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让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

2014年10月23日 澳大利亚人工耳蜗



徐州市幼师幼教集团九里幼儿园是该市唯一的幼儿融合教育中心,自2010年建园起,这所幼儿园就积极探索“融合教育”课题,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了正常化的教育环境。4年来,30多名听障幼儿从这里走出去,与正常孩子一样升入普通小学就读。

  听障儿童听到了“爱的分贝”

  课间时分,在九里幼儿园大(2)班生活体验区的角落里,乐乐正和同伴们玩着超市购物游戏。看到记者走近自己,在老师的提示下,乐乐先是到旁边同学的“小商店”里给记者买了一瓶“可乐”,然后又从自己的“小摊”上拿起“食材”,给记者做了一个富有徐州特色的“烙馍”请记者品尝。

  “乐乐是个先天性听障儿童,2012年7月进园,开始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别看他现在和正常孩子没啥两样,可刚入园时,着实给老师们出了不少难题。”班主任王丹介绍说,由于听力障碍和天性活泼好动等原因,乐乐一开始无法适应正常的课堂。为改善乐乐的情况,园方在征询乐乐的个训老师和家长意见后,为他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同时,任课教师积极鼓励其他孩子和乐乐做朋友,在班级开展多种爱心活动,让其尽快融入集体。“两年下来,乐乐已经能够按老师的指令做事,随班级完成正常的学习和游戏活动,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生活需要了。”说到这里,王丹的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据介绍,九里幼儿园目前在园幼儿230名,其中听障儿童20名。“这20名孩子除每周接受2次特教训练外,其余的生活、游戏、学习全部和普通孩子在一起,他们都是在特教中心进行过康复训练后进入九里幼儿园的。”颜召维说,“这既有助于听障孩子听说功能的康复,也有利于促进他们和普通孩子相互交往,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融合教育改变的不只是孩子

  “暑假期间,我跟着哥哥去树林里捉知了,妈妈告诉我,知了的学名叫蝉,因为它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所以我们又叫它知了。”在九里幼儿园中(3)班的语言展示区里,琪琪正高兴地向其他小朋友讲述自己的假期故事。该班班主任赵丹丹说,琪琪刚入园时很自闭,胆子小,尤其害怕陌生人。后来,琪琪开始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加上学校和家长的密切配合,琪琪现在开朗了很多,不仅能跟同学融洽相处,在家里跟大人交流也多了起来,经常会主动跟妈妈聊自己在幼儿园学了什么知识,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等。

  琪琪的妈妈告诉记者,琪琪的哥哥从小听力就弱,一直戴助听器,所以琪琪出生后,他们就比较注意,在琪琪一岁多时就基本确定了她有听力障碍。去年,琪琪妈妈怀着忐忑的心情,把4岁的女儿带到了九里幼儿园。“当时很担心幼儿园不愿意接收,更担心孩子无法适应新环境。没想到一年多过去了,琪琪已经能和其他孩子无障碍地交流了。”琪琪妈妈说,幼儿园与听障儿童家长交流密切,经常组织家长参与各种亲子教育活动,在参与教学和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她自己的心态也逐渐阳光了起来。

  融合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注生命的健康成长,是特殊教育的本质。”徐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运生表示,融合教育正是对身心障碍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予以关怀,让其学习的过程成为享受生命的过程。

  通过4年的不懈努力,九里幼儿园在教师队伍培养、融合目标确立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摸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为避免听障儿童扎堆,融合班一般只安排1-3名听障幼儿,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普通孩子融合。“尽管如此,但由于每个听障孩子的情况都有差异,要顺利实现融合教育目标,幼儿园和老师们付出的心血是普通幼教工作者难以想象的。”颜召维深有感触地说。“为了减轻听障幼儿家长的负担,现在政府每学期会给予每个听障幼儿3240元的补助。对于这样的特殊群体,今后,我们还会尽更大努力,解决好他们读小学、中学的问题。”李运生表示,他们将为特殊儿童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资源,努力让所有适龄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普惠的教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