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澳洲乳业光辉:迈高上市背后的故事

2015年07月13日 BMY GROUP澳洲财经



6月的倒数第二天,迈高(MurrayGoulburn)的投标结果最终敲定。董事总经理Gary Helou和首席财务官BradHingle在承销投行Macquarie Group的办公室面对确凿的数据,一度相觑无言。

当日下午,ASX重挫2.2%,据4月高峰已下跌9.7%。此前承诺认购的几家机构由于市场波动,撤回了他们的支持。而6月早些时候,保险公司Greenstone和营销公司IVE Group均因竞价过低而放弃了各自9亿澳元和1亿澳元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

不容否认的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所有投资者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经历了数十个小时的数次电话沟通,迈高终于顺利上市,以每股2.1澳元的价格达到了5亿澳元的融资目标。非农户一般投资者的投资总额达4.377亿澳元,两大供应商又揽下6230万澳元。其中一位供应商Craig Dettling说道,本次融资对迈高意义重大。

虽然市场动荡,但是迈高管理层对筹集资本升级工厂信心满满,他们相信,将更多精力放在高附加值奶制品(如婴儿配方奶粉、饮料和奶酪)将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成功。前期与David Mustow 和HughFalcon带领的麦格理Macquarie团队沟通顺利,除了Macquarie带来了两位重大投资者,而迈高公司本身又获得了另两位投资者的支持。零售方面,Evans and Partners、 Morgans Financial、PAC Partners、Macquarie、Bell Potter均参与到迈高股票发行当中。

迈高上市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股东大会,当时IPO并不是公司的主要议题。Lazard与Macquarie担任联合顾问,Herbert Smith Freehills担任法律顾问。在股东大会上,Helou对财长Joe Hockey限制迈高的扩张表示不满,此举也难免迈高需要等待半年澳洲竞争法庭决议的命运。

最终的结果是迈高可以推进集资计划,但迈高并没有盲目的选择上市。在16次会议的磋商之后,迈高决定按农场牛奶供给量来对合作社成员分配股份。当时股票的定价并不以静态的1澳元为准,而是与市场价值挂钩浮动。此种定价方式极好的分配了奶价波动为股东带来的利益,与合作社的精神不谋而合。

Helou一直坚信迈高会得到国际投资者(特别是亚洲投资者)的支持,称农业股目前的需求处于压抑状态。邀标定价前2周,Helou带着标志着公司战略的UHT牛奶和奶粉分别前往香港、欧洲和新西兰为公司宣传推广。中国企业家京东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对其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作为互联网零售巨头,京东对德运牛奶的销售定价高于澳大利亚本地两倍之多,随后推出的“澳大利亚商城”网上体验商店旨在将更多的澳洲产品带向中国。购买迈高股票体现了京东的战略部署,目前持股2000万澳元,持股比例为4.6%。

另外,迈高的第一大股东为墨尔本基金经理Peter Cooper,持股比例7.4%;第二大股东为美国的Anchorage Capital,持股比例5.7%。而市场对迈高的最终认可也使其股价在一周内上涨了13.8%,相比大盘下跌1.6%,战绩喜人。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