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中,京东老板刘强东那句“90%私人代购都是假的”所引发的口水战仍在上演。绕开代购当事人和京东之间的恩怨情仇,经济学专家们就以下两件问题做出分析:首先,代购未来的路有没有?如果有,怎么走?其次,代购可能存在下来的理由和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假如强东不来代购们能不能保住生意
京东的国家馆并不孤单,它虽是刘强东指挥的一场“闪电战”,但是阿里巴巴也已经拥有和京东基本一样的商业模式,甚至它的国家馆会更多。6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中国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在启动二期十一个国家馆仪式上表示,“国家馆项目”在集团内部酝酿已久。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女士表示:“相比起京东,阿里巴巴这个后起之秀拥有更加开放的电商生态系统,可以让更多澳洲商家自愿在淘宝或天猫上开网店,因此那些最初的私人代购未来将不再是中国消费者的第一选择。”但莫岱青女士也指出,由于阿里巴巴没有自己的专属物流,比起京东将更可能和私人代购分享一部分供货渠道。
看这个架势,阿里巴巴是要和京东“全球购”在“国家馆”项目进行贴身肉搏。以马云的财力和积累的大批买家人气来看,阿里巴巴澳洲国家馆将来落成以后,和京东“澳洲馆”相比,哪一个对代购的伤害更大犹未可知。
有网友认为,代购们在刘强东搅局之后恐怕要在“风中飘零”了。但却鲜有人看到阿里巴巴同样也是猛龙过江,况且除了阿里巴巴和京东,现在所知蓄势待发的其它电商大鳄也不少。
强东来了,这场以京东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市场争夺战似乎一开始就对代购不利。这还不算,面对将来数家电商大鳄涌入澳洲的现实,代购们是不是要飘零殆尽了呢?
澳经济学家:大多数代购时日无多
“大多数代购时日无多”,如果非要给这个时日加上一个期限的话,莫纳什大学经济学教授史鹤凌相信是四年。
在澳洲经济学界大名鼎鼎的史鹤凌教授,正是坐落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内澳大利亚国家展览交易中心的创始人,他亲手规划的澳洲国家馆,可以说是把澳洲商品直接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上的开拓性项目。
在采访中他特别谈到了代购的未来,史教授说:“《中澳自贸协定》通过以后,四年之内代购应该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四年之后这个空间就很小了。”史教授的观点主要建立在中澳两国互相减免关税的时间表上。“相较于私人代购高昂的采购成本,邮寄费用和代购服务费,中国的客户可能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实力强大的跨境电商平台。”
然而,并非所有的门都对代购关上了。史鹤凌表示,代购和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大鳄合作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未来的方向之一。“代购在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采购途径,可以和国内比较大的电商整合成一种新的采购机制,这个路是一定会走的。”他相信虽然《中澳自贸协定》从政策面动了代购的“奶酪”,而且代购现象也会逐渐地减少,并不会完全消失。
代购为什么能存在?也许只有了解代购的生存发展之道,才能对这个群体未来之路做一番研判。
代购生存法宝:价格优势+非关税壁垒
代购为什么能够存在?史鹤凌教授解释说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价格因素:“代购商品价格较低,其实就是绕开了整个关税系统,即使要交,也是交行邮税,行邮税是远远低于现在那个(注:中国进口)关税。”第二个因素是代购可以绕过一些非关税壁垒。所谓的非关税壁垒就是指中国政府通过政策暂时阻止一些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例如,目前一些澳洲化妆品,保健品,药品要进入中国市场都需要经历一系列政策审核的过程。“以保健品为例,现在要拿到认证,就俗称的'蓝帽子',就要8万澳元,大概两年的时间。”史教授分析说,“今后中国在这些进口商品的审核上不但不会放松反而有收紧的趋势。而代购们由于走的是邮寄线路,并没有受到这种官方限制的掣肘,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有生意可做。所以说,即使价格优势在今后可能不复存在,代购单靠中国的非关税壁垒,部分还是可能生存下来的。”
中国易观智库分析师王小星也表达了与史鹤凌教授类似的观点。王小星对记者说:“代购的存在就是因为过去跨国商品流通渠道不流畅,才有的代购。”王小星还进一步强调说:“还有一些产品中国消费者也有需求,但考虑到中国消费者购买的频率不是很高,这些跨境电商大鳄可能不会去做。”换而言之,除了一些热点的大宗商品,例如奶粉、保健品和食品之外,王小星认为私人代购在其他商品的需求上还有生存空间。
至于假货这个话题,分析师王小星也有自己的看法,由于贴牌假货的利润空间实在太大,短时间内,不管是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巨头,还是传统的私人代购都不太可能完全根除假货。“中国只有进一步放开政策,让商品通过正规渠道能够进来,同时加强官方渠道的监管和处罚,才能让那些作假者无利可图。”王小星对记者说。
观察
为了呈现最近京东(电商大鳄)和代购者间的硝烟恩怨和走向,《大洋日报》记者用一周时间做了大量调查,采访了专家、电商大鳄和代购从业者。代购作为一个现象,似也有其伟大的地方,它的伟大不仅仅在对于众多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而且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体制的完善也施加了一次次“现实的逼迫”。
代购者的长期存在,让中国消费者在原有进口体制限制下所隐藏的需求能量够浮出水面;同时,这些对于境外商品的蓬勃需求也让中国品牌电商企业看到了利润和市场的新增长点。海外代购所掀起的需求浪潮和电商平台的发展诉求,或许还是推动《中澳自贸协定》这个国家间双边协议签订的一个背后推手。尽管很难看到将来,我们还是要感谢那些海外代购们,他们用自己在逼仄商业空间内的劳作让澳洲商家和中国消费者同时受益,尽管他们还备受指责,尽管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很快就会消亡。
在代购淡出历史舞台之前,仍将继续推动着中澳两国的自由贸易。只要中国的不免税列表上还有一样在中国受欢迎的澳洲商品,只要非关税壁垒还存在,我们相信代购还将会以某种方式继续存在下去,在浩瀚的全球商业海洋中,和那些巨无霸的商业王者们一起悄然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