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主流财经媒体《商业评论周刊》近日援引一则来自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调查报告称,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经迎来全新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正在将旗下的核心技术研发与科技创新部门,从人迹罕至的偏远郊区向中心城区转移,以期促进人才交流,增进企业间合作,更好地融入企业生态圈,整合资源,扩大价值。报告将这种互补性明显的新型城区模式命名为“创新城区”。
报告引用美国科技巨头“谷歌”为例,称在过去的10年里,谷歌的技术研发以及产品开发项目,都是在硅谷进行的,在传统的产业布局下,出于对核心技术的保密,以及降低租金成本,获取广阔厂房用地的综合考虑,这成为了众多企业的共同选择,由此也构成了人们对于类似硅谷这样的高新产业园区的印象——人迹罕至,交通不便,不重视生活质量,无法满足员工关于住房,生活以及娱乐的复合需求。
然而,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转变,在美国,在欧洲,都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公司,摒弃了以前孤立存在的园区模式,转而步入城市的闹市区,在为员工提供都市生活的便利同时,也完成了从技术研发,到企业孵化,再到逐步推广等多项工作的整合。
例如,谷歌选择在伦敦科技城以及纽约市的知名艺术园区切尔西区开设分支机构,这些地方都属于城市的中心地段。在美国最繁华的亚特兰大市、坎布里奇市、费城等地的市中心,你都能发现,尖端的科研大学,医疗中心以及高新企业群,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型的创新城区,便是在这种将技术密集型公司集群渗透进入商业区域的过程中孕育而生的。
目前,这种新型城区模式已经遍布全球,涉及高新技术、生命与材料科学、清洁能源开发、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这种变革,反映出企业的管理层对于企业创新推动力的反思,即只有营造出更具有活力与合作性的生活工作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彼此间的沟通,最大程度地激发企业创新。因此,走进城市中心,变成了势在必行之举,而这对于商业地产来说,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实现高产值的,可持续的以及复合型的经济增长。
文章一经登出,便在业界引发广泛回响,澳大利亚商业地产投资专家、必思胜集团(Precision Group)首席执行官兼常务董事白尚恩(Shaun Bonett)对此深表赞同。
“早在5年前,我就出资成立了一家ASX300上市的技术公司iSelect,地址就选择在了创新城区中。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我们不仅享有了更大的办公用地和休息区,更获得了与其他企业更为紧密的联系。员工受益匪浅,他们能够在更加舒适便捷的环境中工作,进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为公司在人事治理方面提供了借鉴。”
白尚恩认为,创新城区这种新型的地产模式的兴起,绝非偶然,更确切地说,这不是一个新迹象。“如果你了解商业地产,你会发现,在过去的100年内,这样的区域一直存在着。”他说:“创新城区的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企业打造个性化的企业名片,培养成熟的企业文化的意图,通过这种布局,他们在控制办公用地成本的同时,可以为自己的产品提供更高的附加价值,打上个性化的烙印。”
此外,员工还会因此获得更加人性化的待遇,无论是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树立起的牢不可破的忠诚度,还是在企业各项工作的参与度上,都会有显著的提高,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隐形资产。
白尚恩说,创新城区的这股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它是基于企业对于市场的不断探索,对经营的不断总结之上所做出的合乎形势的选择,借由更加充分地接触市场,企业在应对市场的波动与变化时,能够更加地游刃有余,成竹在胸。
他说:“我确信,综合创新城区所体现出来的更加长久的租赁关系以及更加稳固的盈利能力,它将会成为下一个房地产投资的热点。”(陈奕冲)(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