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育儿观念冲突不断,五大类型公公婆婆逐个看

2015年05月28日 鼎臣澳亚澳洲移民置业留学


=====如何关注我们的微信=====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小字“鼎臣澳亚澳洲移民置业留学”加关注

在澳洲的华人华侨,"80后"这一代许多已到了"而立之年";他们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正在或即将面临上有老、下有小、三代同堂或者同住的局面。对于这一代人来说,父母还不算太老,仍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且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如此一来,不少老人都愿意在照顾孙子女方面为孩子们搭把手,以减轻孩子们平日的生活负担……总之,这种责无旁贷的感觉,让很多老人不远万里地来到澳洲帮忙带孙。


但在澳洲这个移民国家,小家庭的情况往往变得有些复杂,再加上新生命的到来给家庭的经济和规划带来不少变化,两代人在育儿方面会无可避免地发生家庭战争……


五大类型(外)祖父母逐个看!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和"80后"多为独生子女的双重原因下,(外)祖父母在孙辈成长中所担任的角色和家庭分工对小家庭所带来的影响需要重视。根据专家分析,(外)祖父母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1. 正规型(外)祖父母:


这类型的老人非常有兴趣参与(外)孙子女的活动,但并不介入父母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将父母的职权和角色留给子女,只是在需要时提供帮助。大多数家庭表示,非常欢迎这一类型的老人,认为非常理想!


2. 寻趣型(外)祖父母:


这类型的老人与(外)孙子女之间是一种随意、游戏式的交往,喜欢与孩子作相互自我放任的玩笑嘻闹,且视(外)祖父母的角色是一种休闲性的活动。一些家庭表示,这一类型的老人并不多见!


3. 替代父母型(外)祖父母:



这类型的老人在儿女工作时主要承担照顾孩子的职责,有的甚至取代了父母的角色,这一类型的老人在澳洲的华人社区颇为多见。华人尤其是第一代移民,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实属不易,更不愿意在生儿育女后就轻易放弃自己的工作或者辛苦打拼出的天地;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小孩年幼时,有老人帮忙照顾无疑是解决方法之一。有的新移民甚至将孩子送回国内,由家中老人全职担任"父母"角色。


4. 家庭智库型(外)祖父母:



这类型的老人比较有权威,通常因其经济、社会地位或身边较多资源所形成,因此(外)孙子女及父母都心甘情愿地服从这位年长的权威人物;这一类型的老人在家庭事务中具有主导权和决策能力一些华人家庭表示,在处理育儿代沟时,如果老人与子女在经济上不构成相互依赖的关系时,矛盾不会过度尖锐;但如果形成了过度依赖的关系,对于新移民家庭而言,话语权自然会发生倾斜……虽然这令人难以接受,但也是一种现实!


5. 疏远型(外)祖父母:



这类型的老人与(外)孙子女的互动较少,更多地是关注自身的生活状况;他们通常与(外)孙子女们很少接触,只有在特别日子时才会相聚。有时因居住距离太远,也会产生"疏远型(外)祖父母"型态……这一类型老人在澳洲的华人社区中也有。


育儿观念冲突不断,公婆气氛回国!


今年30岁的张女士与丈夫都是"80后"的独生子女。张女士在澳洲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顺利留澳发展,与通过"技术移民"来到澳洲的先生结婚后育有一子。张女士的公公婆婆已退休,身体状况良好,因此主动提出来澳洲帮忙带孙。张女士在澳洲生活多年,一来非常独立,习惯事事亲力亲为;二来已颇为习惯澳洲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这让她在与公婆同住,尤其是育儿方面多有冲突之处!


在刚开始坐月子时,婆婆主张所有中国人的坐月子老传统,既不让张女士去阳台吹风透气,也不让她频繁洗头……考虑到婆婆的出发点全是为了自己好,张女士都耐着性子一一接受。但后来张女士和婆婆在宝宝的起居饮食和早教等方面多有争执,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张女士虽是新晋妈妈,但是已经做足功课,并试图把一些育儿经验告诉婆婆,但婆婆却固执地认为张女士此举是在批评、不信任以及嫌弃老人家!


在宝宝半岁时,张女士开始上班。随着见面时间的逐渐减少,张女士和婆婆之间的摩擦也随之减少。可是有一次,张女士发现婆婆偷偷给宝宝吃钙片,因为认为孩子毛发稀疏,而且在七个月大时还不会坐全是缺钙引起的……对此,张女士强烈反对乱补,婆媳两人为此吵过几次,但婆婆仍然非常坚持,最终两人大吵一场,十多天没讲话。可是后来,孩子体检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公公婆婆第二次来澳洲时,张女士的儿子已将近两岁。张女士认为,孩子应该积极融入集体生活,因此便把其送去了幼儿园。但是公婆对此坚决反对,认为孩子还小,上幼儿园易生病,而且既然有老人过来帮忙,那就没有必要每天自付昂贵的100多澳元送孩子去幼儿园。公婆说,如果张女士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那就是变着法子赶他们回国……没有孙子带,他们留在澳洲还有什么意思?但张女士坚持每周五天都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因为她不想让宝宝跟在老人身边的时间过长,怕被宠坏!


对此,公婆表示非常生气,在澳洲住了不到一个月就愤愤回国了。张女士说,她和公婆之间没有任何私人矛盾,所有争执都是因为育儿观念的不同而引起的。"到底谁才是妈妈?其它方面我都可以尽量顺从老人的意思,但孩子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身为父母,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带孩子?!"张女士说。


时空差异重叠,加剧育儿矛盾!


对于这种由于育儿方面的问题而带来的家庭矛盾,专家表示:这是一个普遍纠结的问题;在澳洲,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如果把大背景放在国内,育儿矛盾大部分属于代沟问题,两代人不同的育儿观念发生碰撞,这代沟是"时间差";但在澳洲,还要加上中西文化的碰撞,也就是"空间差".当时空差异重叠,育儿观念差异会更为放大,矛盾会更加鲜明!


有的年轻华人来到澳洲后,看到当地普遍存在的年轻人独立育儿的艰辛,因此对父母或公婆不远万里来澳帮助带孙,同时承受着异国他乡的孤独与隔膜,感到万分感激,因此也有不少和谐相处的家庭。但不和谐的家庭更多,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大背景还是在情况复杂的澳洲?


有的年轻华人父母表示,首先不要认为自己的父母或公婆帮忙带小孩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而是应心怀感恩,因为带孙不是老人的法律义务,而是父母为减轻儿女的生活压力前来帮忙;其次建议在将老人接来照顾孩子前,最好事先把情况摊开说清楚,什么事情希望老人帮手,什么事情希望自己亲力亲为。


有的老人则表示,如果是真的抱着帮助自己的儿女分担的想法来到澳洲带孙,那么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并做好自我心理调适,不要倚老卖老,更不要事事插手小家庭,毕竟这是孩子们的小家了;另外也要积极开拓自己在国外的生活圈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总盯着家里小辈们的一举一动, 更不要隔山隔海地与家乡亲人抱怨,有什么事情大家摊开说,这样有益解开心结!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