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对分布于五区的5000个90后孩子进行了调查,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此外,还有5000个家长也接受了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孩子们最害怕的不是父母师长的拳脚,而是“言语暴力”,一句“很笨”、“累赘”比任何惩罚都让孩子们更恐慌。“言语暴力”让六成左右的孩子遭遇与父母的“情感荒漠”,他们感觉自己没有被父母关心过。
小张今年读初二,成绩中下。她最怕的就是妈妈带她到亲友家去,因为一见了面,妈妈就会列举她的缺点,如不按时完成作业、数学成绩差等。而自己的点滴进步却从得不到妈妈的表扬,她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自卑感。小张还清晰地记得,从小学四年级起,妈妈就喜欢用“成语接龙”的游戏考验她,但最终,无论能否接上,她都得不到妈妈的夸奖。
“记得有一次,我妈妈说到了‘龙腾虎跃’。‘跃’字打头的成语本来就少,加上我的语文知识很有限,我想了3分钟才想起‘跃跃欲试’。当时我内心很兴奋,以为终于接上了,肯定会赢得妈妈的夸奖。但是,妈妈说出的却是‘你怎么接得这么慢啊!’我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现在考试成绩就算有进步,也不敢跟妈妈说,反正怎么都是被说的。”
玫瑰小学五年(4)班常欢宁也有相似的遭遇:“我爸爸的脾气很躁。如果我表现不好,他就会骂我,有时还动手打我。就算我表现好,他也不会表扬我。我要上很多补习班和兴趣班,很少有时间休息和玩耍。当我古筝弹得不好时,爸爸就会在旁边唠叨,拿眼睛‘横’我,这是我最怕的。挨训后,只得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抱着布娃娃哭,希望爸爸多表扬我。妈妈虽没多少时间管我,但每天给我做饭,还会抱抱我,我觉得很亲切。”
小张和欢宁的遭遇,在佛山的家庭中很普遍。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生子女中,有受过父母大声责骂的占40.98%,遭受过父母不关心经历的占7.23%,被父母说“你是捡来的”等令人害怕的句子的占10.55%。
而作为初中生,被父母责骂、感觉父母没有关心自己的比例都上升了,初中生超过6成,为60.73%,高中生也有58.42%;被父母说是“包袱”、“累赘”、“多余”的,也有上升趋势,小学生只有占4.96%,初中生则上升到12.03%。
报告总结,低年级的小学生遭受的暴力以肢体接触类的硬暴力为主,初中生则以语言上的软暴力为主,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则是言语上的软暴力和行为意愿类暴力为主。
而家长对孩子言语施暴的原因,小学生和初中生大致相同,多为“不听话做错事”,以及“学习成绩不好”。
专家认为,小张和欢宁遭遇的“软暴力”与体罚式暴力不同,软暴力使用的手段“新颖别致”,家长不需“动手动脚”,只需“亲自动口”。但它的伤害力甚至超过肉体上的折磨,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
家长不经意的“软暴力”行为怎样避免?佛山市少年儿童权益保护调研课题组副组长李伟民指出,父母首先要反思一下对孩子提出的过高要求是否合理,然后要面对现实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从而让孩子不断地从成功激励中慢慢走上更大的成功。
首先,否定词要少说。比如“不许淘气、不要玩沙子、不能晚回来、不可以看电视”等,家长不断地向孩子亮起红灯,可是准许干什么,家长却不说。
其次,挑剔词少说。许多家长不停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随时随地挑出来进行施教。其实消极的词语是一种“负信息”,由于过度强化孩子的弱点,最终只会让孩子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
第三,限制词少说。“应该、必须”是一些表达主观愿望、主观想象的词,父母用这些词强调的只是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忽视了孩子的客观存在,用一种强硬的态度让孩子进入某种规定的位置,并按家长的设计“修剪”孩子,其结果,孩子常常陷入不明就里的盲动、盲从之中。
本文来源于网络,有删减
--------里好,伦家是条分割线啦--------
A2Z英国英语学校
咨询电话:400-024-8882
地址:
市府校区:沈阳市和平区市府大路187号(北市家园南门对面)
三好校区:沈阳市和平区南三好街7号22门四楼(三好桥北广发银行楼上)
喜欢我们的朋友,可以在文章标题的下方找到一撮小蓝字,写的是“A2Z英国英语”,用力一戳(贴了钢化玻璃膜的iPhone6plus用户如果使足全力戳可以得到独享裂痕大礼包一份),在弹出的界面上找“关注”两个大字,点击关注。
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普及一个小“姿势”:如何扫描自己手机屏幕上的二维码
1.把二维码图片保存到手机
2.打开微信的“扫一扫”功能
3.点击右上方三个点的按钮,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4.选择刚才保存的二维码图片就可以了
现在比较先进的手机,如:iPhone6之类的,长按图片就会有“识别图中二维码”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