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微说 ☜
虎妈用她专制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两个哈佛大学的女儿;而作者用她温和放养的方式把四个性格迥异的孩子送进三个到伯克利。
作者佩服虎妈的魄力,赞叹她所获得的成就;但是她要澄清,并不是每个华人母亲都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华人也有更加温和和充满幸福感的教育。
作者介绍:
现职: (current position and licenses)
美国InterTax 会计师公司负责人
美国会计师 、税务师
学历:(education)
税法硕士(M.S.Taxation)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新闻学士(B.A. Journalism)
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
著作:(publications)
专栏作家:作品散见「世界日报」、「美国通」杂志等。
书籍:(books)
1 绿卡与税 -- 投资和移民美国的节税之道
2 爱与钱 -- 家庭理财和节税之道
去年在华尔街日报读到「虎妈的战歌」一书的节录时,我的第一个感想是:「哇!这是华人妈妈的教养方法吗?」果然,这篇文章马上引起论战,该书也成了畅销书。前阵又读到「虎妈」为自己严厉的教育方法的新辩解,说这种教育方法可以训练子女独立,对五到十二岁小孩比较有效。也宣称这方法不适用于中国的社会,自己对上大学的「虎女」已完全放手。虎妈似乎已走上「修正主义」之路。
蔡美儿对美国的教育环境和自己的孩子承受风雨的能力没信心,怕孩子受不良的影响,所以两个孩子从小每天的生活细节,都在她的安排和控制之下,虎妈这种巨细靡遗的教养方法,可称之为「圈养」,最新的企业管理名词叫微观管理 (micro-management)。她的成就非凡,两个孩子都上常春藤盟校,音乐造诣高到可以在国家音乐厅表演。她的这些成就,我只能赞叹,但绝不鼓励人人跟风。
虎妈在文章中还以离世的苹果创办人乔布斯(Steve Jobs)为例,说虎妈的教育就是要训练像乔布斯那种特别努力、有冲劲、和毅力的人。我很尊敬乔布斯,他的成就无人能比。但虎妈显然不了解,乔布斯不是虎妈养出来的。他被亲生父母抛弃,由一对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夫妇收养。为此,他一直到死都不原谅、也不认自己的亲生父亲。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期是很悲惨的,大学也因为没钱而休学,但他还是留在学校旁听,他没拿到学位,但他免费学到他想学的知识,例如书法之美,对他注意计算机的文字美感有很大的帮助。他经过很长的心理挣扎和流浪,最后靠佛教来放空自己,也用迷幻药来纾解自己,才稳定了人生之路。
乔布斯没有虎妈的「圈养」,他是只被丢弃在野地自生自灭、幸存下来的异兽。他的坎坷人生造就出他的创意、毅力,和他的成就,但这不是母教的结果。我要谈的是母教,比较虎妈的「圈养」和羊妈的「放牧」有何不同。
西方的家教有自由和保守派的不同风格,华人的家教也有自由和保守之分。虎妈一书最大的问题,是把严格管教子女的华人母亲归类为华人母亲,把西人的母亲和自由派的华人母亲归为西人母亲。这种二分法和归类法,本身就缺乏逻辑。加上她对严厉管教女儿的亲身描述,让人容易把她自己那控制型的教育方法误认为是一般华人母亲的管教方式,造成西方人对华人母亲都是「虎妈」的刻板印象,就像一般人对「犹太母亲」的刻版印象一样。好多华裔孩子就常被问到,他们是否为虎妈管教下的「产品」。
我的背景和蔡美儿有点相似,我们的先生都是教授,我们都是带着孩子在美国辛勤奋斗的职业妇女。她是律师转教授,我是执业的会计师。不同的是,蔡美儿是第二代华人,在美国长大和受教育。而我则是新移民,在台湾长大后来美国留学。一般认为,第一代东方母亲比第二代教子女更严厉,照理虎妈应该是我,而不是她。莫非是她自称属虎,有虎妈严格控制的个性,她在书中一再挑战美国的的教育方法,再三批判给孩子自由和自信的原则。我正好属羊,坚信「羊妈」胜于虎妈。母亲要像只「领头羊」,带领羊群走向安全的水草地,而不是像老虎般控制子女。母亲的责任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引导他们的人生的大方向,有自信的孩子,自己会选择,自己会奋斗。
尽分随缘儿女才会独立
我来美国留学、创业和教养四个子女。因执业的关系,也提供客户的家庭和财税问题的咨商,我对移民面对的经济和文化冲突有很深刻的体会,在拙著「爱与钱」一书中,除了谈家庭理财节税外,也分享了很多理家和教养子女的经验。其中一段用牧牛来比喻教养子女:
…养小孩就像牧牛一样,你可以把牛养在牛圈里,每天花时间亲自照顾牠、喂牠,容易养出肥嫩但经不起风雨的牛只。你也可以把牠放在一个安全的水草地,让牠们自己去寻找食物,可能养出更精壮的、耐得住风雨的牛只。母亲的责任,不在于替子女做多少工作,而在于引导孩子人生的方向,培养他们的眼光、气魄和梦想,有信心的孩子,跌倒会自己爬起来。…
这段文字总结了我30年教养子女的经验。教养子女到底用放牧或圈养好呢?「尽分随缘」就好。佛家在「随缘」之后加个「尽分」,但我比较喜欢把「尽分」放在前面,教养子女,母亲先尽了分,后随缘放下,儿女才会独立。
什么是母亲应尽的「分」呢?分,就是母亲对自己角色和责任的认定。我相信每个母亲都想尽分,但每人对自己的「分」的认定却不尽相同。这个不同,来自信仰和文化,来自母亲的自信心,和来自对生命的体验。怎么做才能「适分」,才不会「少」和「多」呢?
儿女是资产还是负债?东方人有和子女前世相欠债的观念,所以子女是债,需要此生无尽的努力,才能偿还几辈子相欠的债务。这种观念容易流于溺爱子女,让他们予取予求,不求独立。另一个观念是养儿防老。这种观念之下,儿女是资产,教养子女是投资。这个观念容易流于控制子女,造成虎妈风行,狼爸出现。西方圣经上说儿女是耶和华所赐产业,因此,儿女是上帝赠与的资产,所以父母也应可控制子女。但圣经又记了乔布的故事,上帝把乔布大量的田产、子女和健康全部取走,后来又全部归还给他。这个故事教导父母,儿女是耶和华的,不是他们拥有的,他们只是受托人,要尽的只是善良管理人的责任。美国法律就是在这个观念下定的,孩子过了18岁就独立,父母的责任就了,不必管,也不能管。
新移民母亲在美国教养子女,面对这两种文化的冲击,自己须要先调适,先深刻了解东西文化的优缺点,培养对自己的信心,不要人云亦云,看不起西方的教育方法,或是全面放弃东方文化的优点,才能在东西方两者之间取其长,做到「适份」,在美国养出快乐、有创意、且有成就的子女。
生命体验影响教育方法
很多励志的书,都教人从生命的尽头往前看自己。一个母亲的生命体验,和对人生的看法,直接影响教育子女的方法。蔡美儿在虎妈一书末了,说她妹妹的癌症让她对生命做了省思,也改变她教女的方法。我很能体会她的说法。我19岁时,父亲在自营工厂因触电身亡,让我看到乔布故事的实景:他走时未带走任何事业、田产,爱妻和子女,只让年纪轻轻的我面对生命的无常。先父过世后我学佛,让我对人生的金钱、名位、和财富比较放得开,也学得了「尽分」和「随缘」。教养子女,我只要「尽分」,子女是否有成就「随缘」。
先母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生长于一个五个兄弟姊妹的家庭,先母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放牛吃草」。我也学着母亲,用放牧的方法教养我的四个孩子。这个方法,套句企业管理用语,就是「宏观管理」(macro-management)。也就是用随机式领导 (contingency leadership):随子女的能力、性向、和兴趣来教养。而不是用强制性的手段。
我返校读书时,先生刚念完博士,初任教职,为取得终身职而忙。「放牛吃草」的教养方式,让我们能度过艰难的日子,也让我一面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一面念完税法硕士,并且通过美国和台湾的会计师执照考试,从零开始创立自己的事业。我如果当年没有「放牛吃草」,而用虎妈微观调控(micro-management)、巨细靡遗的教养方法,自己早就「过劳死」了。
谈完尽份,谈随缘。缘有内外,以「放牛吃草」为谕,内缘就是牛,也就是孩子,他们的天资和个性都不同。外缘就是放牛吃草的水草地。
我的「随缘」教养法,简单可用车来比喻我的四个孩子:
大儿子像一台探月车,在太空漫步。他从小问题满脑子,答都答不完,但也因此常心不在焉,难以控制方向。他为了传教而休学两年,大学时那门课成绩不够好,就再念一遍,原是念政治,又转念经济,结果大学念了五年。好在杨百翰大学是被评为全美最物超所值的大学之一,大学评比排名高,学费比公立大学还便宜,所以也没损毁我的荷包。他很幸运,一毕业就到联邦政府工作,学以致用。白天做公务员,晚上利用老板(联邦政府)补助的学费,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念应用数学硕士班。他买了共有公寓(condo),自住兼做房东,每天坐地铁上班,过着单纯的教会、工作和读书的生活。他32岁还是单身,最大的志向就是念博士。做为母亲,我也曾试着要拖、要推、要拉,想让这车行得直又快,但成效有限。最后我体会到,他的人生步调虽缓慢,但很稳定,这可能是对他最好的人生之路。
老二是女儿,她像一台跑车,速度快,还可以顺便「载」其他兄弟和妹妹。我念书和工作忙,平常都靠她和保母帮我照顾小弟妹。表面上,她是华人移民第二代的「样板」:小学跳级,16岁念柏克莱加大,23岁拿到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在当律师。实际上,她从小就是个小妈妈,极爱孩子。从小梦想做个公主,能和王子有个美丽的婚礼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她22岁就结婚,29岁就已是两个小女孩的妈妈。她和哥哥散乱多思的个性完全相反,手上有三个计划手册:年历、周历、和日历都填得满满的,做每件事都经过仔细计划,有条不紊,所以效率高,从小就不用我操心。
老三也是女儿,她像越野车,不是开在马路上,而是开在野地。坐在这部车上东摇西荡,心惊胆跳。因为车不知道要走向何方,也不知下一站要停那里。但常在「山穷水尽疑无处」时,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她初中当校刊主编,写了一篇文章批评学校所有时钟都不走,惹得校长当她面暴跳如雷,但不久全校的时钟都会走了。刚进高中不久因一篇文章用字过深,引起老师怀疑抄袭,闹到校长那里才获得平反。当学校报纸总编辑有板有眼,也让她进了柏克莱加大。大学时我每次问她要主修什么,得到的答案都不同,到最后是主修传播和公共政策。她从没给我看成绩单,都说成绩普通,没想到毕业典礼上,她以荣誉学生毕业。在经济不景气声中,还没毕业就被「雅虎」聘用。我终于体会,越野车是不会受「后座驾驶」指挥的。
老四是儿子,他像轿车,是属于丰田Camry型的,开起来平稳,省油省电,而且不必花精神保养。他言语不多,讲话也慢条斯理,「黏牙带齿」(客家话形容一个人口齿不清),看起来内敛而平凡,但爱讲冷笑话,很幽默,很能接受建议,也总是为别人想,对穷人和弱者特别有同情心,也因此能从各种服务中学习领导能力。他在姐姐的鼓动和指导下,在高中从班代、级代表、一路竞选,当到学生会主席。大学在柏克莱加大主修机械工程。他也为了传教而休学两年,到香港传教刚回来,在传教期间,也是继续担任领导职位。
就像坐不同的车,30多年来,我跟着每个孩子经历不同的挑战和磨练。不论是探月车、跑车、越野车、或轿车,每种车的车性(型态、功能、速度、和耗油量)都不同,四个孩子也是一人一个性,天分也不同。做个母亲,我需要学习随车性踩加油器和煞车,让车子能顺利跑。如果把探月车当跑车开,那一定把车弄坏。如果把跑车当探月车开,那么一定超速。如果把越野车当丰田车开,那就埋没了越野车,也见不了新天新地。四个孩子没有一般虎妈引以为傲的成就,但幸运的是,每部车都照自己的速度,向自己的目标走,没有人挡路,也没有人硬推或拉,偶而须救火,但都快快乐乐。
我们家人偶而会在聊天时讨论,一个人的成长到底靠天生(nature) 还是教养(nurture)。孩子们常用他们的优、缺点开玩笑,说:「谢谢您们赐给我的基因。」同样父母生养的兄弟姊妹,天生的性格却南辕北辙。例如,我家老大和老二接受性向测验,每个项目的结果都是相反,他们走的人生路也不同。
谈完我家的牛(车),再谈放牛吃草的草地。牛是不能随便放的,要准备好草原,也要有安全措施,否则牛不是养不大,就是在暴风雨中迷失了。放牛的草原有三个区:家、学校、和教会。
草原第一区是家。和一般留学生家庭一样,我们都经历了在新天地十年奋斗的过程,因为买不起真圣诞树,我们家的第一棵圣诞树是包装纸剪的。因为舍不得买新玩具,我们曾是车库拍卖的常客。但我们一直享受美国最丰足的精神生活:读书。我在孩子刚懂事就陪他们认字读书,而且从读闲书(故事书)开始。美国的强大,从图书馆开始,不只图书丰富,借书也方便,每次一借就是一箱。我对美国风俗文化的了解是从陪孩子读故事书学起的。孩子们在一本一本的故事书中,不只学会了读和写,也了解美国的文化和做人处世的道理,长大后反而成了我这方面的导师。我们要孩子回家自己念书和做功课,不懂得才来问我们。我们坚信睡眠是最重要的,我们只催小孩上床,不让开夜车。因为有兄弟姊妹日夜相处,他们从小就学会大带小,学会彼此照顾,彼此竞争和礼让。不论生活、就学、找工作,婚姻和交友,他们有问题先找兄弟姐妹解决,不能解决的才来找妈妈。
草原的第二区是学校。我们也学孟母三迁,在旧金山好学区买了房子,事实证明这是此生最好的投资之一。我们买了房子搬家后,大女儿又要被载(bus)到原来的学区小学上学。我带着刚会走路的小女儿,挺着怀老四的大肚子,天天跑旧金山教育局争论,磨了一个礼拜,终于见到教育局副局长。我把她的资优生认定书给副局长看,并说明她已在原校跳级一次,需要程度相当的同龄孩子一起学习,不愿再让她跳级。而且,我说如果不能上学区学校,每天都要很早起床等校车,我须要把弟妹吵醒,陪她等校车。我只有申请「在家上学」(home schooling),自己教她。副局长被我说服,打电话给学区小学校长,校长才同意把学生重新分班,腾出一个位置给大女儿。因为旧金山有兄弟姊妹上同一校的规定,老三和老四也顺理成章上了好学区的小学。这是学校有中英双语班,两个小的因此有机会从幼儿园起就学中文。
有些人认为旧金山太自由,公校也不够好,不够安全。但我和先生认为念公校比较能认识美国各社会阶层的文化,经济负担也较轻。而且旧金山卧虎藏龙,好学区的公校生素质不会输给私校生。四个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念公立学校,不只学费,连书费和杂费都是用我们纳税人付的税金。我在他们大学选校时表明,在美国,十八岁就是成年人,大学学费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但我们会「赠与」他们加州州立大学四年的所有费用,他们要念私立大学,多出部分要靠奖学金和自己贷款。结果他们四个都选学费便宜的教会大学和柏克莱加大。现在经济不景气,多少父母和年轻人被学生贷款压得喘不过气,但我们的孩子因为念便宜的本州岛州立或自己教会的大学,毕业时都无债一身轻,可以不必为学生贷款折腰,也能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工作。
草原的第三区是教会。虽然我们一家人信不同的宗教,但彼此接受, 并在精神和物质上支持彼此教会的活动、十一奉献和传教。孩子心中有神,精神比较稳定,也不会去沾烟酒、磕药、和乱交朋友,有了这道安全网,我们可以放手。孩子们也知道,他们可以在外闯,但有问题可以回来找妈妈,妈妈会帮助他们解决。我平时放任他们,但在孩子的每个人生的重要阶段,如选学校和买房子等,都先做财务和风险分析给他们听,帮他们提供意见,让他们自己去做选择。
新移民在文化冲突下教育子女,比一般美国家庭困难。不论用开车或放牧来比喻母职,引导,提供丰富、安全的草原,让他们能自由闯荡,是母亲所要尽的份。
蔡美儿在「虎妈的战歌」中详述和女儿的争战,但挑起争战不同于面对挑战。家不应该是个战场,而应是个避风港。母亲也不须要唱战歌,只要安静沉着,像海港的灯塔,静守着港口,指引孩子的人生方向。也像避风港的防波堤,静静地伸着双手,让孩子在人生航路上遇到波折时,有个回归和停泊的地方。
请关注微信号:ttl708
分享是一种传统美德
关注TTL是一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