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有关中国经济的五个神话

2015年12月04日 普华永道澳大利亚



最进对于中国经济困境不断深化的预测众多。麦肯锡McKinsey)发布了以下观点以反对这些悲观论调,并对其中五个常见假设提出质疑。

  • 中国一直在假装。中国出现危机的学说,关键指出了中国根本没有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也许是缺乏一个具有活力与竞争力的民营化结构,认为大部分的价值是由廉价劳动力和大量外国投资所创造的。

“在亚洲以及其他地区,许多中国的发展模式反映了其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经济体模式。高储蓄率、重工业和制造业的初期投资,努力引导和稳定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经济进程,例如,日本、韩国和台湾的政策处于类似的发展阶段。此外,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改革措施直接反映了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新政策旨在刺激高价值产品的出口,锁定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为私人投资者开放更多可以涉足的行业,以中产阶级收入上升为基础促进消费主导型增长。与这些改革同步,中国也正在加大反腐力度,自2008年已来政府没有采取大规模的投资支出。”

  • 中国经济缺乏创新能力。综合研究中心、学者和记者们都认为,中国创新能力弱,而这一能力则是现代经济的命脉。他们通常认为教育系统也丧失创造力。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最近的一项研究叙述了中国蓬勃发展的创新领域。通过创新提高许多制造商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创新是企业成功在行业内适应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的核心,所以像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和小米(智能手机)的数字领导者成为全球最大的竞争者。在研发(R&D)方面的大量投资—中国总体排名全球第二位 — 每年超过一百万个科学与工程毕业生正帮助建立科学和工程学创新的坚实堡垒。”

  • 中国的环境恶化到了有去无回的地步。中国满足于与这一多尘环境并缺乏财力来予以治理。

“中国花巨资进行治理工作。国家对空气污染预防和控制行动计划,要求减少煤炭的使用和排放,已拨款约2770亿美元投到污染最重的地区。”

  • 非生产性投资和不断增加的债务。中国经济从根本上是由过度建设所,即太多的道路、桥梁和建筑等所驱动。

“中国政府有充足的财力抵御危机。据MGI研究显示,国家债务仅占GDP55%的水平,大大低于西方国家。最近中国金融业的分析表明,即使信贷冲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糟糕的情况,中国金融机构也只将会在相当狭小的范围内遭到严重破坏。尽管增长会放缓,但整个经济机制不会失灵。”

  • 社会不公和被剥夺权利的民众威胁到社会稳定。尽管绝大多数人口从经济增长中受益,但因城市财富加速,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且城市区域内两级分化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必须担心的不仅仅是这一问题,城市间的不平等以及教育和医疗的贫乏也需解决。这些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由于西方的经济模式相似,这些地区与西方国家可能会找到卓有成效的交流机会。尽管其实现仍存在地区间的很大差异,中央政府领导人提出改进收入分配政策并创建一个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本文出自于麦肯锡报告Asia: Five myths about the chinese economy. 此文为中文译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意见。普华永道对信息的准确性不负任何责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