倡垃圾回收,要分析在第三段落作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精确巧妙的给读者灌输了垃圾回收带来的巨大收益,颠覆了人们的通常认知,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感,从而有效的让人们明白了主论点,垃圾回收是值得提倡的)。这种“马屁文”有一定的套路,但是想要全面的分析准确作者的意图还是需要个人的理解到达一个很高的层次。给分是从“阅读,分析,语言”三个层面单独给分,每项满分8分。我两次分别是767和766。
练习:关于SAT的练习我只推荐做OG和真题,OG用来初入门时候打基础,明白题型。真题用来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感觉。很多人会推荐巴朗,普林斯顿,kaplan的一些题目,但是我觉得那些题目有的怪,偏,难。远不如真题有效果,何况我当时开始学的时候只有不到十套真题available。而现在又多出了足足七八套可以用来练习(甚至觉得有些羡慕)。人们都说亚太的真题阅读偏简单数学偏难,但我觉得其实差别不是很大,虽然确实会有个别月份的题目难的上了一个档次。另外,不要以为做过了这一套题就可以跟他saygoodbye了,过了几个月的二刷,三刷依然有用。大部分同学会发现对于阅读文章变得依然那么陌生而且错得点还是相差无几,这其实就是之前做题的时候对错题和做过的文章分析的不深入的结果。我考第一次SAT的时候还差一两套真题没有做过,到考后面两次的时候,我每一套题都至少做了两遍,每一遍依然有新的收获。关于用时,我只建议考试前的那几次模考,每一篇阅读文章的作答时间不要超过11分钟,这样可以留出充足的时间用来填涂答题卡和检查。每一篇文法文章用时不要超过七分半钟。(事实证明,无论模考时候觉得做的多快,到了考试的时候依然会比平时慢上不少)
考试相关:
我三次考试都是在香港进行的,两次是亚博的“万人坑”,一次是机场旁边酒店的ballroom。在亚博就意味着你要和3000~4000人在同一个大厅下考试,但是实际的考试比我想象中的安静的不少,偶尔会有翻题的纸声,但是可能因为那时候太过于紧张和注意力集中,依然能专心在自己的作答上。至于像其他小考场大约300~400人在一个房间内考试,整体显得效率了一些。刚进入考场要登记你的信息,收走你的手机和填涂基本信息卡。每一个项目结束会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用来喝水和上厕所。考试从8:00要求入场(大约9:00开始)一直考到下午1:30左右,跨度很长,对精神和身体是一个蛮高的考验。推荐带巧克力,牛肉棒之类的简便的能补充能量的食物并且带着长袖以防室内空调开得很足。前一天的睡眠要保证好。由于写作是选考,十二点多不考写作的考生收卷离场的时候应该会对写作考生造成不少的心理影响(为什么他们可以去吃好吃的了!!!)跟考团的同学应该会提前两天到,用来看考场和适应环境。但是我后两次完全是自己和同学单独来的香港,买到深圳的机票再做中港通过关,这样下来可以省下不少的钱……
PS:翠华餐厅海南鸡饭一生推,还有中环豚王,肥姐小食……
PPS:小考场里有些考官的口语比你同学还差,建议自行了解一遍考试流程
PPPS:等待出分的时候如果遇上pending不要心急,我最后一次就是被拖延了10天才出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