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起源于中国,汉代以前就已出现“汤饼”。“汤饼”实际是一种“片儿汤”,制作时一手托面团,一手往汤锅里撕片。到北魏时(公元486—534年),汤饼不再用手托,而是用案板、杖、刀等工具,将面团擀薄后再切成细条,这就是最早的面条。到唐代(公元618—907年),人们又把切好的面条挂起来晾干,便于保存和随时食用。于是最早的挂面便诞生了。唐代时,中国和日本的往来很频繁,面条和挂面的制作技术很快就传入了日本。欧洲最早的面条类食品传说是由旅行家马可•波罗于1295年由中国带回意大利的。但此种说法似乎并不可信。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面条是在富裕的意大利人家当厨师的亚洲奴隶传入欧洲的。为什么莆田卤面能钩起那么多人的食欲呢,这当然有它独到的秘密了。
【制作莆田卤面】
材料:
面条半斤,瘦肉三两,海砺三两,干香菇六个,小葱四根,油菜四五个
做法:
1、将瘦肉切丝,海砺和油菜(每叶分开)洗净,干香菇泡在温水里十分钟后切成丝,小葱切成葱白末,葱花 ;
2、锅里放半小碗油,油热后放入葱白末,炸几秒后,倒出一半油备用,留一半油在锅里,倒入肉丝,香菇丝翻炒,加入少许盐;
3、肉丝炒熟后加入海砺,加入三小碗清水;
4、水开后,直接放入面条,水的量差不多淹过面条,盖上锅盖焖一会,待下层的面差不多熟了,将入油菜,把面翻一面,继续焖一会;
5、待全部面都差不多熟的时候,可以将锅里多余的汤用汤匙盛出来,(要不然就成汤面了) ;
6、在锅里加入盐鸡精,洒上葱花,最后一道程序很关键,淋上刚才炸好的油,用筷子将面和这些调料在锅里拌均匀了,出锅即可了。
冬至以后,随着牡砺(闽南称蚝仔)盛产季节到来,厦门的蚝类小点心相继应市。其中“蚝仔煎”的独特风味,更是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