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究竟有什么用?

2018年07月27日 美国研究生留学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L先生说(lxianshengmiao) 


之前发了一篇文章,「如何思考一个陌生的领域」,教大家:当面临一个陌生的议题时,该如何去搜集信息、思考前因后果。


结果在后台看到这样的评论:


扯这么多有的没的,连个结果都不给;

连电影都没看过就敢乱写?蹭热点也不是这样蹭的。

这些所谓的思考分析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起到什么作用了呢?

......


诸如此类,还有一些,内容大抵差不多。说实话,看到这些评论,我一点都不生气。因为又有新选题可以写了……


开个玩笑。实际上,这样的反馈,是在我预料之中的。


很简单。类似《药神》这样的现象级话题,大多数人期待的是什么?其实是有一个人出来,能够条分缕析地,把整个问题、现象,背后的原理,各方面的博弈,讲得清清楚楚,把所有碎片信息汇集起来,一篇文章带你全面了解整个事件。


这样就很方便。因为看这一篇文章就好,不用再看别的了。而且,跟别人聊天、交流时,也就有了谈资。甚至,还能讲给别人听,收获信息不对称的优越感和成就感。


这样写,只要肯花点时间,很可能就是一篇10万+。但我不想这样写。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价值不大 —— 它没有生命力。你只是满足了读者一时的好奇心,但并没有提供真正的价值。


所以,你会发现,我极少对热点事件发表看法,也很少帮大家把线索、资料收集起来,把热点议题讲得清楚透彻 —— 因为这样没什么意思。


发生一个热点,我给你提供了答案,你满足了。但是再发生一个热点呢?你的第一印象,是不是「打开L先生说,看看他又发表了什么观点」?


说实话,我不希望这样。我希望,你能立刻想到「L先生讲了某种思维方式」,然后,试着用这种思维方式,自己来思考、分析热点事件,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所以,像「 对于热点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和 「如何思考一个陌生的领域?」,我都不会直接告诉你「我怎么看」「事情的始末是什么」「你该怎么理解它」 —— 这是你的权利和义务


我想做的,是提供一些思维框架以及看问题的视角,来帮助你更好地独立思考。这才是真正的「一起成长」。


01


说回来。其实大家期待「答案」,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


我们的大脑,处于安全和保持能量的需要,它最排斥的是什么呢?

三点:不确定,不可控,以及未知


这三者结合起来,我将其称为「混乱」。


所以,当我们面临任何问题时,我们会有一个强烈的「自上而下」的需求 —— 那就是减少「混乱」,把这种局面,变成更加确定、更加可控,具备更多信息的「有序」状态


当某样东西符合这种需求时,我们就会更喜欢它,也会更倾向于接受它。


反之,当某样东西违反这种需求,甚至变本加厉,把局面变得更复杂、更混乱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排斥它。


这就是我们的认知模式。


我们会事先在大脑中,储存大量的「原型」(prototype)。当我们感知到任何事物时,我们所做的,实际上是把它跟「原型」进行匹配。


如果能匹配起来,我们就倾向于用「原型」来解释它 —— 这可以有效节省大脑的空间。


所以,我们天生具备的倾向,就是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这就是为什么,各种鸡汤文,以及充满逻辑谬误的文章能够盛行的原因 —— 在这个「原型匹配」和简单化的过程中,我们势必会丢失许多信息,会作出种种不严谨、不充分的推论。


我想,大家面对一个热点时(比如药神),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心理活动吧:


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这一切究竟是谁的错?

我们应该做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是说不能这样问 —— 这些都很重要,也都是问题的本质,但是,当你过于重视「结论」「归因」「方法」时,你多多少少,就会有意无意地,让自己的思考过程往你想要的结果倾斜。


所以,为什么我要说「思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找出最优解」?就是因为,如果带着这样的目的性,你就很难保证思考的缜密和全面。


你可能会为了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去牺牲和模糊掉部分在你看来「无足轻重」的细节。


但这些东西积累起来,有时候,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思维能力的差距。


所以,我常常说一句话:不要急。


如果急着找到答案,那么你找到的答案,通常也未必是最好的答案。


02


这里又要牵扯到一个话题:那就是大脑和复杂性。


如何才能摆脱对于「有序」的追求,以及对于「混乱」的排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拥抱复杂性。


主要来说就是两点:

1)通过锻炼,拓展思维空间,让大脑能够容纳更多的信息和元素;

2)摒除对于复杂性的排斥,建立起「世界是多元的」心态和认知。


前者是能力,后者是心态,这两点同等重要。


让自己拥抱复杂性,能够在脑海中容纳多元、复杂的元素和联系,你看待事物的目光才会更加清晰。


我们总是喜欢简单,但真实世界往往都并不简单。一切原则、模型、理念,都只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拟合」。


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完善和理解这种「拟合」,而不是把它当成真实世界本身


这显示出来的,其实就是不同的思维层次。


前几天在群里,有读者分享了一张时间表,是记录自己一整天的事项,几点几分做某事、几点几分又做某事……表格密密麻麻,详细到5分钟。


他说,这是某位大V分享的时间管理法。通过把一整天的时间耗用巨细靡遗地记下来,再逐个进行分析和反省,就能不断优化自己的效率。


这是很经典的「柳比歇夫方法」,流传得非常广,也是很多时间管理课程必讲的内容。


那么,这种方法究竟有没有用呢?


思维比较简单的人,可能会想:原来高手就是这样管理时间的。原来我之所以效率这么低,就是因为我做不到这一点。真的是太厉害了。我要自律,要向高手学习,养成这个好习惯。


层次稍微高一点的人,会去质疑:这种方法真的有效果吗?会不会反而造成压力和焦虑?他们标榜的效果是真的吗?还是只为了制造焦虑?


再高一点的人,会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方法?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机制是什么?它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它不适合我,那我可不可以把它修改一下,或者换成另一种更适合我的方式?


更高一点的是什么呢?他的思维是成体系的,也就是所谓的「知识连成了一片」。即使他对这个方法闻所未闻,当他看到这个方法,就会下意识地,把它放到思维中的某一个具体位置。再结合相关联的知识点,全方位地去理解它。比如:


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

它跟其他方法有什么共通之处?有什么差异点?

它适合什么样的人?不适合什么样的人?

它会带来什么结果?还可能带来什么结果?

它的本质是什么?哪些可以修改?哪些是核心?

……


你会发现,这张梯子,越往上,思维越主动,也越「复杂」:对于同一个问题,他们思考的东西会更多,考虑的因素也会更为全面。


这当然很难,因为这是反人性的 —— 但是,比起不假思索的接受和认同,经过你自己思想检验过、加工过的,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否则,你就只能永远当一个嗷嗷待哺的观众。


03


所以,无论是公众号文章,还是训练营,我一向以来所强调的,都是这三点:


1)不要太重视结果,而是要看重过程。

2)不要过于关注操作,而是要关注思维方式。

3)不要急着解决问题,而是要认清楚问题。


这一点,我就将其称为「深度思考」。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到达某个点、在某个地方停下,而是为了更好地「拟合」这个世界。


深度思考所锻炼和完善的,其实是我们内心的「心智模型」。


越复杂,越全面,越「拟合」现实世界,这个心智模型也就越完整。


它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的学习、思维和理解能力。


所以,经常有人问我:练习批判性思考、独立思考,究竟有什么用?


包括之前跟一些平台合作,也有人提了相同的问题。


其实,思维确实是「无用」的:它既不能帮助你升职加薪,也没法帮你解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问题。有也好,没有也好,你的生活未必会有什么变化。


就像,如果你只是天天三点一线,规律作息,不让身体过度负荷,那你健不健身,也没什么关系,对你基本没什么影响。


但是,如果你天生不安分,不满足于这个可知的、常规的世界,喜欢去探索未知的东西,接触全新的东西,拓展你的认知边界,理解世界背后的规则和原理 ——


那么,思维能力,就是你的臂膀、视野和触点。

它能帮助你不断跳出自己所圈定的边界。


这大抵就是它的「无用之用」吧。


04


最后,分享几个我常用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想锻炼思维能力,跟我一起花时间在这些「无用」的东西上,不妨参考。


1)正-反-合


经常有读者问「正-反-合」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看到任何一个观点、断言时,都问自己一句:

  • 它的支撑点是什么?

  • 如果我站在与之相反的立场,我会怎么看?

  • 结合这两点,我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新论点?


简而言之,它预设的思维是「我所接收的信息、所看到的事物,都是不全面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去追问,去通过这个局部,来找到整体。


这就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拓展认知边界和视野的过程。


2)定义和审问


我常常跟学员说:很多时候,你要看得比别人更远、更深入,其实只要在遇到任何问题时,停一下,排除「下意识」的认同和接受,先审视一遍。


这里面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信息进行定义和审问。


举个例子:这两天在知乎看到一个论战,有一位老师说「游戏容易致使学生上瘾」,受到许多人的反驳。


其实,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犯了一个毛病:把不同层次的信息混淆在一起了。


简单来说,就这个论题而言:

  • 游戏容易致使学生上瘾。

  • 游戏是不好的。

  • 我不喜欢玩游戏。

  • 我呼吁大家拒绝游戏。

  • 我鄙视开发游戏的厂商。

  • ……


这几个论点,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它们所需的支撑,所针对的反驳,也完全不同。


所以,很多时候,为什么我们的讨论都是无意义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定义清楚讨论的内容,完全只是在自说自话。


3)系统性思考


什么是系统性思考?


其实,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讲得很清楚。系统性思考,就是以这几个原则为基础的思维:

  • 认为世界是复杂的;

  • 着重于元素和元素间的联系;

  • 考虑整体而非局部。


当然,系统性思考也只是一种思维技巧,并不适用于所有问题。


但很多时候,用这样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往往能拓宽你的视野,把你的目光从「简单归因」「诉诸个例」等陷阱里,转移出来。


你会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Lachel,25万关注的高效思维达人,知识管理专家,多家媒体专栏作家,36氪年度优秀作者。

留学干货

回复 排名 看usnews美国大学综合排名及专业排名

回复 QS 看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回复 120 获取美国120所大学介绍

回复 条件 看申请美国研究生需要什么硬条件

推荐阅读

跑步20周的前中后,我在想什么?

4年前大叔救了一只松鼠,却被它赖了一辈子:你陪了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30条海归回国的喜与悲

87-84-79低到谷底终开窍,45天备考托福终于104!

这些美国大学像撩妹一样撩中国留学生,这套路,我服!


还想读更多?(点击相应标签即可阅读)


留学感悟海归过海关文化

留学文书托福选校推荐信

计算机会计金融机械工程

金融案例计算机案例会计案例

点击阅读原文提交申请专业老师为你做留学评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