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朴槿惠(右)陪同父亲朴正熙(中)出访。
▽
在9月3日的大阅兵中,韩国总统朴槿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道,站在习近平夫妇两侧,是所有外宾中享受到最高礼遇的两位。朴槿惠是东亚地区第一位民选女性领导人,也是第一位女承父业的总统,其父朴正熙曾担任韩国总统长达18年。
朴正熙1961年靠军事政变上台,其后在韩国施行独裁统治,直到1979年遇刺身亡。与女儿不同的是,朴正熙生前,中国主流媒体没说过他一句好话,提到他时总伴以“美国奴仆”“反华急先锋”等字眼。
而随着近年来中韩关系转好,尤其是朴槿惠的上台,使朴正熙为韩国经济腾飞等方面做出的贡献逐渐被中国媒体披露。本文着重梳理中国媒体对朴正熙评价的变迁。
1961-1970年
南朝鲜伪“总统”朴正熙
先回想一个基础问题: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知道“韩国”这个词的?这个问题乍一听很可笑:韩国是我们的邻居,一直叫韩国啊,韩国欧巴棒棒哒!如果这么想,那就暴露年龄了……
中国媒体上第一次大规模出现“韩国”这个词,是在1992年。那一年,中韩正式建交,开始使用韩国作为这个国家的官方称呼。在此之前,我们管这个国家叫“南朝鲜”,因为中国政府彼时只承认朝鲜半岛北部的金日成政权,称三八线以北的那个国家为朝鲜。而三八线以南的国家不被我们承认,因此没有使用韩国一词。
“南朝鲜”这个词一方面代表了地理位置,一方面则有蔑视之意,就像很多同韩国建交的国家,也管朝鲜叫“北韩”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中韩两国建交后,要第一时间将国家名字从南朝鲜改为韩国。
回过头再说朴正熙。朴正熙是1961年靠军事政变上台的,其后一直担任韩国总统,直到1979年遇刺身亡。他统治韩国的18年间,中国与朝鲜是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伙伴,与韩国则处于敌对状态。所以中国的主流媒体也就不会说他什么好话了。
图为1961年政变成功后,朴正熙(左一)和助手们在汉城(今首尔)市政厅前的留影。
1960年代的《人民日报》,每逢提到朴正熙,都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狠劲。这里摘取他两次访问台湾的报道。
一次是1963年,标题是《朴正熙惊呼有再次爆发革命的危险》,新闻第一段摘录如下:“新华社二十八日讯汉城消息:南朝鲜军事法西斯政权头子朴正熙昨天在汉城公开承认南朝鲜法西斯军事政权已经完全遭到失败,他正式宣布他将不参加‘民选政府’。”①
南朝鲜军事法西斯政权头子朴正熙承认南朝鲜法西斯军事政权失败,绕口令有木有!
这条新闻事实上的背景是:朴正熙在1961年军事政变上台后,经过两年统治,社会基本稳定,于是结束了军政时期。在这一年的下半年,朴正熙出任民主共和党总裁,并于12月当选总统。结束军事政权是真,但不是军事政权统治不下去了,而是稳定到可以不用军管,进入民选总统的时代了。在韩国历史教科书上,这一举动被认为开启了“大韩民国第三共和国”时期。
《人民日报》另一次对朴正熙的报道,也是出自他访问台湾。1966年2月,《人民日报》对朴正熙访问台湾所作报道的标题是《美国奴仆朴正熙要当反华急先锋》,导语是“到台湾勾结蒋帮大肆叫嚷反华反共,策划召开亚洲反共会议,为美帝拼凑侵略集团效劳”。
这篇报道的正文摘录如下:“南朝鲜伪‘总统’朴正熙在他的美国主子指使下,于二月七日到十八日访问了‘马来西亚’、泰国和台湾,企图为美帝国主义拼凑一个侵略性的军事联盟,为美国进一步在东南亚扩大侵略战争效劳……朴正熙这个美国忠实的走狗还大肆叫嚷反华反共。十五日他在台湾胡说什么‘今日亚洲所发生的悲剧,都是由于中共的祸根’。‘要安定亚洲的局势’,得首先‘从中国大陆把共匪赶走’。他还叫嚷要‘收复’朝鲜的‘北部失地’。”②
1966年,朴正熙(左)访问台湾,蒋介石(右)亲自到机场迎接。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阶级对立的感觉,双方都有很不友好的用词。甚至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而犯了原则性错误。在新闻报道语汇里,“伪”字代表我们不认同该政权,比如伪满洲国、汪伪政府等;在官职上加引号,代表我们不认同该职务,比如台湾“总统”马英九等。伪和引号都代表否定,但不能合在一起用,否则双重否定,意思就变了。而上文摘录的《人民日报》报道中,一上来就写成了“南朝鲜伪‘总统’朴正熙”,虽然表达了强烈的语气,但也是一处不折不扣的语法错误。
好在还有《参考消息》可供参考。由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一直坚持直接刊载外电外报,忠实于原文事实和风格。用毛泽东的话讲,“要见世面,要见风雨,不要坐在暖室里头,暖室里头长的东西是不牢固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我们才得以在今天看到当年另一面的报道。
对于1966年2月朴正熙访问台湾,《参考消息》刊载了台湾中央社的报道:“韩国总统朴正熙伉俪十五日上午乘专机从香港飞到台北,在中华民国作四天正式访问,蒋总统亲自到机场迎接。……蒋总统十五日八时在总统大礼堂以国宴款待朴正熙。中国政府邀随朴总统来华访问的韩国高级官员及各国驻华使节等一百余人应邀作陪。蒋总统首先以主人身份致词,对朴正熙总统等的来访,表示欢迎。蒋总统致词中说,由于朴总统这次来访,韩中两国的合作关系,从此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蒋总统致词后,韩国朴总统致答词。朴正熙总统表示信心说:‘在不久的将来,必能卷向北平,直捣平壤!’”③
这段新闻文字相对平实,但也不乏“卷向北平,直捣平壤”这种战斗宣言。不过“中国政府”“来华访问”等词,看起来总比如今台湾媒体上的台独言论要顺眼。
1970年代
从“朴正熙傀儡集团”到“朴正熙集团”
进入1970年代以后,中国官方媒体对朴正熙的批评有所减弱。直接攻击的次数减少,提到他时多是以配角出现在相关新闻中,比如1970年《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美日反动派阴谋掠夺中朝海底资源》:
“十一月十二日,以大战犯岸信介为首的一批日本反动政客和亲美垄断资本头目,在汉城同蒋介石集团和朴正熙傀儡集团勾结一起,拼凑了一个‘联络委员会’,并且叫嚷在一九七一年内着手‘合作开发’中国台湾省及其附属岛屿周围海域和其他邻近中国的浅海海域以及邻近朝鲜的浅海海域的海底石油资源。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阴谋侵略中国和朝鲜的一桩新的罪行,是美日反动派对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又一次严重挑衅。”④
这篇报道总的来说语气与60年代相差不大,但不再冠以走狗、奴仆之类的攻击性很强的词汇,而代之以相对弱化的“傀儡”一词。顺便说一句,文中提到的大战犯岸信介,彼时担任日本首相。四十多年后,他的外孙子也担任了日本首相,就是近日刚刚获得连任的安倍晋三。
韩国开通地铁时,朴正熙试乘的情景。只有他一个人敢坐着,随从都站在一边。这张照片将独裁者的面目展现了出来。
1972年,朴正熙再次发动军事政变解散国会,实行“维新宪法”,建立“第四共和国”,同时废除总统的连任限制,使自己成为终身总统。这一行为坐实了他独裁者的身份,是历史的倒退。与此同时,地位稳固后,他开始将眼光放得长远,主导了一系列改革。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缓和关系,是其中重要一步。
1973年7月23日,朴正熙发表一个政策演说,首次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门户开放。中方没有对这次演说进行正面回应,但从《人民日报》的报道里,还是能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看看下面这两段报道: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四年三月四日电汉城消息:南朝鲜朴正熙集团所欠外债已经多达五十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南朝鲜人民平均每人要担负外债大约一百六十多美元。”⑤
“南朝鲜各阶层人民反对朴正熙集团法西斯统治的运动,今年来更加高涨。目前,各阶层人民反对‘维新宪法’、要求释放全部被捕人员的斗争正更深入广泛地开展。”⑥
以上两段分别是1974、1975年《人民日报》转载的新华社报道。虽然仍是指责性报道,但1973年以前的报道中常见的“傀儡”二字已经去掉。从“南朝鲜军事法西斯政权头子朴正熙”,到“朴正熙傀儡集团”,再到“朴正熙集团”,称呼上的转变在一点点进行着。
朝鲜于1974年召开的一次谴责朴正熙的记者招待会邀请函。那一年,《人民日报》已经使用“朴正熙集团”一词,而朝鲜仍使用“朴正熙傀儡集团”。
此后十几年,朴正熙集团一直是官方对韩国政权的标准称呼,在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没有改变。
进入1980年代后,陆续有文章披露他被刺杀的详情。这类文章经常运用一些小说写法,有八卦小报的气质,比如下面这篇刊登于1989年《公安论坛》杂志的文章——《朴正熙血溅宫井洞》,文章开头是这么写的:
“汉城,秋风飒飒。这天的夜晚,似乎黑得比往常早。时钟指着七点四十分,照当地的习惯,正是进晚餐的时候。突然,随着'乒——乒'这里分别是前后单引号接连的枪声,在两名艺妓的陪侍下吃喝玩乐的南朝鲜'总统'朴正熙,倒在中央情报部宫井洞小宴会厅的血泊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⑦
从标题的“血溅”,到现场感十足的“乒——乒”枪声,再到艺妓陪伴吃喝玩乐的描述,文字营造出的画面感很强。本文事实层面基本无误,但幸灾乐祸的语气使其严谨性降低。这种八卦小报体的文章,基本能代表那个时期我们对朴正熙的态度。
1990-2000年代
朴正熙政权:肯定其功绩 不肯定其人
中方对朴正熙态度的转变,始于1992年的中韩建交。此后,南朝鲜这个词从官方词汇中消失,与“南朝鲜”一起消失的,还有其他一些词。
比如“集团”二字。改革开放前,“xxx集团”是用来指代那些与台湾有外交往来,并与大陆关系不好的国家及其领导人。除了朴正熙集团,常见的还有新加坡的“李光耀集团”。只不过李光耀高寿九十多岁,见证了后来新加坡与中国大陆建交,一步步熬成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79年,李光耀(右)访问韩国,与朴槿惠(左)干杯。朴正熙一家与李光耀一家私交甚笃,而当时中国与韩国、新加坡都未建交,称这两国政府为“朴正熙集团”与“李光耀集团”。
中韩建交后,提到朴正熙统治时期的韩国,不再用“朴正熙集团”,代之以“朴正熙政权”。“政权”一词较为中性,比“集团”更软化。
与此同时,对朴正熙统治时期的功绩,也披露得越来越多。比如我们熟知的“亚洲四小龙”,韩国是其中的重要一员。根据不同的算法,朴正熙执政的18年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大致在10%-19%之间。而他上台前,这一数字为4.4%。国际上将朴正熙统治时期经济上的飞速发展称为“汉江奇迹”。
进入21世纪后,官方对朴正熙统治时期经济上的发展持肯定态度。例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后,中研室、中农办、财政部、建设部、人民银行和贵州省曾联合组团到韩国考察“新村运动”。
“新村运动”是韩国自1970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的农村改革计划,一直持续到朴正熙遇刺,贯穿整个1970年代。韩国之所以能够有“汉江奇迹”,跻身亚洲四小龙,以至于成功举办1988年汉城奥运会,都与“新村运动”有莫大的关系。所以直到2005年,中国想考察农村改革时,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到韩国研究“新村运动”。
朴槿惠(左)陪同父亲视察军队时的情景。
这次考察之后,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人民论坛》杂志发表了文章,总结了这次考察的成果。然而在这篇名为《韩国“新村运动”启示录》的文章中,总结了韩国的种种改革先进措施,却独独没有提到那次改革的“总策划”朴正熙。彼时韩国正处在朴正熙的独裁统治之下,独裁当然不是好事,但也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任何大型改革皆出自他手。提“新村运动”而不提朴正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郑新立副主任的这篇文章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官方态度:对朴正熙治下,韩国经济的发展高度肯定,但对朴正熙这个人避而不谈,对他个人也不持肯定的态度。
朴槿惠上台后
称朴正熙是促使韩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人物
朴正熙真正在中国官方媒体上“洗白”,是从他女儿朴槿惠当上总统以后。2012年,60岁的朴槿惠当选为韩国第18任总统,距她父亲遇刺身亡过去了33年。
这并不是朴槿惠第一次入住青瓦台总统府。1974年,朴正熙遭遇到他生命中第N次刺杀,虽然他本人第N次逃脱了死神的追逐,但他夫人、朴槿惠母亲陆英修在那次刺杀中身亡。当时朴槿惠22岁,身在法国留学,得知母亲遇刺的消息后,结束学业回国,开始担起了“第一夫人”部分职责,随她父亲出访和接待外宾。五年后,她父亲也遇刺身亡,她也暂时退出政坛。
朴正熙与陆英修夫妇合影。他们二人于1970年代相继遇刺身亡,使韩国人民对朴槿惠充满了同情。
1997年她复出政坛,此后一直在为成为韩国第一位女总统而努力。最终成功当选,除了个人能力外,还有三件可称杀手锏的武器:终生不婚、父母双亡、父亲政绩。
终生不婚,可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且未来不会有“官三代”的问题;父母双双死于刺杀,能获得巨大的同情分。这两项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三点:朴正熙的政绩。
当了18年总统,如果不死还会一直当下去,独裁的帽子肯定摘不掉。但各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韩国人民至今还念着朴正熙的好处。据2004年韩国盖洛普“韩国人最喜欢的历届总统调查”,朴正熙以48%的支持率居榜首,排第二位的韩国人心目中的“民主斗士”金大中,支持率仅为14%。
数据上也是这样。1961年朴正熙上台时,韩国是个比朝鲜穷的国家,而且穷得多。那一年韩国与朝鲜的年产煤量、发电能力、化肥年产量、水泥年产量与粮食产量依次为:590/1200(万吨)、20/116(万千瓦)、3.8/86(万吨)、51/207(万吨)与600/220(万吨)。只有粮食这一项韩国高于朝鲜,因为韩国本来就是朝鲜半岛的农业区。⑧而朴正熙遇刺身亡的1979年,韩国早已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汉江奇迹”的诞生地。
作为一位搞经济很有一套的独裁者,朴正熙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勤俭。中纪委监察部在2013年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中讲到朴正熙勤俭的一个例子。朴正熙执政时,有一次与一位外国军火商在总统府谈判。当时天气很热,军火商看到朴正熙用扇子降暑,拿出一大沓美元,建议“安装空调吧”,朴正熙却表示,“折合成武器给我们吧”。⑨
能带领人民致富,自己又勤俭节约不贪腐的领导人,得到支持也就不奇怪了。朴槿惠的上台,很大程度上是靠着父亲的影响力。而在上台后的亲华表现,也加速了中国媒体对朴正熙评价正面化的速度。
朴槿惠与普京9月3日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大阅兵。他们也是当天受到最高礼遇的两位外国领导人。
《环球时报》是行动得比较早的一家媒体。2012年12月20日,朴槿惠正式当选韩国总统。两周后的2013年1月4日,《环球时报》就刊登了一篇题为《朴正熙“铁拳”反腐:官员住豪宅包二奶统统清除》的报道,较为详实地记录了朴正熙的反腐功绩。甚至连军事政变夺权这样的举动,也被描述为“高举反腐大旗发动政变”。对朴正熙本人的清廉,也是着墨甚多:“朴正熙个人清廉而又严厉的特色,使得处于军政府体制下的韩国,在反腐败的过程中,有着比民主政府更高的效率,在他掌权前期,韩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清明局面。”⑩
2013年7月,中国大陆第一本正面描述朴正熙的传记《总统:朴正熙传》也正式出版。本书由朴槿惠亲自授权与推荐,可以想见其内容必以赞颂为主。
近年来,中央着力打造“中国道路”的概念,朴正熙在韩国的经验也在被借鉴之列。2015年8月,《人民日报》发表《中国道路彰显自主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一文,文中说:“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坚持自主发展道路取得了成功,包括部分中东欧国家和屈指可数的东亚几个国家和地区。以韩国为例,促使韩国经济腾飞的关键,是朴正熙时期推行的国家自主的经济发展计划。”⑪这可视为官方正面肯定朴正熙在经济方面取得的功绩。
注释:
① 摘自《人民日报》1963年3月1日第5版。
② 摘自《人民日报》1966年2月21日第3版。
③ 摘自《参考消息》1966年2月18日。
④ 摘自《人民日报》1970年12月4日第5版。
⑤ 《朴正熙集团欠外债竟达五十一亿多美元》,摘自《人民日报》1974年3月5日第5版。
⑥ 《南朝鲜人民反对朴正熙集团的斗争不断高涨》,摘自《人民日报》1975年3月4日第5版。
⑦ 《朴正熙血溅宫井洞》,《公安论坛》杂志1989年第1期。
⑧ 数据来自史哲、陈斌:《没有朴正熙,就没有现代韩国——自由威权与韩国转型》,《南方周末》2014年11月20日。
⑨ 《韩国总统以身作则节约能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3年8月11日。
⑩ 金点强:《朴正熙“铁拳”反腐:官员住豪宅包二奶统统清除》
⑪ 张胜军:《中国道路彰显自主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人民日报》2015年8月7日第7版。
▌腾讯文化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