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智能硬件,其实没有统一的说法,我个人的理解,第一是传统硬件或者物件的智能化,比如说空调智能化、床垫智能化、枕头智能化等。第二是新型的智能硬件。
手机已经是一个有很多年历史的东西,现在我们在创造更多新的硬件,比如机器人就是一个新的物件,我们也在寻求取代或者分流手机功能的东西。
传统硬件或者物件放入智能芯片就可以智能化了,但是不够,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要联网,传统硬件的智能化,加上新型智能化的硬件,互联在一起构成了物联网。
在中国,物联网的概念讲了很多年,我认为讲得太早了,过去讲的物联网不是真正的物联网, 普遍的预测是到 2020 年,真正的物联网才全面爆发。 目前在什么阶段?目前主要是把 WiFi 模块放入空调、冰箱、洗衣机,让传统硬件具有联网的功能。智能家居的部署刚刚开始起步,所以是非常早期的阶段。
另外一个概念是云。此前我们探讨什么是家庭的中控设备,原来说是路由器,我认为绝对不是,今天很清楚了,路由器被抛弃了。中央控制器一定是新的硬件,成为中控设备要具备几个条件:
1.需求非常强烈,体验极好,刺激你购买。
2.有技术门槛,不易被别的产品集成,反而可以集成别的硬件产品的功能。
3.极大的资本推动。
而 WiFi 是一个通道,可以直接连到云端。
智能硬件的领域细分主要是根据应用场景和技术属性来区分,包括机器人与无人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健康、新交互方式、智能教育、智能运动和娱乐等。
其中智能家居的发展低于预期,有很多原因,我个人觉得从投资的角度来讲,那些智能家居公司除了做系统集成的以外,大部分没有核心技术,所以过去没有人愿意投资,但是谷歌完全把这个世界打开了,展现出一个新的机遇。
新的交互方式也特别重要,是未来诞生很多新型智能硬件的关键之一,有了这些新的交互方式,你会创造出一些新的产品出来。
为什么智能硬件热潮不断?热度的引领者永远是美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真是有钱任性,我们都看不懂。谷歌花 32 亿美元收购了一台有自我学习功能的智能温控装置 Nest,我们解剖了 Nest 的产品,没有那么神秘,谷歌为什么花大价钱做这件事?
大家知道谷歌是做搜索引擎的,最厉害的是它积累的知识库,目前搜索是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今后会有很多入口产生人的行为数据,这是一个入口带来的生意。谷歌抢占这些入口,搞自动驾驶汽车,搞机器人,今后即便手机消亡,还能有别的地方可以收集人的行为数据。 有跟人交互的入口,再背靠强大的人工智能产品,谷歌可以永远占领高地。
谷歌还联合高通投资了 Magic Leap,这家公司的产品还未面世时,估值就已经 45 亿美金了,它是“增强现实”技术的代表公司。
Magic Leap 展示的“增强现实”场景
用互联网思维来做智能硬件是颠倒的
华登国际投资过 GoPro、大疆无人机 、Rokid 等,其中 Rokid 是一家新的创业公司,它生产放在家里或者办公场所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Rokid 机器人
Rokid 无法行走,为什么还叫机器人?第一它有语音交互功能,第二它有人脸识别技术,它希望成为家庭智能化或者办公场所智能化的中心,其中的想象空间的确非常大。这个公司的产品还没开始卖,其价值就被投资人所肯定,而无人机公司大疆的估值已经 100 亿美元了。
还有一些公司,比如做手环的 华米融资 3500 万美元 , 咕咚运动 融资 3000 万美元,从投资角度看,这些公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估值?
1.大公司高溢价并购,大公司是业界方向的指引,对我们做投资和创业的人来讲特别重要。谷歌非常了不起,是全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公司,谷歌出一个产品常会创造一个品类。比如无人驾驶虽然还需要时间,但是未来的方向;比如做智能家居的 Nest 被谷歌收购,所有人才发现原来智能家居是这么玩的,隐藏了这么大的商业潜力。
2.创新公司获得投资人的狂热追捧,引发了创新的热潮。这一点很重要,大家看到资本在非常疯狂地追逐有创新的产品。
3.小玩意也可以有大的故事。
那么智能硬件是不是有泡沫?为什么这么疯狂?高溢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1.大公司可以用资本换取一个发展的先机。
2.硬件可以演变成一个平台,比如在 GoPro 相机上面可以产生很多内容,而内容是有媒体属性的。如果我是一个 GoPro 的用户,我拍的视频,平台可以拿去交易,可以开展媒体服务。
3.为什么溢价这么高?这是小米的玩法,传统行业对此不是特别了解。简单说两句,小米通过非常大的资本投资,去做那些没有很高门槛的产品,比如手环的门槛很低,它的产业链非常完整。
小米用非常低的价格结合它的营销方式,可以做到一定的规模,然后用资本把公司的估值推高,意义是什么呢?小米把产品价格打低,小公司以这个价格卖硬件是亏钱的,就很难生存。那样小米就是这个行业的终结者,高资本可以支撑它短期不赚钱,它就可以把对手灭掉。
很多人注意到了,在智能硬件领域,现在资本开始有点降温。智能硬件在中国差不多热 2 年了,但是这个热度不太对,很多人把智能硬件判断得过于乐观,有些人的投资逻辑是错误的。很简单,因为智能硬件有几个玩法,其中一个逻辑是前面提到的小米逻辑。
小米的逻辑有两个前提:其一是量很大,小米做的是大众市场,空气净化器也好,手环也好,都是量很大的市场,而比如无人机则是非常小众的市场;其二是低价。
小米的模式有很多创业公司在模仿,但这种模仿绝对是错误的。 为什么智能硬件会降温,很多公司会死掉?因为它们选择的产品不对。
第一,如果你选跟小米一样比较大众的产品,那些小米都会做,而小米一做你就不赚钱。
第二,我们的投资逻辑是认为硬件行业一定是刚需,并且必须赚钱。而互联网投资人是按照互联网的思路做他们的投资逻辑,认为硬件不赚钱,靠的是数据。但是创业公司生产的硬件量很小,它们希望通过获取数据赚钱,靠服务赚钱。这个逻辑不太对,在未来是对的,但在今天是不对的。 新型的智能硬件,第一其产生的数据不够多,第二其数据价值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数据价值高。
第三,跟风的逻辑,很多人投资是跟风,包括我们的很多合作伙伴。我们有些项目要融资,发现他们一看是某个方向就都不投,其实有些公司是很好的公司,越是在降温的阶段越是有好的估值,这个时候要投资。但在中国,很多做 VC、PE 的人是跟风,看到什么热,比如 O2O 热,所有人都投 O2O,业界有人撰文批评 O2O,立马就无人问津。
智能硬件的浪潮,是不是一个风口?风口在中国影响很大,很多人说在风口,哪怕是猪都可以飞起来。我觉得智能硬件不是那么简单,智能硬件是一个时代刚开始,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是手机互联网,不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
伟大的公司都在做什么?
伟大的公司在做什么?这对创业的人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关注谷歌,谷歌从 2010 年开始平均每个礼拜会收购一家公司,涉及到人工智能、VR、3D、智能家居、云技术。谷歌正在创造新的品类,每一个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变。
而苹果所做的整合是围绕手机、平板和手表,苹果通过整合新的技术来提升产品体验,本质上是构筑生态系统的护城河。为什么有些人的逻辑是错的?在商业计划中别说你是通过数据赚钱,通过软件赚钱,你还早,苹果都没做到,何况一个创业公司。
苹果整合应用市场,本质上不是为了很快赚钱,而是要提升用户体验。为什么说很多互联网背景的创业者去做智能硬件非常困难?因为他按照互联网的思维来思考智能硬件,而非提高硬件的体验,在我们看来,这是颠倒的。
有三种技术的发展,造成了智能手机的爆发:
第一是半导体技术,摩尔定律依然有效,今天手机的处理能力已经跟电脑差不多了,芯片的计算能力除了在少数的人工智能领域还不够,在大部分的应用上已经远远足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背后一定是一个大公司的平台,依赖于云,只有当芯片技术发展到足够快的时候,人工智能可以走到前端,否则是依赖于云端的处理能力。
第二是触控技术。触控技术在本质上是人机交互的技术,人机交互是非常重大的一个革命,这个革命让手机的操控更符合人性。但人机交互不只是触控技术,在未来几年,人机交互的手势识别会做得非常精准,这项技术成熟,一些新的智能硬件自然会出来了。
第三是运动传感器,能感知加速度、重力等。未来,在手机里面会出现很多新型的传感器,比如高度计可以用来做室内定位,化学的传感器可以测 PM2.5 和农药残留。现在的交通拥堵信息很准,因为手机到处都是,通过手机的数据可以知道你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结合传感器就知道你的速度,知道速度就知道你拥不拥堵。
推动浪潮的技术是什么?
我们再回顾一些推动浪潮的技术:
一是气体、生物、流体、3D 成像等 MEMS 传感技术,激光、雷达等感知技术。其中的流体传感可以做什么?可以诊断一些疾病。而现在的扫地机器人为什么不好用?是因为它缺少超声波、雷达等感知技术。
二是人机交互技术,包括语音语义、手势识别、动作跟踪、眼球跟踪等。人机交互的重点是语音语义识别,语音识别现在基本能达到 95%的识别率,最难的是语义识别,这个很难,但并不意味目前没有投资机会,我们投资了一些公司,在特定的场景可以做得很好,比如用语音控制灯的开关。
手势识别今天还很粗糙,在游戏中要做很大的动作,才能被识别。眼球跟踪在专业市场已经有应用,测谎仪看你眼球的运动,来分析你细微的心理变化。
三是视觉呈现技术,包括 DLP(数字光处理,把影像信号经过数字处理,再用光投影出来),3D,VR(虚拟现实)等。DLP 这两年进步非常大,今后 DLP 将是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随身都会带一台 DLP 投影机,并且设备非常便宜,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
四是人工智能(以互联网,云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还处在早期。
五是机器视觉,典型的应用是无人机跟踪航拍。
投资人看好哪几类智能硬件公司?
最后谈谈我们看好的几类公司:
第一类是创新型、新品类的智能硬件,要点是创新,这是很难的。现在中国讲万众创新,但是我坚持认为创新永远属于极少数人,中国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公司是屈指可数,非常珍贵的。
第二类是专属社群,比如 DFRobot 那样服务创客的社群,或者是“行者”那样的骑行社群。骑行是在跑步之后另一个会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将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第三类是有核心技术的公司,比如说安霸半导体公司。半导体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是没有市场进入限制的,我们与美国公司、日本公司都是公平竞争,不像互联网, BAT 如果没有中国的保护就没有今天。但是芯片不一样,安霸有核心技术,不管是 DJI(大疆),还是 GoPro 都用它的芯片。
第四类是世界技术在中国应用。我建议创业公司可以考虑这个方向,什么意思?我们提到人机交互的技术,一定不是中国公司做得最优秀,一定是硅谷或者是以色列的公司做得更好。但核心技术有很多的应用,应用是和国情有关联的。很多新的品类是跟中国市场紧密相关的,这个市场是属于谁的?属于你的。
最后一类是与传统行业关系巨大的智能硬件公司。为什么说空调和冰箱在智能化后那么有用?今天大家看到是遥控控制的功能,还不够。“云化”的价值有多大?如果在云端能知道谁家的空调坏了,那云端就是服务公司,是维修公司,这是从控制到服务的模式转变。
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让世界变扁平了,也改变了数据的获取方式、分析方式和使用方式。只有当智能硬件的出货量达到千万级时,其产生的数据才有价值。
下一个“独角兽”在哪里?
下一个“独角兽”公司在哪里?我们投资了一些公司,比较注重为被投资者整合价值链,我们跟世界级的芯片公司都有关联,而现在的很多创业者都跟媒体有关联。一个智能硬件,我说半天你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放一段媒体化的视频你就知道它是什么。
智能硬件怎么卖跟媒体营销有很大的关系,每一个智能硬件公司都需要有很强的媒体资源,还有就是线下渠道,比如做互联网装修的公司,一次装修几百套房子,可以把智能硬件全装进去。整合价值链的帮扶还包括利用传统有流量的电商公司。
投资智能硬件最有挑战的地方是估值,估值是创业者根据心理预期给的,我们因为估值也放弃掉好几个公司。
高估值的背后往往隐藏高风险,高估值调高投资者预期,如果行业没有如预期发展,公司的高估值会成为下一轮融资的障碍之一。 但如果坚持高估值,你要坚定几点:
第一,你要知道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
第二,你要确信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能做出这样了得的东西,你就是领头羊。
第三,看这个行业有多大。
两年前我们关注大疆时没人关注无人机,我们有投资 GoPro 的经验,知道细分市场的王者也可以成为“独角兽”公司。我们也评估过另一家无人机公司,当时它的规模比大疆大,估值比大疆低,团队也极有经验。最后我们对大疆做了详细的评估,跟 CEO 汪滔沟通了很多次,最后选择了团队更年轻、更专注、更有极客精神、估值也更高的大疆,最后证明我们是对的。
来源动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