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的他才是真正的“中国药神”:发明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却放弃申请专利,拯救无数患者的生命!

2018年07月24日 加拿大留学移民网


前言

有一种抗癌药在印度买只需要200元,在中国却需要超过2万元!很多人可能会问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癌症是一个看起来离我们很遥远但却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疾病


从今天开始,这就是加拿大加拿大留学移民网一起联合举办了“出国心路故事分享大赛”有奖征文活动。

   

详情点击

【有奖征文】我的出国心路历程,赢万元奖金!


一部《我不是药神》让大家开始关注慢粒白血病,药品的研发成本决定了他们的价格注定高昂,无数患者无奈地死于“穷病”。。。



白血病有十多种,有一种白血病,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它还让人闻风丧胆,因为一旦确诊,基本活不过一个月。


但现在这种白血病不但可以治,而且治病的药物只要290元一盒,并已纳入医保。这种白血病就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患者一旦发病,短期内全身都会被异常的白细胞占领,所有血液和脏器功能快速瘫痪。轻轻碰一下就会大片淤血,刷个牙就血流不止。。。


当年大热的《蓝色生死恋》,剧中的宋慧乔得的就是这种病,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身体状况突然就急转直下。。。


不了解的人可能以为这不过是韩剧的套路,但现实中急性白血病患者甚至比她还要严重得多,不少患者在手术后几个小时就离去了


▲ 发病后会变得憔悴苍白


和其它恶性肿瘤可以采取动手术的治疗方案不同,由于血液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得了这种白血病就可以和绝症划上等号。


但有一名中国医生,几乎是凭一己之力,使这种病的五年存活率提高到93%以上


他是世界顶级血液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王振义院士


1

从0到赶上世界水平


1931年,父亲找遍了上海最好的医生,可还是没能治好祖母的伤寒,全家人都沉浸在悲痛欲绝的氛围中。


年仅7岁的王振义不得不接受亲爱的祖母,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自己。


▲ 王振义出生在上海一个殷实的家庭中


悲伤之外,王振义开始思考:这个病为什么这么难治?真的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治愈祖母吗?


到了18岁,已经长成一名小学霸的王振义,获得了面试直升震旦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专业。


“一是因为祖母,二是因为当医生能帮很多人。”


1948年,王振义以优异的成绩博士毕业后,进入上海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前身)工作。


▲ 震旦大学附属广慈医院


1952年,医院新开了血液科,正在研究血液病的他,便去到当时很冷门的血液科开始做研究。



在临床中他发现有些病人在拔牙这类小手术之后,会血流不止十分痛苦。而当时的牙医却说这是正常现象不用在意。


不忍心看到病人这么受折磨,总觉得哪里不对的王振义,翻阅了大量文献,发现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值是出血的关键。


做这种实验需要将硅涂在玻璃管壁,这样水就不会沾在上面。但50年代由于某大国的控制,国内买不到硅,他创造性地使用廉价的石蜡代替,成功模拟出了类似硅的效果。


通过反复实验,终于研究出血友病(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把中国的血友病研究,从0一下子提高到可以追赶世界水平的高度!


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整理出书,《血栓与止血》至今是许多医学生的必学科目。




2

治青春痘的软膏还能治白血病?


凭一己之力发展了一个学科,这已经够一般人吹一辈子了,但王振义教授完全没有居功自傲,还有一个大问题等着他攻克。


1959年,他进入白血病房工作,仅仅半年时间,亲眼目睹59位急性白血病人痛苦离世,患者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却没有一个人能逃脱死神的魔爪。

 

每次查房时,握着病人的手,内心就不断的自责,为什么不能治好他们,要是能治好他们该多好。。。



急性白血病当时在全世界都是绝症,自从1957年被国外专家正式研究出发病机理以来,全世界的专家虽然都在研究治疗方案,却都没有结果。


14年后,1971年德国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在动物体内或许可以隔离掉癌细胞,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明确的结果,德国科学家放弃了



又过了9年,1980年美国NCI癌症研究专家,详细研究了癌细胞的分化,可惜最终也没能形成治疗方案,美国科学家也放弃了



有一天,一名以色列专家在小白鼠身上进行了试验,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白血病细胞能发生逆转,变成正常细胞。


这发现可太不得了了,一般情况下治疗癌症,想到的都只是杀死癌细胞,各种化疗放疗都是基于这个原理。


但如果能让癌变细胞逆转成健康的细胞,那就不存在误杀健康细胞的问题,癌症就可以被彻底治愈!



终于发现了希望的曙光,王振义教授医院申请了一间原来食堂用来做饭的小房间,不过几平米大的屋子,是他的培养室、操作室兼办公室。


他带领着几名研究生在这个小房间里,开始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糟糕的是,由于急性白血病病人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太短暂,王振义教授甚至没时间采集癌细胞样本,只能靠自己培养。


培养血液癌细胞需要模拟人体环境的,国外常用的就是二氧化碳培养箱,就长这样:



这么复杂的玩意,看起来就非常昂贵,70年代,它在国外都还是稀罕物。


于是王教授再次发挥用石蜡代替硅胶的聪明才智,自己用木板和铁皮搭出简易培养箱,用蜡烛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代替专业的二氧化碳发生器。


大家都知道科研是完全容不得一点误差的,但就是在这样简陋到爆的环境和条件下,王振义教授不喊苦不喊累,默默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与此同时,国外的研究者靠着精密的设备迈出了第一步。


1983年,美国的Flynn报道了第一例用13-顺式维甲酸(13-cis-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例,但最后还是医治无效。


在当时,中国还没有药厂能合成这种13顺维甲酸,国内唯一能找到的维甲酸,是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的“全反式维甲酸”。

王振义教授决定,就用全反式维甲酸进行试验。半年之后,他终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希望,“急性早幼粒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下,顺利分化成了正常细胞!

有个东西和它很接近:维A酸乳膏,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痤疮的外涂式软膏。



结论一出,所有人都笑了,什么鬼啊,您研究半天说,几块钱的软膏能治疗白血病?!何况这是外用药,怎么能吃下去?


王医生您是不是快退休了开始老糊涂了?


这时候王振义教授已经61岁了,但他依然坚持在一线工作,他完全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证明这个方案。



3

货真价实的“药神”


第二年,机会终于来了。


一位叫严怡君的5岁小女孩子得了这个病,绝望的家属怀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心情,都准备好了后事。


但王振义努力说服了夫妻俩,不试肯定死路一条,试了不可能有更坏的结局。


用药几天后,孩子的各项指标就开始恢复,仅仅一个月后,孩子的生化指标全部恢复正常!!


▲ 20年后,2006年小女孩长大了回来感谢老爷子


王医生带着严怡君从鬼门关中走了回来!这是世界上第一例急性白血病治愈的案例!也是世界公认的诱导分化理论让癌细胞“改邪归正”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始,当年就有24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得到治疗并好转。


1987年,《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发表,震惊全世界!急性白血病竟然被这个中国的老爷子攻破了?


这个“上海方案”让患者五年生存率从10%提高到93%,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基本治愈的成人白血病。



不少药厂蜂拥而至,想要联系老先生获得专利授权,承诺说可以给到巨额提成。


王振义问,你们这样做一疗程要多少钱?


药厂回答,估计一疗程几千块吧,这种药,卖多少都会有人买的,咱不愁卖。



王振义却说,看病的大部分都是老百姓,这个费用谁出得起?!80年代的几千块对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于是他直接放弃了专利申请,不收取任何专利费。


于是全反式维甲酸刚上市时只要13块钱就能买一盒,最多十盒就能缓解,不过130元。


而在国外这种药,一盒就要180美金,10盒换算成人民币12000人民币,要知道在80年代末,普通职工一个月只能赚100元左右,一万多能买一大套房了。


时至今日,一盒十粒装的全反式维甲酸的售价仅为290元左右,并且进入医保。让老百姓不但有药可吃,并且吃的起


老先生可以算得上真正的“中国药神”!


4

人生的最后阶段依然发光发热


振义院士共发表论文310篇,主编专著五本,参加编写著作17部。


共培养了博士21人,硕士34人。在王振义的学生中,有陈竺、陈赛娟这对著名的"院士夫妻"、"973"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



已经94岁的高龄的他,每天依然出现在医院里,他也深知自己年岁已高,所以就更加注重学生的培养,希望这项事业能够后继有人。


直到现在,王振义教授也完全没有退休享福的想法,他还在带着医学生们一起研究病例,甚至几乎每年都坚持给交大医学院的学生们做报告,教导他们不懈奋进。


▲ 教授认为奋斗在一线,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作用,才是能够走完最后一段人生的最好方法


“ 我觉得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思想,怎么样热爱科学、热爱人民,你所做的工作是为谁,不是为了自己。当然,你的技术高了,你的地位也会高。


但是这个不是最后的宗旨,最后的宗旨,你学了技术为人民、为国家。所以你要培养一个学生,首先你要培养他的德,怎么样做人。


▲ 王振义教授一回学校

就会被同学们团团围住要签名


关于教育好学生们“如何做人”,王振义院士除了医德高尚,在淡泊名利方面也是以身作则,是广大学生心中的灯塔。


1996 年 8 月 31 日,他获得了年度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奖金高达100 万元人民币!那可是1996年,100万人民币是现在的n倍。


但他坦然地把这笔奖金中的 40%捐献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40%捐献给上海瑞金医院,10%留在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 获得高昂奖金后

王院士的生活依然简朴


医科大和医院希望以他的名字成立基金,却被他拒绝了“培养学生又不是为我扬名,不要写我的名字”。


从那之后,王振义院士一直热衷公益慈善事业,他发自内心的认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助他人,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016年,王振义院士和其它11名院士一起,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了“院士博爱基金”。他不愿透露自己的捐赠数额,只是对记者说:


“我的生活水平算是中产阶级。收入能维持一个不错的生活水平。我已经老了,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应该用来帮助需要的人。”


他一生国内国际获奖无数:凯特林肿瘤研究大奖(1994年)、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1997年)、法国台尔杜加科学奖(1998年)、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赛曼奖(2003年)。。。



记者到他家里采访,却发现家里一张奖状奖杯都没有,只有整面整面的书籍资料放在醒目的位置。



书柜里除了书籍,就是病人写的感谢信,还有为表感谢,给他叠的手工小星星等礼轻情意重的东西。


“很多人说是我给了他们生命,其实这话不全面,他们也给了我生命,每治好一个病人我感觉我就能多活几年,我今年93岁了,这些生命都是他们给我的。”


这也许是连死神都被感动,舍不得带走王教授,希望他能在人间多救一些病人吧。


最后想说,益美君在搜集资料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这么德高望重,妙手仁心的医生、科学家,网上能找到的信息竟然非常有限。


他上过的节目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半个小时访谈,模糊到不行,播放量不过千。。。真心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这些踏踏实实做科研的院士、科学家,他们是大国脊梁,真正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愿王振义教授健健康康,感谢您!


本文由益美君原创,欢迎分享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想要 快速移民 吗?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文末留言,会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免费评估,寻找最适合您的正确移民方式就在本网!最新推出:0雅思,营业额500万以上的企业家移民,详情联系我们评估!

点击查看以下几篇“热门”文章

全球空气质量排名:加拿大超越美国排第四,当看到中国排名我哭了!

缺了这三样,别奢谈什么发达国家!

*【惊艳】加拿大第一条自驾到北极的高速路今天正式通行!沿路风景美到让你无法呼吸!

没事千万不要去加拿大!

*【最全】2018加拿大移民新政变化大盘点:九大福利开放,哪一项最令你中意?

当数据显示2/5的年轻人逃离多伦多时,我给你找了33个理由爱上卡尔加里

现在,$50万在加拿大三大宜居城市能买到啥样的房子?

为什么一定要来加拿大?看完你就懂了

【深度解析】一个“加拿大人”可以享受哪些福利?这算是“共产主义”吗?

关于加拿大免费医疗最详实的介绍

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分享朋友圈

关注这就是加拿大及时掌握海外价值资讯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