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一下,微信里最让人讨厌的十个行为,你觉得呢?

2018年07月24日 天天网Dailynet





(来源:多伦多华人圈  微信号:gtalife


一个人的情商是高是低有时候从微信就能看出来,情商高的人会给人一种交流起来舒服的感觉,而情商低者,则容易让人反感。总结了一下网友们在使用微信时,最讨厌的7种行为,一起看看有没有中枪吧?


1、连续发多条长语音

 

其实很多人都比较反感在微信上收到很长很长的语音。尤其是不先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一上来就啪啪发来语音,甚至吧啦吧啦一连串好几条,有时候真的会造成很多不方便。

 

语音这个功能确实很方便,拿着手机边走路边说话,相比打字这么麻烦,能省下不少事。

可发语音这件事,一定要考虑到接收人的情况。当你一段接一段60秒的语音发过去的时候,你必须考虑到听的人是否方便。

 

如果对方在上班或上课,收听语音就成了特别麻烦的事,虽然微信有语音转换成文字的功能,但不能保证每一句都翻译准确,最终还是要选择收听的方式。

 

如果一遍没听清,还要重新倒回去听好几遍,才能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

 

万一语音里包含什么隐私的内容,如果不慎在公共场合点开,那真的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发送长语音的人,可能便利了自己,但是也可能浪费对方的时间,也就是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

 

2、突然的语音和视频聊天请求

 

在丝毫没有准备的时候,语音或者视频聊天的请求铃声突然响起,很多人都会被吓一跳。

更有些“执着”的人,看到没有接听,会一遍又一遍地发出邀请,丝毫没有考虑到会不会打扰对方。如果是不熟悉的人,上来就发视频请求,可能会让人觉得是一种冒犯。


所以,每次发语音或者视频请求之前,提前询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生活菌觉得如果真的有什么急事,打电话要比语音聊天显得正式。

 

3、聊天上来就问“在吗?”

 

微信没有显示是否在线的功能,于是很多人喜欢在聊天的时候问一句“在吗?”这本来是一种礼貌的表现,就像问“你好”一样。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在不知不觉增加了聊天的时间成本和理解成本。曾经看到有人调侃说:“你不说什么事,我怎么决定我在不在。”只发一句“在吗”,如果我很忙,以为你只是想闲聊,可能就不会回复你;但如果你把想要说的事情一起说出来,我就能在有时间的时候,立马回复给你有用的信息。

其实,后来生活菌发现,但凡以“在吗”开头,要么是关系不熟,要么后面基本都会跟着“求你帮个忙”。然而这种无视对方情境,把别人钓出来然后再亮出自己的真正目的,会逼你觉得,不帮人家就是对不起人家。

 

4、未经同意被拉进群

 

经常会被莫名其妙拉进一个群里,开始接受广告“轰炸”和投票请求。如果是陌生人还好处理,不喜欢随时退出。最尴尬的是被熟悉的人拉进了闲聊群,里面也有你不少认识但是不熟的人。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和兴趣浪费在闲聊上,很想退出,但是碍于面子,又感觉退群不是很合适,最终只能选择“消息免打扰”。


5、群发信息“清理微信,请勿回复”

 

相信这种信息大家肯定收到过不止一次。对方想测试的是你有没有删除和拉黑他,但是对于他这样的行为,大家其实是很不喜欢的。至于那些群发广告、求投票、求点赞,甚至转发有谣言、诅咒信息的内容,更是让人怀疑交错了朋友。对大多数人而言,群发的祝福都觉得不真诚,对群发的“骚扰”,容忍度自然更低。

 

6、莫名其妙“索要”红包


经常以生日、过节等理由“索要”红包,虽然不是强制,但是这样的行为,会让人心理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

除非是关系特别铁,不然,这真的会让人觉得有些尴尬。

 

7、不转不是中国人

在微信里转发“XXXXXXX不转不是中国人”、“我为我的母亲转发,请不要在你这里中断”这一类无脑内容,情感绑架让人觉得很无语。


请与小天天联系 微信dailynetca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