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各大英媒的封面基本都是英国“猫王”大战BBC的案子。
《卫报》:“Cliff Richard就个人隐私胜诉BBC获赔21万英镑”
《独立报》:“Cliff Richard爵士赢得BBC侵犯隐私报道警察搜查他家的案件”
《太阳报》:“Cliff Richard的法庭胜利或赋予犯罪嫌疑人隐去罪行的隐私权”
英国乐坛殿堂级人物Cliff Richard今年已77岁,有过近60年演艺经验的他曾在全球卖出过2亿5千万张唱片,并在1995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英国爵位的流行歌手,有着“英国猫王”的美誉。
2014年有匿名人士指控这名歌手曾性侵谢菲尔德市一未满16岁的青少年,警方为取证前往他乡间的一处豪宅搜查。
BBC则在当天派出直升机飞往豪宅上空拍摄并作为重大突发新闻现场直播。
而当时的Cliff还在葡萄牙度假,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
他就此陷入了长达2年的消沉,直到警方在2016年表示证据不足结案的时候,沉冤昭雪的他决定站出来起诉BBC的报道侵犯了他的隐私和名誉。
英国“猫王”表示,经过此事之后,他不敢再接近任何儿童了。本身是一位网球迷的他甚至不敢经过温网球童的更衣室。
他说:“我的生活被彻底搅乱、我在全世界范围的声誉被毫无必要地破坏。我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在任何其他人身上。”
直到这周三(7月18日)英国高等法院判决:BBC侵犯了Cliff Richard爵士的个人隐私,必须作出赔偿。
法院裁定,在警方未最终确认Cliff Richard爵士是否犯罪的情况下,BBC为占取报道先机向观众公示Cliff Richard名字并报道搜查过程的行为是非法的。
而BBC新闻时事总监Fran Unswort却对这一判决表示了无比的质疑与担忧。
她对BBC报道损害Cliff Richard爵士名誉以及放直升机拍摄的行为表示致歉,但同时她也指出:
“法官裁定我们违法的点在于我们公开点名了Cliff Richard爵士。”
“这意味着即便BBC没有动用直升飞机拍摄,即便不把故事作为重大突发新闻报道,法官仍然会认为这次报道是非法的,尽管裁决认为我们对搜查的报道正确无误。”
这里要说到的一点是,BBC当时并未在报道中说Cliff Richard爵士就是实施了性侵犯罪,只是报道了警方搜查Cliff Richard爵士住所这一事实。
这也是英国媒体舆论监督职责的重要一环,对关乎公众利益的重大案件进行报道,以起到提高公众警惕,鼓励潜在受害者、证人提供更多信息的作用。
判决出来后,众多媒体界人士表示忧心。因为往往在判决媒体边界的案件中,会有这遵循先例的倾向,那么这就意味着,这例判决将会影响到媒体今后报道犯罪案件时的抉择。
太阳报记者:“报道一个吸引了公众关注50多年的人被警察调查,这当然是在‘公众利益’的范畴内的。BBC只是在做它们应该做的事。”
媒体人:“法官说了,BBC的报道本身是没有扭曲事实的,但是BBC提到Cliff Richard爵士的名字这一点却违法了,那这次判决之后多少犯人将会借着这一点逃离公众视线?”
《太阳报》引述主审此案的高等法院法官表示,所有嫌疑人都应该受到保护。不过,该报也认为,有关判决威胁到言论自由。该报有关报道的标题是,“这不是开玩笑...我们什么都不能说了”。
《每日镜报》也质问,有关判决究竟是对克里夫爵士美好的一天,还是对司法糟糕的一天呢?报道引述专家表示,担心有关判决会保护那些罪犯,因为公开披露嫌疑人的身份,才会使一些受害者挺身而出指证嫌疑人。
但是同样也有很多人觉得,BBC这么做有失公允,没定罪就先大肆报道,只是为了抢头条博关注而已。
“BBC对Cliff Richard爵士的所作所为是有偏见的犯罪。是时候让它们付出代价了。”
“警方和BBC的所作所为令人震惊,Cliff Richard爵士值得这场胜利。”
“BBC说关于Cliff Richard爵士的判决会影响到所有媒体?呸,我的报纸才不会在定罪前提到嫌疑人的名字呢。”
BBC现已表示,将就有关判决提出上诉,并指有关判决威胁到新闻自由。
关于是否应该在定罪前提到嫌疑人名字这一问题,英国警方不会制止媒体透露通过外部渠道得到的嫌疑人姓名,但是这次报道给Cliff Richard爵士带来的消极影响倒是真的不小。
之后英国媒体的犯罪报道会是什么走向呢?大家觉得这场判决到底是谁对谁错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小海狸分享你的看法。
欢迎关注最懂英国的微信号
“英国大家谈”(ukdajiatan)
— The End —
文/CarinaG, 编辑/Freya,
文章参考 Daily Mail, The Sun, Guardian, Independent, Twitter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推荐一个放心的海淘商城:
英伦大叔好物
👇点击“阅读原文”,任意输入关键词
搜索你想要看的各种英国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