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問答:各國領導人在巴黎說了啥?
新華社記者
回顧20多年來的歷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皆是多國代表唇槍舌劍、各方利益屢屢交鋒。本屆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匯聚了上百位國家領導人,世界主要國家立場主張如何?從領導人的講話就可見一斑。
自大會開幕以來,各國領導人的發言為巴黎協議談判提供了政治動力,他們對大會的期望和對氣候治理的建言都濃縮在數分鐘講話中。
(小標題)協議不應只是“美好承諾”
本次氣候變化大會需達成一份嚴控溫室氣體排放的歷史性協議,並明確2020年後國際社會如何分擔相關責任。各國領導人在發言中分別表達了對巴黎協議的期待,全面、公平、有效是其中的關鍵內涵。
作為發展中大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領導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會發言中主張大會摒棄“零和博弈”,實現互惠共贏。他對巴黎協議的達成明確提出中國主張:有利於實現《公約》(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目標,引領綠色發展;有利於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有利於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大會發言時說,新的氣候協議應基於《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具有法律約束力,能約束髮達國家和其他各國,它的落實應得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參與。
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美國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認識到自身對造成氣候變化的“作用”,有責任加以應對。他認為,可以建立一個透明系統,以督促相關國家履行承諾,並向目前尚無能力減排的國家提供支持。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說,僅有各國美好的承諾是不夠的,世界需要一份有約束力、有力度、可持續的氣候協議。這份協議應著眼發展低碳經濟的長期規劃,對協議執行情況應定期檢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認為,《京都議定書》的簽訂未能阻止全球平均氣溫逐年升高,應建立新的國際框架推動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一起行動。他希望巴黎協議不僅包括長期目標,還要有一個審核“國家自主貢獻”的共同機制。
巴西總統羅塞夫希望未來達成的新氣候協議應“具有法律約束力”,而不僅僅是各方美好願景的簡單總結。這一新協議應包括各方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一挑戰的具體承諾和實現路徑。
印度總理莫迪則在發言中強調“氣候正義”,主張發展中國家應擁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發展,發達國家和地區則應根據歷史責任,在2020年前增強減排力度,並儘快落實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承諾。
(小標題)升溫“剎車”需腳踏實地
除表達對巴黎協議的種種願景,各國領導人還分別貢獻“高層智慧”,結合本國國情,就應對氣候變化提出“技術性”應對舉措,亮點頻頻。
中國一直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互幫互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通過“10”、“100”、“1000”三個數字,宣佈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新舉措:中國將於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
俄羅斯森林資源總量位居世界前列。普京表示,俄將強化森林在吸收溫室氣體方面的作用。俄總統氣候特別代表別德里茨基進一步解釋說,應發展林業以吸收溫室氣體。不少國家不斷砍伐森林以實現經濟目的,而俄森林總面積在過去60年增長17%,在2014年已達7.7億公頃。
坐擁亞馬孫雨林的巴西同樣注重雨林保護。巴西總統羅塞夫說,目前巴西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大挑戰來自於如何在2030年前實現亞馬孫雨林亂砍濫伐“歸零”,以及如何彌補合法林木開採對雨林帶來的損失。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介紹,歐洲眾多城市及創新企業正致力於提高能源效率、開發可再生能源,推進能源轉型,以期建立低碳和充滿機遇的新世界。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認為,氣候變化不僅是挑戰,也是歷史機遇,有利於發展基於清潔能源、綠色基礎設施和綠色就業的可持續經濟。加拿大政府將支持和發展低碳經濟,引入先進的碳定價模式。
日本擁有世界領先的清潔能源應用技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發言中表示,日本將通過節能領域的技術革新為減排作貢獻。日本將在明年春季前制定“能源和環境革新戰略”,加強氫氣制取、儲運和新一代蓄電池研製等革新技術的研發。
不難看出,各國領導人表達了希望大會成功的意願。儘管各方的核心分歧依然存在,但共識也在逐漸增多。達成氣候協議不應是“零和博弈”,而是共贏。(完)(執筆記者彭茜,採訪記者唐志強、張曉茹、張雪飛、劉隆、張繼業)
俄總理簽署法令對土耳其實施制裁
新華社莫斯科12月1日電(記者張繼業)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1日簽署政府令,要求俄相關部門根據總統普京此前簽署的總統令,按計劃執行對土耳其的制裁。
根據俄政府網站消息,政府令要求相關部門自明年1月1日起暫停對持有土耳其普通護照的公民入境免簽制度;除歐亞經濟聯盟法令允許範圍內用於個人食用目的以外,禁止從土耳其進口一系列蔬菜、水果、家禽和鹽類商品;責成俄交通運輸部採取措施,將2016年授予土耳其汽車運輸商的俄土間運輸許可證限制在2000個以內,在必要情況下可部分或全部取消此類許可證。
政府令還要求,從12月1日起禁止包機在俄土航線往來;凍結兩國政府間商貿投資項目;暫停政府間商貿投資會談;暫停建立俄土聯合投資基金;暫停俄土政府間經濟貿易合作混合委員會的活動;在2016年至2019年間暫停兩國在科技文化領域的中期合作。
梅德韋傑夫11月30日表示,俄政府將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大對土耳其的制裁措施,措施將力求“最大程度地使土方感受到其行為造成的嚴重後果”。
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11月24日在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敘利亞一側墜毀。土官方稱,土方戰機在向這架俄戰機多次發出警告無果後將其擊落。普京則表示,俄戰機是在敘領空被土戰機擊落的,這起事件將嚴重影響俄土關係。28日,普京簽署對土耳其實行制裁的總統令。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進入談判模式
新華社巴黎12月1日電(記者唐志強 張雪飛)在各國領導人出席會議表明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政治意願後,巴黎氣候變化大會1日進入談判模式。來自近200個國家的談判代表開始就巴黎氣候協議的最終草案展開磋商,以期11日順利達成協定。
當天,談判代表們從上午10點至深夜舉行了約30場大小會議,就協議草案的相關細節逐字逐句進行討論。在談判屋外,一些雙邊、多邊磋商也在進行。
“大家正全力就巴黎協議案文進行磋商,基本上進入了白天黑夜連軸轉的模式,”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說,領導人講話對案文談判注入了強勁推動力,但談判是複雜漫長的過程,在具體方面還需談判代表逐字逐句地討論。
他說,各方代表將在第一週就協議內容進一步深入交換意見,盡可能縮小分歧,使最終的選項更加明確,為第二周的部長級磋商做準備。
按計劃,協議最終草案將於12月5日形成。此後,各國部長級官員將就草案中涉及的主要政治議題作出決策。
目前,各國在協議長期目標、減排責任劃分、資金技術支持、行動進展盤點機制、行動和支持透明度等議題上仍有眾多分歧。
巴西氣候談判首席代表馬孔德斯說,各國代表今後幾天的主要工作是將領導人表達的政治意願轉化為彌合分歧的具體方案。
他說,發展中國家正積極為應對氣候變化作貢獻,包括資金貢獻。但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屬於“南南合作”,以自願為基礎,不是法定義務。而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是其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的規定必須承擔的法定責任,這兩者有本質區別。
發達國家早在2009年便承諾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幫助後者應對氣候變化,但發達國家一直沒有提出落實這一承諾的詳細路線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今年10月發佈的報告顯示,2014年發達國家提供的這一資金總額只有620億美元,距離目標甚遠。
馬孔德斯說,發達國家落實1000億美元資金承諾,並以此為基礎在2020年後進一步提高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支持是巴黎協議的關鍵。發達國家要清楚,巴黎協議是《公約》之下的協議,他們在巴黎協議中也應承擔《公約》規定的責任,不要企圖借巴黎協議談判來修改《公約》。
澳大利亞資源能源部將實施新計劃確保澳洲礦資源競爭優勢
新華社堪培拉12月2日電(記者趙博)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和北澳大利亞部2日發表聲明,將實行一系列計劃確保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在國際市場上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聲明說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和北澳大利亞部計劃的方針是根據澳大利亞工業、創新和科學部發佈的能源資源重大項目報告而制定的。
報告中表示澳大利亞的資源能源方面將面臨挑戰。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下行的壓力,多數企業實施縮減成本,而減少勘探開支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在2014-15澳大利亞總勘探支出,包括礦產和石油勘探,相比2013 - 14年下降了23%。
為此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和北澳大利亞部做出相應的計劃,首先從經濟方面減少在投資審批環節不必要的費用32億美元(45億澳元),以減少企業的投資成本。其次,通過與中國、日本、韓國的自貿協定和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向他們開放勘探市場,擴大現有的勘探市場。通過減免7000萬美元(1億澳元)稅費鼓勵企業開發新的勘探技術。然後,擴大重大項目的審批機構,通過36億美元(50億澳元)澳大利亞北部基礎設施費用推動基礎經濟設施的建設。最後,建立兩個產業發展中心專注擴大澳大利亞在採礦裝備,技術和服務的卓越表現。
聲明表示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出口國,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國,並預計在2020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澳大利亞政府承諾將抓住下一波資源能源投資機遇,確保澳大利亞仍處在世界能源資源領域的領導地位。
能源資源重大項目報告是由澳大利亞工業、創新和科學部首席經濟學家編寫,每年發佈兩次,主要內容是公佈澳大利亞每年能源資源投資情況,並對行業趨勢做出預判。
今年的最新報告發佈於今年10月份,報告介紹了澳大利亞在投資資源和能源方面的雄厚實力。在2003-2014年期間澳大利亞在資源能源投資2932億美元左右(4000億澳元)。指出澳大利亞目前有35個處於建設階段的資源能源項目,投資超過1612億美元(2200億澳元),其中天然氣和石油的投資超過1429億美元(1950億澳元)。還有127個項目處於可行性研究階段,投資超過1319億美元(1800億澳元)。
給生活上色。
馬來西亞吉隆玻拍攝的“華攝獎”“文化藝術”組別金獎作品。
新華社發(張紋綜11月30日攝)
(長按圖片,可“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華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