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新西兰
新西兰偏处南太平洋深处,人口480万,国土面积只有27万平方公里。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却是世界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乳制品出口总量占全世界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巨额外汇收入的乳制品产业也被人誉为新西兰的“白金产业”。
1814年,英国传教士塞密尔马斯登从英国买了一头公牛和两头母牛,万里迢迢用轮船运到了新西兰,新西兰的丰美草地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奶牛的身影。塞密尔先生当初怎么也不会想到,二百年以后,这个美丽的小岛国已经拥有11,600 个奶牛场,平均每个奶牛场占地约131公顷,每个奶牛场平均有 366头奶牛,奶牛总量几乎赶上这个国家的人口总数。
新西兰乳制品究竟好在哪里?新西兰人是如何把乳品产业做成大产业的?打开这些问号,对于烦恼缠身的中国乳制品产业或许不无益处。
奶源:得天独厚 严格监管
来新西兰旅游,除了满眼优美的自然风光,见到最多的就是徜徉在草地上的牛群羊群了。经常听到游客感叹:新西兰的牛羊生活真幸福呀。
新西兰牛羊的生活和大多数国家的牛羊的确是有不同。大多数国家的牛羊都是圈养喂饲料,新西兰的牛羊则是终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天然大草场上,不用吃饲料,只吃优质的牧草。
新西兰四面环海,山峦起伏,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宜的气候,充沛的雨水,既为牛羊提供了丰富的青草,又为牛羊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由于新西兰没有工业污染,牛羊们喝的是纯净的有严格标准的水,呼吸的是有天然氧吧之美誉的纯净空气,吃的是优质无污染的牧草,没有抗生素、激素、致癌物残留之虞,加上新西兰是国际公认的没有疯牛病、没有羊瘙痒症、没有口蹄疫的国家,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造就了新西兰国际公认的高质量的乳制品。
新西兰政府并没有满足于乳制品优越的先天条件,他们又制订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奶制品质量监管制度。新西兰食品安全局除了监管新西兰11600多个牧 场外,还对全国所有乳品运输和储存商、乳品出口商、46个乳品实验室以及252个乳品风险管理评估机构实行严格监管,实行从农场到餐桌全程一条龙管理。
比如说,为奶制品把第一道安全关的是乳品加工厂的收奶司机。每天穿梭于牧场之间的奶罐车,配有先进的保温设备和先进的自动检测设备。奶罐车到达牧场的第一件事,是对鲜奶进行检测,并向牧场出具检测报告。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的牛奶才能入罐拉走。
和很多国家政府管理、政府检测的制度不同,新西兰采用的是更为公正、有效的第三方检测评估制度。食品安全局根据质量安全管理的规定和标准,对奶牛场实行风险管理制度。所有的评估和检测都是委托有论证资格的第三方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和风险评估机构进行。第三方机构独立于奶场和乳品企业,职责是进行产品 抽检,以及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每年对每个奶牛场进行至少一次的独立的检测评估。风险评估不只是看生产结果,评估内容包括奶牛场选址、奶牛饲养管理及健康状况、饲料和兽药使用、饲养环境和饮水质量、牛奶的冷却和营养成分等。食品安全局对生鲜乳的生产实行抽检制度,一旦发现某个奶牛场出现质量问题,奶牛场除了 要承担当批一般为30吨的生鲜乳报废的经济责任,还要接受每天至少一次检测费用自负的跟踪检测。
从产奶到运输,到加工厂,再到成品出厂,每一道程序都有清晰的管理制度,各道关口各司其职,加上政府的严格监测,真正保证了优质奶源转化成优质奶制品。
2014年初曝出所谓的恒天然“双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时,新西兰总理和第一产业部长都信心满满,宣称新西兰奶粉肯定没问题。这种自信源于他们对新西兰产品的了解,他们相信新西兰的牧场,相信新西兰的乳品企业,更相信新西兰严格的监管制度。
政府:服好务 当配角
新西兰乳制品行业的蓬勃发展受益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新西兰经济改革。1984年,新西兰政府实行经济改革,取消各种补贴,资源配置一切决定于 市场。改革的内容包括:物资供应完全取决于市场,取消生产配额;政府不干预采购和公共储备;取消出口退税;取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等。
尽管这种将农牧业完全推向市场的改革一开始给新西兰的农牧业带来很大的挑战,但经济改革推行几年之后,这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发展开始重现生机。
新西兰政府并没有提供市场价格支持或其他行政干预以支持或稳定奶牛场收入。因此,牧场主不得不依靠自己采取措施来管理价格和收入波动。在他们看来,农牧业是和其他商业企业没什么两样,风险应当尽可能由自身承担。政府的方法是:政府提供服务,不干预企业和市场,同时保证政策框架到位,以鼓励乳品行业的 竞争和创新,同时确保信息透明。
在新西兰政府指导下建立的新西兰乳业协会(Dairy NZ)是乳制品行业最主要的行业组织。乳业协会完全独立于政府领导,由牧场主出资、授权管理委员会管理,同一些大学和咨询机构开展合作研究,致力于提升奶牛场的生产效率、可持续性和竞争力。乳业协会对每一位农场主股东负责,进行经营改进、产品和设施开发、对政府和相关利益主体施加影响、防范乳品行业威胁等 工作。
新西兰政府资助大批奶业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为行业提供创新研究和生产技能培训。比如,新西兰家畜改良公司还拥有该国唯一的“国家奶牛信息数据 库”,记录着1984年以来3000多万头奶牛的信息。现在,新西兰几乎所有奶牛在这个数据库里都有完整而详细的记录,相当于每头牛都上了“户口”。
政府还鼓励奶农积极创新,开拓新的市场,新西兰奶农注重创新和技术,并将两者视为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追求进步的思想渗透到新西兰乳业从农场的原料奶生产、处理、深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
新西兰奶业的稳定发展正是得益于没有干预的政府指导服务,得益于成熟的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
在中国,农民、牧民是最苦最累、总体收入不高的弱势群体。和中国相反,在新西兰,农民和牧民是最富有的阶层。严格意义上讲,他们不应该叫农民或者牧民,应该叫农场主或牧场主,他们拥有土地少则几百亩,多则上万亩的土地。由于新西兰土地私有,产权永久属于个人,随着近年土地的升值,这些地主们所拥有的 资产也升值到千万甚至上亿人民币不等。
由于牧场都是私人拥有,牧场主会根据原奶价格和气候因素调整牧场生产。原奶价格高时,牧场主会增加投入购买更多的草地和奶牛,提高生产能力。同样,当牛奶预期回报不好时,一些牧场会减少投入,或将产能转向肉牛和绵羊。
真正让新西兰乳制品独步天下的是新西兰高度一体化的合作社式的经营模式。这些由牧场主、乳制品加工商、销售组织等共同参与管理和分配的乳业共同体一般有三个层级:最低一级是农场主,上面一级是奶农合作社,最上面一级是乳业委员会。农场主拥有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又拥有乳业委员会股份。农场主把生产出来 的牛奶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又把奶卖给乳业委员会,乳业委员会通过全球营销网络把这些乳制品销往海外。加工企业一旦从乳业委员会得到销售收入,就按照奶农向公司提供的牛奶固形物的多少把钱支付给奶农。这种付款制度鼓励奶农增加牛奶产量。
(转自:新西兰乳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