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太过于诡异的一个片子,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过第二个。(注:《彗星来的那一夜》算是第二部了。)
“我是 谁?”、“我为什么存在?”这是两个哲学上终极问题,而且几乎没有实然的答案存在,它只是引领着人不停地去思考并追索下去。不过对于一般人而言,在日常生 活之中是不太容易去思索这样的问题的。那么作为普及性的知识读本,往往起到一个桥梁性的作用。当然,艰涩的探讨也很难激发起更多的人的兴趣,不是说人们没 有思想,而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无暇去思考。在完整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从事着自己的工作,大家各守其职,整个社会就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体。哲学家做好哲学 命题,工人干好自己的活,就是理想中最好的结果。让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去做哲学的终极发问,实在是勉为其难。即使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像一个新闻工作者, 他的使命就是去寻求新闻的真相,对于世界的本源性的问题,也不是由他应该来思考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需要思考,只是说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挪威作家 乔斯坦·贾德,就成功地将玄而又玄的哲学命题融入了一本叫《苏菲的世界》的小说里,故事本身非常好看,而且对于哲学的话题镶嵌的又近乎天衣无缝,所以多年 间一直畅销不衰。
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则将“我是谁?”、“我为什么存在?”这样的话题搬上了电影,而且以非常 简单的手法搬上去的,这个功劳,实在不容抹杀。不过,相对于《苏菲的世界》来说,熟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人相对要少很多了,这个于电影本身投资仅仅1 万美金有关。但与那些大成本大制作的片子来对比的话,这1万美金所带来的效果又实在是够大了。
很难想象这是一部科幻 片,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可选片完全不相干。充其量,只是一个谈话类的节目。但,片子所讲诉的内容,又全部是传统科幻片子所探索的话题。生命的存在的意义,历 史与考古的外延,宗教与神学的冲突,存在与虚无,实然与应然,交织在了一起,有人怀疑,有人崩溃,有人死去,有人出离愤怒,只需要一席谈话就全部包含在其 中了。这就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内容。而且在最后,还留下了悬疑,让人对于真相目乱神秘,不可洞察。一部科幻片所应有的元素全在其中了,但它还是看起 来如此地另类,让人过目不忘,有无法记住探究其实出来。
不得不佩服美国电影生产线的强大,他们不仅能够打造出视觉豪 华的电影出来,也能够拍出话题深刻的文艺电影,还能在成本极小的情况下寻找出小成本所能达到最大能量的片子。曾经火热的《灵动:鬼影实录》就是一部以少搏 大的成功案例,还有《女巫布莱尔》。《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成功则在于用极小的成本,却去探索深邃的话题,将人类一万多年的历史一下就给穷尽了,这种手 法,不论如何都让人深为叹服。
当然,如果想把这部片子当成一个非常具有刺激性的视觉片,那么就错了,而且会大呼上当。所以,不感兴趣的人可自行绕行,对于人类的终极话题感兴趣的人,则不可错过这的一部电影。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击屏幕右上方的按钮【...】【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