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公布的澳洲家庭收入与财富数据显示,贫富差距在过去两年内进一步扩大。全澳最富有的20%人口平均年收入增长了7%,相反,中等家庭同期的收入只上涨了1.3%。
因为政客们用澳洲中产阶级或者普通家庭来为自己的经济政策辩护,所以澳洲的收入中值是一个重要的数据。
不过,要区分谁是富人,谁是普通人,常常取决于政客是在慷慨解囊,还是在勒紧裤带。
例如,艾伯特总理今年早些时候为其幼托补贴政策辩护时指出,在悉尼这样的城市,家庭年收入18.5万并不算特别高。
澳洲统计局每两年一次的调查显示,2013-14年家庭税前收入中值为$80,704。家庭税前收入的平均值为$107,276。
但是这些数字有些许误导。
从数字上看,如果你的家庭收入超过了$80,704,那么你已经打败了全澳一半的人。但是这个数字并没有反映出家庭人口。
税前收入的计算方式是把一家五口和单身人士一视同仁。所以如果你是单身,并且年收入在8万元,那么你的收入显然要远高于同样收入但是有两大三小的家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统计局采用了“等同”家庭收入的概念。这个方法得以让我们能够把各类家庭进行横向比较。
具体的方法是,首先看可支配收入,其次考虑家庭规模。一个单身人士每周1000元的收入,在这个计算方式中,等同于一个单亲家长抚养一个孩子每周1300元的收入。
调整公式后的单身人士每年可支配收入的中值为$42,836,同样的中值对于一家四口的家庭来说是$92,056。
不过要反过来计算你需要多少税前收入来达到这个中值水平并不容易,假设你只靠工作挣钱,完全没有任何政府福利的话,而这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不过,对于单身人士来说,在缴纳税金和Medicare税之后还剩$43,836的话,那么其税前收入差不多需要$53,800。
对于只有夫妻两人的家庭来说,计算更加复杂。假设夫妻双方的收入比为70/30,那么一方需要税前$85,900,另一方要赚$30,000,才能达到$65,754的可支配收入中值。
有趣的是,有两个12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如果停止领取任何家庭税收优惠A项,收入为$109,427——低于家庭收入中值。
如此说来,18.5万的家庭收入,在全澳25%高收入的家庭当中,已经算很高的了。
2009-2012年的金融危机对富人打击最大,因为他们更多地依赖诸如股票分红等收入来源,同时高薪职业的波动性也更大。
但是在2011-12和2013-14,富人的收入增长最多。后两年的高增长实际上逆转了由金融危机促成的贫富差距缩小。
经济繁荣时期中,澳洲的基尼系数从2003-2004年的0.306上升到2007-2008年时的0.336。
澳洲贫富差距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而是因为富人更富,但普通人的收入停滞不前。
近两年来较低的收入增长意味着收入中值几乎没有上涨。
在1994-1995年,家庭收入中值是底层20%家庭收入的2.23倍。20年后的2013-14年,这一比例为2.25倍,几乎没有变化。与之相反,在1994-95年间,最富20%的人口的平均收入是家庭收入中值的2.13倍,如今的比例是2.42。
随手拍,随手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