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在由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和羊毛发展公司子公司国际羊毛局共同举办的“澳大利亚周·中国——尊享晚宴”上,一道用来自澳大利亚和牛做成的佳肴得到了很多与会嘉宾的赞美。
实际上,这道菜肴的大受欢迎代表的正是澳大利亚牛肉在中国越来越高的知名度与受欢迎程度。上海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自去年9月开始销售澳大利亚牛肉以来数量便节节攀升。而在整个中国,2013年的牛肉进口量达到了29.7万 吨,比2012年翻了两番,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牛肉占了一半左右,是中国进口牛肉市场中当之无愧的冠军。
澳大利亚牛肉的受欢迎程度当然是因为它的质量和安全性。澳大利亚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Vicstock首席执行官HaroldSim就对《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表示:“澳大利亚的牛肉和该国其他农产品一样,都是有很高的质量和安全性,随着中国人对于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视,澳大利亚牛肉在中国的市场需求会进一步扩大。”
从农场到市场
安全、健康是中国人对于澳大利亚牛肉的普遍认识。“澳大利亚是国际公认的没有主要牛只流行疫病的地区,包括疯牛病和口蹄疫。”澳大利亚肉类及畜牧业协会(MLA)中国区经理唐雪虹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
将细菌病毒与牛肉隔离开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归功于该国牛肉行业严格的监管措施。“澳大利亚整个肉牛行业,从农场一直到育肥场、运输、活畜交易市场及加工厂都要实施一体化项目和追溯系统。”唐雪虹表示,“这些项目和体系都在品质保障(QA)体系之下,是澳洲行业、政府和其他相关组织共同发起实施的。各个环节均受到独立的审查制度监督。”
也许位于悉尼西南230公里的McLenna农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更直观的经历。农场主Ian的几个孩子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看父母给自家养的牛“贴标签”,也许他们不知道这些标签就是澳大利亚政府在2005年为每一头家畜强制规定的“国家家畜识别系统”(NLIS)。
Ian的农场——以及澳大利亚所有饲养家畜的农场——会有一个由州政府颁发的8位数“财产识别代码”,他们家养的牛在出栏之前必须贴上带有他们农场“财产识别标签”的牌子。
Ian的孩子也许不了解这套“财产识别代码”不仅仅可以用来识别他们家的牛,也是他们父母生意的关键——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只有拥有“财产识别标签”的家畜生产者才能使用“国家贩售声明条例”,可以出售自己养的牛。
这一切都是“家畜生产保证”的要求,任何农场主都要在化学品使用和动物喂养方面符合一定的要求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澳大利亚政府每年会随机对“家畜生产保证”的安全标准进行审核,而Ian和其他澳大利亚的农场也会每年接受一次的审核。
这些只不过是澳大利亚牛肉“从农场到市场”的第一步。每年9月份是Ian家最繁忙的时候,因为这是他们家肉牛出栏的季节,即使是孩子们也会在这个时候来帮忙照看那些还未到出售年纪的牛。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牛并没有立即被送往屠宰场或加工企业,实际上,大部分在澳大利亚国内销售的牛肉和全部出口的牛肉都 必须经过育肥场这一环节——专业的人士在这里通过给牛喂养谷物,改变牛的饮食结构来改变肉质结构,使其能够达到不同国家的标准,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与农场一样,育肥场也受到了非常严格的监管。一套名为“国家育肥场认证计划”的方案通过对喂养和水质的严格控制来保证肉牛的健康。据悉,澳大利亚大约有700个经过认证的育肥场,其中大多数位于畜牧业和饲料行业发达的新南威尔士州。
类似的监测和追溯系统在肉牛走出育肥场后也会继续发挥作用:运输过程中TruckCare可以保证动物福利、肉品质量和肉品安全;而在活畜交易市场,不仅仅所有的交易都会被计入“国家家畜识别”系统,更有“国家活畜交易市场质量保证”计划来确保牛肉品质不会在这一环节出现问题。
到了最后的加工和运输环节,澳大利亚检疫检验局等政府机构也会加入监管的队伍,用诸如国家残留物检测、国际ISO等标准来保证肉质的安全:出口加工工厂必须监控加工过程中卫生和微生物指标;所有出口牛肉必须要在屠宰前和屠宰后接受兽医检查来确保产品适宜食用;所有的集装箱都必须按照澳大利亚检疫检验局的标准封存,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不得打开……
把握机会
一体化的追溯系统和多种标准的应用造就了澳大利亚牛肉的高品质,这也是中国人对澳大利亚牛肉趋之若鹜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澳大利亚牛肉对中国的出口数量在近几年有了大规模的增长,根据MLA官方网站上的数据,2013年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牛肉和小牛肉的总量为15.4 万吨,比2012年增长了371%。
如此大的增长速度似乎在今年受到了一点挑战,一方面,澳大利亚的旱灾导致本国的牛肉产量下降;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在大力促进中国本土牛肉行业的发展:其在2013年9月制定的《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旨在将中国的牛肉生产量从当时的630万吨提高到2015年717万吨以及2020年的786万吨。但是中国政府庞大的计划并不能阻挡国内对于进口牛肉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国内牛肉产量的恢复速度在近几年有所加快,但却没 法和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潘晨军说,“再加上国内中产阶级数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中国进口牛肉的数量仍能保持15%-20%的增长率。”
“15%-20%的增长率”对于已经是“中国进口牛肉最大来源国”的澳大利亚是个好机会,而如何把握这个机会将会是任何一个想要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的澳大利亚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澳大利亚有机牛肉出口公司Arcadian有机和自然肉类公司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一方面,它们的有机牛肉不仅仅带有澳大利亚牛肉安全、健康的标签,更是因为“有机”扩大了自己的优势,套用其CEO阿里斯特·弗格森(Alister Ferguson)的话来说,“我们关注中国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中国一些城市的环境不尽如人意, 那儿的消费者对于进口有机牛肉的需求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大。”
另一方面,Arcadian在与中方交流这一点上也颇有经验。鉴于中国在有机认证和检疫方面与澳大利亚有所不同,Arcadian邀请相关机构的人士到自己在澳大利亚的工厂、委托的屠宰场还有提供货源的农场参观,来亲自对自己产品的“有机”和“安全”属性做一个全方位的考察。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Arcadian成功取得了中国政府的授权并在2014年1月将自己的第一批产品运送到了中国。
Arcadian的例子政府正符合Harold Sim给澳大利亚牛肉(以及其他食品)出口企业的建议:“多和中国人交流,多到中国去看看,多请中国人来参观。”
需要澳大利亚人多交流的不仅仅是中国政府机构,还有中国本土企业,HaroldSim认为只有“有实力的本土企业才能帮助澳大利亚牛肉企业进一步开发中国市场”。因此,Vicstock选择了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来解决自己的谷物、牛羊肉运输问题; 而Arcadian则选择了近几年发展很快的有机食品供应商北京正谷公司作为自己在中国发展的合作伙伴……
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可以帮助澳大利亚企业更快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而在“与中国人交流”方面,牛肉出口企业并不是在孤军奋战,行业协会MLA一直都致力于在市场准入层面联合澳大利亚农林牧渔部门的相关官员促成和中方的互相了解,加深合作; 同时,该机构在贸易层面也会在中国参与多个食品类展会,将澳 利亚的出口商介绍给更多的中国贸易商,在遵循自由商业原则的前提下提供行业性的支持。
同样加入阵营的还有澳大利亚政府,4月中旬的“澳大利亚周·中国”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中澳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为此,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在这段期间马不停蹄地与中国领导人会谈,并希望能够在11月份习近平出席G20峰会时达成这一协议。
尽管到目前为止中澳自贸协定的前景还是个未知数,但在《中国经贸聚焦》记者的走访中,澳大利亚所有的行业,包括金融、农业等,都对这一协定的达成以及其带来的结果充满了期待。
“自贸协定的达成将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牛肉)成本的下降。”Harold Sim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成本的下降则会带来价格的变化。据悉,目前中国对进口牛肉征收12%-25%的关税,一旦这部分费用免去或下降,曾经被认为是“好吃但不便宜”的 澳大利亚牛肉则有机会走进更多中国家庭的厨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