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180天走访了29所世界名校,讲述了99个学霸的求学故事

2015年11月27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黎铭老师在采访)

编者的话

采访黎铭老师前,我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虽然在电话两端,我仍想象着我们坐在茶社,黎铭老师娓娓道来,我轻松地听着故事。

电话那头,黎铭老师的语速很快,仿佛想一股脑把她采访的120多个孩子的故事倾诉而空。关于《听说》,关于这些孩子,她有太多话想说。

黎铭,不是个作家,她是一个极为关注教育的妈妈。从2014年11月起,她用了180天,走访了21所美国大学、3所英国大学和5所中国大学,采访了120多名学生,最后节选了99个故事,写成了这本以反映留学生生活为主的《听说》。

整个采访,我跟着黎铭老师的故事,时而艳羡这些顶尖象牙塔内的骄子,时而感动于孩子的成长。电话挂下,茶杯居然从未被拿起。

《听说》,我读了。推荐给大家。

不论你是家长还是学生,这99个世界顶尖大学孩子的成长经历都能让你获得启发或激励,他们是如何成长为顶尖人才的,什么样的故事让顶尖学校毫不犹豫地发下了offer。

这本书,作者带着诚意写作,我们带着诚意推荐,希望您,带着诚意阅读。

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听说》。

强妈:180天,这是不短的旅程,什么原因让你开始了《听说》的写作之旅。

黎铭:2012年,我的孩子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读书,我开始“混”南外家长圈。2014年,我主编了我的第一本书《南外大家说》,囊括了46名南外学生的故事,这本书在南京家长圈很轰动,我把所有的版税所得捐给了盲童,让他们有机会可以在正常的学校读书。

南外每年有380多个孩子出国留学,家长们有各种担心。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出国后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么?我想不仅南外,全国各地的留学生家长或希望送孩子留学的家长都有这些顾虑。带着很多家长的嘱托和期望,我还是走访留学生,希望能以一双家长信任的眼睛,观察记录真实的留学生生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走进99个顶尖大学生的故事。

强妈:《听说》也是一首歌?

黎铭:是的。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取名《听说》,所有的故事都是孩子在说,我在听。后来,我写了《听说》的歌词,南外学生周澜润色了歌词、作曲演唱了这首歌。这本书就像歌词说的“听说是一本书,里面有厚厚的温度。书里有高考GPA SAT和托福,同样也有孤独”。我们在MV中也收录了很多留学生的采访片断,相信大家看了会有感动。

强妈:你采访了这么多留学生,在你看来,留学生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

黎铭:首先,他们真的都非常努力。在国外留学,其实压力很大。学业的压力、适应不同文化的压力、家里很高的期许带来的压力。大家可能更多地看到留学生光鲜的一面,但背后每个人都非常非常的努力。

其次,我也观察到一个细节。很多中国留学生刚来美国时,是非常希望混进美国人的圈子里的。加上美国的学校社交活动非常多,留学生花很多时间去社交和了解美国人圈子。但时间一长,很多留学生又回归到中国人圈子。大家可能发现,还是更适合中国人的圈子,包括价值观和习惯,还是和中国人在一起最舒服。

强妈:120多个真实的故事,什么让你印象最深刻。

黎铭:太多了。举几个例子,采访牛津大学申志鹏,他是牛津中国学联主席,也是1986年以来最年轻的一个主席,人非常能干。刚开始的时候,他侃侃而谈他的校园和社团生活,自信又绅士。访谈快结束的时候,我问他“有什么想跟爸爸妈妈说的么”。这个大男孩突然就沉默了,过了一会,我看见他用手捂住脸,开始抽泣,抽泣声越来越大。我让工作人员关上摄像机,我们所有人都陪着他沉默。过了很久,他才说,爸爸妈妈为了支持他留学,在国内努力的打工赚钱,付出很多辛苦,很不容易。最后跟他告别的时候,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我想让他感到这是一个母亲的拥抱,其实父母对孩子的付出都是无怨无悔的。

这样的故事还有。我采访的大多数留学生,都不是大家所谓的富二代。他们多数来自中产家庭,还有少数家里条件并不好,要靠奖学金维持留学生活。留学生到海外,都深知父母为了自己付出高额的学费很辛苦,更加独立、成熟,和懂得感恩。

还有一个故事。帝国理工大学的一个学生刚见到我们时,就告诉我们他有忧郁症,目前已经康复。他也是个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刚到帝国理工读书时压力非常大,大二发现自己得了忧郁症。他向父母和学校坦白了这一情况,得到了父母和学校的正确看待。回国一年,慢慢调整过来,又回到学校继续学业。

留学生活有艰辛有压力,留学生要独立面对所有事情,这加速了他们的成长,这也是留学的重要意义。

强妈:最近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你怎么看?

黎铭:我看到的这些世界顶尖学校的孩子确实来自贫困家庭的少,因为毕竟要面对昂贵的学费生活费。富二代的也很少,大多是中产阶级。最近我看到一个报道,说中国的精英阶层分成三类,一是有权利的,二是有财富的,第三个就是教育精英。教育精英指的是通过教育来改变人生的族群,他们多来自中产阶层,孩子来自各个城市的重点中学,从而进入全世界的顶尖大学。这个报道和我的采访观察结果是不谋而合的,教育精英多数来自中产阶层。

强妈:书中有顶级的世界名校,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也有中国的北大、清华,还有一小部分美国不太有名的社区大学。在你看来,这些孩子有什么重大区别么?

黎铭:其实并没有。在中国顶尖大学读书的学生,现在能够获得的资源也不少。我看到斯坦福的学生在创业,北大的学生也在创业。北大的学生也有机会经常参加“小课桌”活动(寻找创业基金的活动)。甚至是美国的社区大学,我看到学生们也在积极地进行学术学习和课外活动,我采访的一个普通大学同学也被美国安永录取。采访了这么多学生,我更加明白,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我也很想跟中国家长说,不要那么迷恋学校排名,找到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重要的。

强妈:“美国留学妈妈圈”的家长都是对国际教育感兴趣的家长。您有什么话对我们的家长说么?到底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

黎铭:我是带着家长的这个问题开始我的采访之旅的,但书写完了,我发现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大家还是打开书来寻找答案吧。如果一定要说,可以这么说,“狠心”的家长适合把孩子送出国。孩子的适应能力都很强,只要家长放手,孩子可以在国外创出精彩的天地。

打开这本书,你不会失望。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听说》。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妈妈圈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