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两岁之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开始越来越在乎“自己的”东西。虽然爸爸妈妈反复灌输“分享”的意义,但显然收效甚微。他爱吃的食物、喜欢的玩具,甚至是他坐的椅子,别人都绝不能指染。
有些家长怕孩子变成小气鬼,怕影响孩子与其他人的交往和相处,也曾强迫过孩子把手里的东西分给别人,可结果除了换来孩子拼命反抗和大哭之外没收到什么效果。静下来想想,换成自己,如果一个比你高大有力的人强硬地夺走你心爱的东西而不顾及你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所以,教孩子学会分享,请慢慢来:
两岁多的孩子,本身就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反叛期,独立意识的觉醒其实是孩子成长的标志,作为家长,首先应当喜悦地接纳这一事实。在“占有”的意识增强的同时,他的语言能力又没有发展到他可以很清楚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所以这个时候强迫他去和别人“分享”多半会遭到大哭和抵抗。
这时家长不要把目光盯在诸如“他怎么变成这样?”“这么自私长大之后怎么和人相处?”之类的问题上,那样除了带给自己焦虑之外于事无补。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会发现情况也许没有你所想的那么糟糕。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你在试图理解他,这样才会给以后的疏导创造良好的氛围。
在许多公众场合里,见过有的家长呵斥自己的孩子“看人家多大方,你怎么这么小气呢?快把吃的给小朋友一点。”甚至强行做主去分配,而孩子呢,要么一脸茫然的表情,要么大哭大闹,弄得家长也非常尴尬。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别人的孩子懂得谦让,很好啊,但用不着拿别人的优点来比照和要求自己的孩子,如果真的要比,为什么不先比比那谦让孩子背后的家长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呢?何况这里还有一个孩子的自尊心问题。
只有先确认“拥有”,才能谈到“分享”。“私人拥有”是分享的第一步,也是不可逾越的一步,一个人,如果对他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是很难真正做到去和别人分享的。
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私”心理,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会尊重你的独立自主权,要不要和别人分享可以由你自己决定。培养他“我是主人,我可以自己做主”的自豪感和安全感,然后再疏导,讲道理,向他灌输“分享是快乐的”,效果会好许多。
比如让孩子多做“轮流”和“暂时交换”的游戏,如交换玩具,轮流拍球,(比起把他的好吃的给别人要容易接受得多),到最后玩具还是属于他的,让孩子从中既体会到分享的意义,又不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平时多鼓励,哪怕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表扬,让孩子喜悦地发现原来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妈妈如此快乐。这样孩子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时会很容易回想起你上次的反应,也会逐渐修正自己的行为。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良好的行为品质是需要从小培养起来的。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应该鼓励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用害怕宝宝成为“小气鬼”,让宝宝学会了“拥有”,感受到“我是主人,我可以自己做主”的自豪感和安全感,慢慢地宝宝就会体会到分享的意义。
想更好地培养宝宝良好的行为品质,赶紧参加我们的纽诺亲亲袋鼠的体验课程吧~让我们的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宝宝,自然而然地培养宝宝良好的行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