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温哥华陪读妈妈的六大感悟

2018年07月18日 加拿大朱凡


这个暑假,根据原著改编的连续电视剧《陪读妈妈》成为城中热门话题。之前,我们也举办过“陪读与陪伴”的直播分享活动,相关文字陆续整理发表了。今天的这篇文章,是Coco妈妈陪读二年的心血力作,特别向你推荐阅读。



孩子们总是最无忧无虑的,虽然心里知道留学的路不会是一帆风顺,但TA们更多的还是按耐不住的兴奋,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老师,多么令人憧憬。

家长们想到的,是更多的挑战与困难、更多的不确定性,心里是更多的不舍与担心。

……

彼时的我忐忑的心情,现在还记忆犹新。

中西方生活环境、教育以及文化差异巨大,挑战与困难是肯定有的,现在看来,真的是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所有的挫折都是成长的经历,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是最最重要的。

给孩子时间,支持、鼓励TA们,孩子们的无限潜力,是会被激发出来的,只是家长们需要更大的耐心,并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不过,家长要做好孩子智慧的领航员,确实不容易。


此刻,不论陪读还是留守的家长们,我真诚的为你们鼓掌,我们从对养育孩子一无所知,到慢慢陪孩子长大,我们也逐渐变成了厨师、营养师、护师、运动员、心理辅导员……付出的每一分辛苦与努力,都值得赢得更多的掌声,而非指责与挑剔。





陪伴女儿两年,个人认为,留学第一年是最为关键的,也会是遇到最多问题的一年,因为所有都是新的,都是自己不熟悉的。

当最初几个月的兴奋期过后,很多孩子犹如掉进了困难重重漩涡里,有的是越战越勇、披荆斩棘;有的是用游戏解压或逃避;还有的比较极端,就是逃学、旷课……

出国留学,来到一个全新的国家,语言一定是第一位重要的,我也曾说过,语言的成功留学的关键,是学业优秀的基础,是个大前提。

但是,除了语言,小留学生们需要面对的挑战还有很多,今天,我就来说说女儿的一些经历,以及我看到的身边其他孩子遇到过的一些问题,也算是给大家提个醒,打个预防针。


01


没朋友:很难交到好朋友


留学生中的比较普遍现象是,认识很多人,但能够深入交往的可能并不多。

好朋友的定义是什么呢?有共同兴趣爱好(只爱玩电脑或手机游戏不行哈)、很聊得来、能够经常在一起的小伙伴。作为家长,我还要加上一条最重要的,就是小伙伴一定要是热爱学习充满积极正能量的。

这几个条件单独来看,应该都能遇到,但放在一起难度就很大了。

在国内,班级是固定的,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不同阶段都会有几年固定的班级与同班同学,一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好朋友。

孩子们孤身一人出来留学,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离开自己曾经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感觉孤独和想家是难免的,所以朋友的角色就尤为重要。


但是,加拿大的高中是自由选课与走班制,没有固定的班级,有的课堂甚至没有固定的座位。

每个孩子每个学期的选课都不会完全一样,即使课程一样,也不一定会被排在同一个班里上课。因为同一门课,会有不同的老师教。

孩子很难有一个长期固定的同学圈,也许这学期有同样的课,一学期下来,刚刚开始熟悉,而下学期的课又不同了,课程不同,上课时间就不同,可能就很难见面了,只能下课再约着逛街啥的。有时候,因为下课要写作业、做义工,或是参加各种club,见面的机会就会少很多,使得之前的友谊也会慢慢淡漠。

所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好朋友,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建议

让孩子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club,club每周至少会活动一次,这将是一个稳定的同学圈。同一个club的孩子们兴趣相投,共同的话题就会很多,相处也会更加愉快,友谊也更容易长久。


提醒

来自于不同国家,即使同是来自于国内,但是不同城市或地区的孩子,因为从小生活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交往起来差异性还是很大的。

所以,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与当地孩子交朋友,只要有一个交朋友的大原则就好,那就是要结交学习与行为习惯好一些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孩子,这样,至少可以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影响,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方面,孩子需要有这个自律性。



02


没事做:空余时间太多


女儿所在的学区,是学期制,每年2个学期,每学期4门课,这其中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

每学期只有4门课,而且每天都上这4门课,这与国内每学期十几门课的忙碌程度是没法比的。

* 早上8点或8:30上学(每个学校不会完全相同);

* 每节课75分钟,课间休息5分钟;

* 下午3点或3:30放学,之后有大把的时间,孩子们可以自由支配。


对于9年级或10年级,或更小的孩子,作业基本上都可以在学校写完,这与国内每天写不完的作业,和题海战术,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对于刚刚脱离国内苦海的孩子们来说,加拿大简直就是天堂,到处都弥漫着自由的空气。

如何让孩子们生活充实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家长们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了,因为要说服孩子去放弃来之不易的轻松的闲暇时光,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Man's achievements and differences are determined by his free time.


一个人的成就和差异决定于其业余时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Einstein)




建议

为了避免孩子出国之后的失控,建议家长们在孩子留学前就提前约法三章,主要是针对课后的时间安排。

最好以正式协议的形式,家长与孩子双方签字确认。这有可能是孩子的第一份签字协议书了,也可以正式告诉孩子,从这一刻起,孩子要真正学会为自己负责,且言出必行。

1.  Club: 至少选择参与一个自己感兴趣的club,每周定期参加活动。

2.  Volunteer:每周至少做一次义工,两或三小时。

3.  English:对于国际生,英语是弱项,需要长期的积累,所以建议每天至少抽出一小时的时间阅读英文原著(社区图书馆书籍很多,而且免费),如果每天可以再写一篇英文日记,就更好啦。

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看这篇→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是留学生的死穴?到底怎么破?


提醒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逆反,如何巧妙地“安排”孩子做好这些事情,家长们还是要动些脑筋的。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不要硬来,物极必反。如果能调动孩子自己的积极性,就再好不过了。




03


监督少:学什么学多少要自己决定



在国内,孩子见到老师像老鼠见到猫,老师对孩子的表扬少,批评多,我们家长也大多认为,能够督促孩子学习,及时指出孩子缺点的,才是好老师,说明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高啊。

孩子出来留学,家长的旧有观念就要改一改了,在加拿大完全不同。


在加拿大,老师与孩子更加“平等”一些

老师负责教学,孩子负责学习,但是学生是否努力、学习成绩怎么样,是否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考试与测验,就是孩子自己负责了,老师只会提醒,但不会强迫。

加拿大老师从不排名(据说有的老师也会排名,但绝不会公布孩子们的名次,这属于个人隐私),也不会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因为,他们认为,每个孩子的能力与优势是不同的,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不能随意比较。



加拿大高中是“两条腿”走路的,学生毕业有两个去向:继续升读专本学院和投入劳动大军,老师与校长关注的是出勤率与毕业率;

而中国的高中都是以为大学输出生源为主要目标,升学率及进入一本线人数,是评价老师和学校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

所以,对于加拿大的老师而言,并没有升学率,或是考入名校比率这样的考核压力,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



加拿大老师以鼓励为主

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对于学生的批评非常慎重,更不要提讽刺挖苦学生,根本不可能。(至少我没有听到过)


老师不会刻意督促孩子学习

因为老师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同时学生也需要自己主动安排好时间,也希望孩子能够自己做好复习与预习。

加拿大的老师绝不会像国内的老师那样,盯着孩子的作业、改错,有些老师还把复习资料一章章帮助孩子整理好等等,加拿大的学习方面,需要孩子有更多的主动性。


建议

孩子:提前了解加国老师的教学、学生学习方法与国内的差异性,使孩子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并做好计划;

家长:定期与孩子的老师进行邮件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监督:对于家长不能陪读,同时自律性又不是特别好的孩子,建议聘请一位责任心强的监护人,委托其帮助孩子做好生活与学习的规划,并做好监督。



04


选错课:一愁就是一学期



一直觉得,加拿大高中的选课制特别科学,除了英语、数学是贯穿整个高中的2门必修课以外,科学、历史、职业规划等课程是9或10年级的必修课,11、12年级的课程大多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或未来大学的专业方向来选修。而且,学校选修课的种类也非常多,美术、木工、营养饮食、会计……五花八门。

通常是提前一年选定下一学年的8门课。比如今年的3月份,学生们就开始填下一学年的选课表了,老师会将每个学生的选课情况录入电脑系统,运用电脑程序进行全校学生的全年课程安排。



当然,程序有时候也会出错,这个会比较让人崩溃。

比如,女儿的第一次收到的下学期排课表中,物理12放在了第一学期,而物理11放在了第二学期,这是咋个逻辑呢?女儿收到课表后,第一时间给老师发了邮件,要求调课,已经确认可以换,但是新课表,要到开学前才能够拿到。

对于女儿所在的学校,从这学期开始,如果不是严重的错误,已经排好的课就不允许调换了。但是有一个特例是,针对12年级的学生,因为要面临毕业与大学申请,是有换课的优先权的。但是,也要视情况而定,所有换课申请都要与副校长进行沟通。

对于每年新入学的留学生,通常是在开学前,经过EAL英语测试后,根据测试成绩选课,因为选课时间较晚,所以,通常是一次搞定,换课的几率就会比较小了。


建议


如果上课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这门课怎么办呢?

1、 硬着头皮继续学,也许上几次课之后,会慢慢开始喜欢上的,给自己机会培养感情哈。

2、 找校内辅导老师(counsellor)申请换课,幸运的话,也许可以换一门自己喜欢的课。

3、 如果这门课自己又不喜欢、又难学很难拿高分,同时也不是自己未来大学专业申请时必学的一门课,可以第一时间找辅导老师,要求drop掉这门课,也就是退掉,这学期不学了。

(drop掉一门课,只是这学期会少4个学分,如果确认不影响毕业,是不会有其他问题的。也可以选择在夏校时补修一门课,补上少学的4个学分。)

(除了EAL课1-4级以外,其他课程都是有学分的,BC省高中毕业需要修满80学分。)


最后,再说两件比较难办的事→



05


一言难尽的老师:选课自由但选老师就难说了



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加拿大,老师一直是家长群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国内时,我们不是讨论某某老师讲课认真、复习资料多,就是讨论,教师节了,送老师什么礼物才好。

在加拿大就完全不同了,家长们讨论更多的是关于老师的给分高或低。

加拿大没有一考定终身

在加拿大申请大学,没有国内的统一高考,学生用12年级每门课的期末成绩直接申请。而每门课的期末成绩,又是根据平时成绩的综合评分(包括作业、实验、小测验、期末考试,每次成绩占比不同)。所以,任课老师的给分高低,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是群里爸妈讨论老师给分高低的日常:




有没有被吓到?

加拿大的老师权利非常大,教学也很灵活,同一门课,不同老师可以自己选择教材,授课方法;不同老师的给分原则,松紧度也不同,有时候真的相差悬殊。


总结一下,老师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教学水平高,给分严格但不会故意压低:

这样的老师真的会在课上教授很多知识,当然难度也会大一些,有时候可能会吃不消。跟着这样的老师,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学得扎实。

但是,优秀的老师大多对学生的要求也高,这类老师虽给分严格,但学生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得到好成绩的。所以,遇到这样的老师,也算是福气了,毕竟孩子上学,是为了学知识的。


2. 教学水平高,给分偏低:

有这样一种老师,上课讲得难,考试考得更难,有时候考试中还会涉及到大学的内容,通常,学霸应付起来都不容易,就别提基础一般、学习又不是非常努力的孩子,一定是叫苦不迭。

遇到这一类老师,孩子只能更加努力地学习了,以达到老师的高标准,也可以在课外找一些复习资料或者习题,多加练习。


3. 教学水平中等,给分公平合理:

大多数老师应该是属于这一种。这样的老师是大多数孩子最喜欢的,因为学着不累、压力也不会太大,努努力,就可以拿到一个很好的成绩了。


4. 教学水平一般,但给分偏高:

对于这一类老师,我只能“呵呵”了。看似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但这其实是在自欺欺人了,因为分数的水分太大。

因为课上学不到太多的内容,就需要孩子课下多努力,或自学,或补习,不要把一学期时间浪费就好。

(朋友的孩子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老师,一学期都是惆怅的,一上课就烦躁,因为觉得无比浪费时间,又不能逃课,也不能总请假。)


5. 教学水平一般,但给分偏低:只能说,遇到这一类老师,尽量换课吧,或者把课drop掉,在summer school或下学期在补修这门课。


建议


如果孩子考试或测验的分数比较低,不要第一时间先找老师的原因,认为一定是老师给分低,甚至还有家长认为是当地老师歧视中国学生。

学会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也是留学必备技能,毕竟未来求学的路还长着呢,哪能保证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是自己喜欢的,然后教学又很优秀的?


记住这句话吧:“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建议家长和孩子先从自身找原因与差距,也许是自身努力不够?或是学习方法不太适合?

尤其是英语课, 对于出来留学时间比较短的孩子,语境、语感还不是特别好,常常习惯中译英的方式来思考,这样表达,无论口语还是写作,都很难拿到高分。

如果的确是老师给分低,又不能drop掉或换课,或者已经来不及做这些补救措施,有几个建议给家长和孩子们:

1. 找孩子的counselor反映实际情况,请其帮助解决,有家长曾有过此类经验。


2. 可以尝试和老师直接进行沟通,表明孩子已经很努力,希望能够拿到更高的分数,请老师给一些建议,照着老师的建议做,通常还是会有帮助的。

3. 平时多与学长们聊一聊老师的授课与给分情况,这样拿到排课表后,可以对自己的老师有个初步的了解,也可以早一点决定是否需要换课。

4. 如果是11或12年级的课程,一定不要轻意或故意fail掉,因为将来大学申请时是需要提交11及12年级课程成绩的,大学也是可以看到课程曾经fail掉而重修的,对大学申请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


因为课表是随机排的,所以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完全靠运气了,但是以女儿的经历,遇到的老师大部分还都是比较靠谱的。所以,大家也不需要过分担心,只是如果真的遇到不太适合的老师,提前有个应对方法就好。




06


奇葩的猪队友:最考验孩子的时刻



加拿大的教育中,非常注重团队合作、领导力培养,所以,小组讨论这样的作业形式,占很大比率。通常,一学期最后一次大作业,往往是group project,而且成绩占比非常高,做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学期末的最终成绩。

但是,有关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却是大多数中国孩子比较欠缺的,因为我们一贯强调的,首先是独立自主,而非合作。


一个group project的成功,并拿到高分,不仅仅需要大家群策群力,还会有各自分工,而每个人需要出色地完成自己那部分内容,最终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并通过演讲等形式呈现出来,才算是大功告成。


一个复杂的项目,不仅需要查询大量的资料,还需要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或是presentation等,各种形式的有机结合,完美呈现出整个小组要表达的主题与观点,没有每个人的配合,是很难做得出彩的。



女儿刚来时,做的第一个group project,她是负责最后整合的。但是,好几个同学没有按时提交自己的部分,而且发邮件给女儿后,她发现做得并不完整,而且文字中还有一些语法错误,而她又不好意思让同学去改,就只能自己忙活到半夜。

最终,整合好所有的内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最终整组都得到不错的分数。

虽然她自己很享受这个整理的过程,但她自己替组员做了很多,这最终并不能算是一次合格的团队合作。



但是,女儿的这次经历,还算是比较顺利的了,朋友的儿子Jason遇到了更糟心的事情。


曾有这样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Jason有更深刻的体会。

Jason这学期英语课的最后一个group project是关于一本小说的读后感,每个组需要挑选一本小说,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查询作者及写作的历史背景,有的人负责精读小说,而最终,需要整组一起讨论,小说给大家带来的启发与收获。

听起来是一项非常有趣的project,但因为Jason这次遇到了名副其实的“猪队友”,使这个过程一下子变得不美好了。

首先,Jason分配到的几个队友都是成绩不太好的,或是懒,或是学习不努力,总之都是不靠谱的,小组讨论不出声,分配的工作也不好好做。

但是,因为project的小组得分,也将是自己的得分,Jason最终选择自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而且替每一个同学写好了presentation时需要讲的内容。

悲剧的是,因为内容不熟悉,小组同学在读的时候也磕磕巴巴,使得最终小组得分也不是那么满意,但Jason也算是知足了。

整个project做下来,Jason累得够呛,因为一个人做了所有的工作,收获还是蛮大的,问他自己的感受,他说:“希望以后再也不要遇到不靠谱猪队友。”

不过,换一种角度想一想,工作或学习中出现猪队友,何尝不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锻炼,对自己心智成熟的培养呢?



出国留学,远不是换一个地方读书那么简单,但也不需要过度紧张或担心。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开阔视野?提升自我?文凭镀金?未来找份好工作?嫁个钻石王老五……

都是,又都不是。

能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能够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随意与他人比较、不轻易给自己贴标签,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这将是使孩子受益一生的品质。

最后,用董卿曾引用过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结尾,送给即将留学或已经留学的孩子们: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祝福孩子们,永远热爱生命、永远执着追求。





加拿大朱凡

关注低龄留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