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一直是中国医改最棘手的难题之一,而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资源过分集中在一线城市更造成了全国病人蜂拥至上海、北京这种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近年,去美国看病悄然成为部分中国人的选择。然而美国在医疗体系上与国内有着巨大的差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中美医院的差异
美国的医疗机构大致分为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以及私人诊所。跟中国不同,美国人看病大多数去私人诊所,看的都是私人医生,只有急诊才会去大医院。
美国的私人医生一般包括,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家庭医生类似于全科医生,同时也相当于病人的初诊医生,通常经由家庭医生诊断后决定是否有必要转到专科看病。一般头疼脑热的病都由家庭医生负责,而家庭医生的挂号费也会比专科低一些。
美国医生不隶属于医院,医生和医院是协作关系,绝大部分医生都有自己的私人诊所,同时再和几家当地的医院合作,只有在执行手术时才会需要到医院去使用里面的设备资源。分工极细的私人诊所,扮演着医院“门诊”的角色。通常在各个社区都能看到许多私人诊所,这种医疗体系为科学分流病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中美看病的差异
中国人看病特别讲究大医院、大专家,这与国内实际医疗环境因素分不开。
美国人不在乎医生是否有名,而更关心医生的资质。在他们看来,拥有同样行医资格的医生水平都是相当的。
美国医生获得行医执照非常不易(至少需要10年以上),以癌症病医生为例:一个立志成为癌症专科医生的学生首先要过五关斩六将地通过医学院种类繁多的面试和考试,顺利入学后,须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才能获得医学学位,此后,要在指定的一些医院继续进行3年住院医师培训。培训结束后,方有资格参加医生从业资格考试,考试通过后,还要再进行三到四年的培训,之后还要到非本单位的指定国家级专科医院做一到两年的进修医生以及住院医生,这样通过考核后拥有专科行医执照,才能成为专科医生。如此严格漫长的培训使得美国医生不仅训练有素,较之其他国家的医生更显学术和严谨。
所以在行医过程中,医生通常对待自己的工作都会认真负责,而且每年必须完成一定的研究和工作量,才能避免资格被取消。
此外,全美各地医生的医疗水平基本持平,大家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训练,同一个标准治疗病人,大城市与小镇、大学医院和专科诊所并没有明显差异。
对于意向赴美就医的患者,不妨转换就医观念,以美国人的方式来看病,即看病先“找医生”而非“医院”。
首先,美国疾病治疗是标准化的,不同医院,不同医生针对同类疾病使用的都是标准的治疗方案,效果基本一致。除了新药或新技术的临床试验,每家医院各有不同,则另当别论。
其次,在美国,医生才是整个医疗过程的主导,医院也需要依靠医生推荐病人来增加收入。所有的检查并不需要依附于医院,只要是美国的私人诊所都可以作,因为所有的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都是商业化的。作为私人医生,可以介绍自己的病人到甲医院作手术,到乙医院作放疗,到丙医院作新药临床试验,以此博釆众家之长。而医生与医生之间,借助美国完善的转诊系统,可以突破区域限制,实现广泛深入的联系与交流。医生可以介绍自己的病人给其他医生,接受更进一步的治疗或者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