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李嘉诚走吧,准没错!

2014年05月21日 福州悉尼春天澳洲房产投资




李嘉诚的投资策略一直精准,“逢低买入,逢高抛出”。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任何举动,都会引来万众瞩目。更何况最近来85岁的李嘉诚罕见地动作频频,不仅事涉数百亿资产“跨洋转移、变动”,而且关系到是否要撤离其创立发家与繁荣之地:香港。一直以来,不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商界精英领袖,多视李嘉诚为其投资动作风向标,而长和系每年三次的股东会,都会变成以李嘉诚为采访对象的“港情咨文”。



李嘉诚的“反周期操作”是精华所在,更重要的是前提布局。

在国外,他的名字在澳洲的南澳鲜有人知,但我们澳洲一半的电网属于他旗下的公司,许多葡萄园也收归他的名下,他就是86岁的中国富商李嘉诚。



据商业杂志《福布斯》公布的数据显示,白手起家的李嘉诚以362亿元资产成为全球华人首富。



其声誉和地位于运输业大亨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和“脸谱”网站CEO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比肩,但与他们不同,李嘉诚为人低调,生活简朴,只穿着朴素的西装,也只配带一块廉价的手表。



李嘉诚一直有意在澳洲投资,但他素来作风低调,不会随便吐露消息。


近日,李嘉诚的澳洲商业版图进一步扩张,他又将目光瞄准了南澳价值23.7亿元的国家天然气网收购计划。


有本地传媒称李家在澳洲的资产今非昔比,「长江集团」已在南澳收购了几个大型基建企业。



未来李氏商业王朝可能会在南澳延续其在香港创造过的辉煌。


李嘉诚目前在澳洲的投资项目有:


1电力


澳媒报道,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善于瞄准稳健及有长远回报的项目来投资,该集团自1999年起进军南澳,一出手就以35亿元签下了一项为期200年的南澳电力设施租用协议,在当地发展起了电力业务,有传言说这项投资项目虽具争议性,但当时的自由党政府却因此从负债问题中缓了口气。南澳省信贷评级也由AA上升至AA+级别。


其后他继续扩大其在澳洲的电力业务,于2000年收购维州的CitiPowerPowercor电力公司,令他持有澳洲三大电力公司共计51%的股份。


2:葡萄园


长江集团在澳纽坐拥的葡萄园有5800公顷,包括在南澳的Qualco West,Qualco East, MiambaBussorahSchuberts Vineyard等。


2010年,李嘉诚斥资4580万元收购酒品信托基金(Challenger WineTrust),这一举动让他成为全澳第2大葡萄园的主人。


3:盐业


此外,李氏在阿德莱德北部Dry Creek区购买了当地的齐盛盐业(Cheetham Salt),把全澳最大盐业生产商的桂冠也戴在了头上。李嘉诚在南澳开疆拓土的脚步可以说是马不停蹄。


4:天然气


上周,他加入天然气分销商Envestra的竞标项目,并以23亿7000万元的出价,即每股1.32元压过对手APAEnvestra在澳拥有230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若这项收购获得海外投资审查委员会的通过,李嘉诚在澳洲版图将再添一个重要的能源资产。


5VODAFONE股权,植物保护产品,水务公司,农业科技集团,有意收购墨尔本和NEWCASTLE港口业务


除了在南澳的投资外,长江实业的资产遍及全国各地,持有50% Vodafone的股权,以及澳洲最大植物保护产品承造商Accensi及澳洲水务公司AquaTower,李家还在本地成立了长江生命科技集团(Amgrow),管理本地农产品业务。


据悉李嘉诚有意竞投墨尔本及纽卡素的港口业务,并已参与澳纽货柜码头公司ANZ Terminals的收购行动



李嘉诚的商业王朝,完全是他一手打造的。


李嘉诚出生在中国广东,1928年因为抗日战争而举家逃往香港。父亲过世后,年仅12岁的李嘉诚就离开了学校,在表带工厂当学徒,14岁开始在塑料厂当全职工。但很快李嘉诚就受到重用,17岁左右就当上了经理。1950年,时年22岁的李嘉诚创办长江实业集团(CheungKongGroup)。

总部位于香港的长江实业集团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投资、不动产管理、物业管理、酒店、电信和电子商务、金融、零售、港口及相关服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媒体和生物科技等多种类型。


目前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运营商和世界上最大的保健品及美容产品零售商。


回顾历史,李嘉诚的投资似乎总是伴随着风波,也与政治局势、社会环境变化密不可分,而结果是:每一次,李嘉诚都赌赢了。于是,从经验主义出发,人们开始瞄准李嘉诚,剖析他到底为何做出现在的选择,坊间传言和猜测不一而足,有商业、政治、社会变化等多重维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在《证券时报》发表《李嘉诚撤离昭示中国市场环境恶化》一文称,最能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就是“企业家指数”,即一个国家的企业家在资源整合方面作出的选择。


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选择在某个市场投资,那么,说明这个市场经营环境相对较好;反过来,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抛弃某个市场,那么,说明这个市场的投资环境正在恶化。


文章来源:网易新闻


----------------------------------------------------------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微信账号

fzxnct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