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物过于完美,以至你觉得不太像是真的,那很可能就不是真的。用硅谷王川的话来说:我对所有神秘的投资大师都持保留意见,骗子总是很神秘;麦道夫说,自己的投资是一种具有专利性质的投资策略、不愿详谈;而布斯基对自己的交易讳莫如深,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勤奋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基快跑
沃伦•巴菲特
他是复利的最佳代言人
沃伦•巴菲特,这个85岁的老人,几乎已经成股神的代名词。
从1965年至今的50年中,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的股价从11美元上涨了2.05万倍。
这么说吧…如果你在50年前,在股价11美元时,花11万买了1万股伯克希尔的股票,到2014年底,市值超过22.6亿美元。
50年中,巴菲特创造2.05万倍的投资回报。他因此登顶全球首富,也创造了一份史无前例的投资回报纪录。
到底每年要有怎样的业绩,才能成就这份史无前例的纪录?
答案就在下面这张表中。
嫌50年的数据看得累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看下面的统计表。
在这个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就巴菲特的每年投资收益率讲,在50年中,他仅有一年超过50%;年收益率区间占比最高的,是在10%以内。
现在,请大家再记住一个数字:
21.97%。
这就是巴菲特过去50年的年均回报。
21.97%的年投资回报,似乎并不出色。单就年均益率而言,至少还有三个专业投资者超过了巴菲特的。(别着急,请往下看,我们很快会告诉大家到底是哪三位大神)
真正让巴菲特傲视群雄的,其实是复利效应。
要知道,稳定的复利是所有专业投资者毕生追求的。
巴菲特有句名言:
复利有点像从山上往下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滚的时间足够长(从我买入第一只股票至今,我的山坡有53年这么长),而且雪球黏得适当紧,最后雪球会很大很大。
巴菲特在投资这条山坡上,整整滚了50多年的雪球,这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期间,好多竞争者都退出了,而巴菲特还在跑,这也让他跑赢了对手们。
所以,以后要讲复利,举巴菲特的例子就够了。
但是,为什么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方法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十分困难?
首先,巴神是个天才。就是那种随便花点功夫就能干啥啥出彩的大神。巴神很喜欢打桥牌,他有个比他还有钱一点的牌友叫比尔盖茨。这两位打牌都只能算业余爱好,但是打着打着就到了世界级的水准了。巴神自己还打进过世锦赛的决赛。我们这样信奉价值投资的巴神信徒,平时跟邻居打斗地主都输多赢少,如何领悟巴神的投资真谛?
天才也就算了,巴神还是个官二代。巴神的老爸是共和党的国会议员,供职于金融委员会。类似于咱们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里面的国务委员。巴神的生活从小就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巴神还是个正太的时候就对金融投资产生了兴趣,老巴对此很欣慰,让巴神去找他一个兄弟聊聊天感受一下金融行业。巴神聊完回来感觉收获颇多,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那个鸿儒叔叔是高盛的董事长维恩伯格。我们这样信奉价值投资的巴神信徒,平时只能在微博上关注一下但斌李驰发的心灵鸡汤,如何领悟巴神的投资真谛?
天才官二代也就算了,巴神还是个日复一日的持之以恒,视投资为生命的工作狂。投资是个考验耐力的体力活,再怎么长期投资持股待涨,公司调研年报分析企业估值这些工作总要做的。同为大神的彼得林奇玩了13年把头发全玩白之后坚决不玩了,抛下29%的年化收益神迹毅然选择回家享受life balance。巴神呢?投资对巴神来说就是电就是光就是唯一的神话。巴神26岁开始成立自己的第一家合伙基金,之后每年二十多个点的收益滚雪球,滚了50多年依然兴趣不减,八十多岁的老人达沃斯博鳌各地飞,奥马哈的朝圣会一年不落,平时还要和另外一位芒格大仙讨论GAAP和国际会计准则各有哪些利弊。我们这样信奉价值投资的巴神信徒,嘴上说生命不息投资不止,一付诸实际就把学习实践抛到脑后泡妞DOTA酒吧打牌玩的飞起,如何领悟巴神的投资真谛?
现在我们逐一揭密年化收益纪录超过巴菲特的三位投资大师。
彼得•林奇
累得像条狗
在1977年至1990年的13年中,彼得•林奇掌管的麦哲伦基金年化收益率为31.95%,而同期巴菲特的年投资回报是29.55%。
在这13年中,彼得•林奇是如何战胜巴菲特的,下图更直观。
1990年5月,在如日中天之际,彼得•林奇选择了离开。
他说,“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终于,他厌倦了13年如一日的高强度的工作。
要知道彼得•林奇究竟如何勤奋,先看看他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吧:
而且,这种日子,他坚持了13年。
至今,还没有一个专业投资者敢说,自己比彼得•林奇更勤奋。当然,敢说自己比彼得•林奇聪明的,也没有。
聪明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
索罗斯
玩投资游戏的哲学家
索罗斯也曾打败过巴菲特。
从1969年到2000年,索罗斯领导的量子基金,扣除管理费后的税后收益实现了4686倍的增长,年化收益达30.23%; 同期,巴菲特扣除管理费后的税后收益为1056.9倍,年化收益率为24.31%。他的同期业绩是巴菲特的4.4倍以上:
在32年的投资生涯中,索罗斯有19年战胜了巴菲特,其中,1980年更是跑赢巴菲特83个百分点。
直接上图吧:
在索罗斯投资生涯的顶峰时期(1999年),他所领导的量子基金群资产管理规模高达22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他也成为国际对冲基金的一个化身。
索罗斯创造的上述投资记录,至今没人打破。
索罗斯的传奇,相信不少小伙伴们耳熟能详。
索罗斯自述,他的人生理想是做一个安静的哲学家。26岁,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系毕业后,他带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只身到美国闯天下:努力奋斗五年,赚足五十万美金,然后回到英国去当哲学家。他曾说:我人倒下去后,哲学就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当然,直到2015年1月22日,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85岁的索罗斯宣布“终极退休”时,他都没有回到英国做哲学家。他只是对投资作了颇有哲学意味的总结: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詹姆斯•西蒙斯
学霸是无所不能的
第三位大神是詹姆斯•西蒙斯。
即使是彼得林奇与索罗斯,就年化收益而言,也不是他的对手。
赢巴菲特,他更不在话下。
从1988年至2008年,西蒙斯管理的大奖章基金的年均收益率是35.6%,轻松超过巴菲特的20%。插而且,这个回报率是在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和44%的投资收益分成以后得出的,也就是说,大奖章的资产是一年翻一倍的节奏。
有图有真相。下图中,蓝色的柱子代表的是西蒙斯的业绩,红色的柱子代表的是巴菲特的业绩。
西蒙斯用业绩证明了学霸是无所不能的。
23岁时,詹姆斯•西蒙斯就获得数学博士学位,26岁在美国国安局破译密码,30岁转行做了数学系教授,其间与华裔知名数学家陈省身联合创立了对数学和物理学影响深远的Chern-Simons理论。凭着这个理论,西蒙斯摘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全美维布伦(Veblen)奖,其个人数学事业的成就也就此达到顶峰。
44岁时,创办了对冲基金公司——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玩起了量化投资,也把自己玩成了量化投资领域的头号霸主。
他雇用了100多名物理、计算机、语音识别、信息处理博士,唯独没有金融学等商科专业学生,因为在他看来,商科对量化投资没什么卵用。
然后,西蒙斯就年复一年地赚钱,赚大钱。
但外界从来不知道西蒙斯到底是如何赚钱的。西蒙斯对所有的交易细节都守口如瓶,而且与公司的200多名员工都签订了保密协议,不能向外透露任何操作信息。
所有做量化投资的,都会对自己的量化模型保密。但保密到西蒙斯这个程度,也是绝无仅有的。更让外界觉得神秘的是,自1990年至 2007年的17年中,西蒙斯从无败绩。因为普遍认为,所有量化模型都有失灵的时候。
终于,大家松了一口气。因为文艺复兴旗下的另外两只据称是复制大奖章基金策略的基金遭遇了滑铁卢。
其中,2005年8月发行的RIEF成立头两年基本没赚钱,在2007年的7、8月间受到血洗, 8天赔了8.7%,之后的年化收益也只7%左右。
另外一只成立于2007年的RIFF基金表现更差劲,自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2.86%,比行业平均水平低近4个百分点。因为业绩实在不忍直视,文艺复兴已经在上个月底将它清盘了。
伯纳德•麦道夫
金融机构其实很好骗
与西蒙斯一样,对投资策略秘而不宣的是伯纳德•麦道夫。
对,就是那个被称为世纪巨骗的前纳斯达克主席麦道夫。
说他是世纪巨骗,不仅是因为麦道夫的这起金融诈骗案总金额高达648亿美元,为史上最大,也因为他诈骗的对象名单。
这个名单中,有汇丰银行(10亿美元)、野村证券(3.04亿美元)等30家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和众多专业投资人。
最悲催的受害者莫过于法国贵族出身的老牌基金经理蒂里•德拉维莱切特。2008年12月23日,65岁的他在纽约的办公室割腕自杀。因为,他掌管的28亿美元中(欧莱雅集团是其大客户),21亿美元给了麦道夫基金。
麦道夫蒙骗众多专业投资者,靠的是一条直线。
在20年中,麦道夫的基金年收益一直稳定在10%-12%之间,收益率曲线几乎是一条直线。
长达20年的稳定收益,大家都无比好奇,也充满疑问。
1992年,《华尔街日报》就对麦道夫投资策略进行质疑。
2001年5月,对冲基金行业杂志《MAR/Hedge》采访了十几个交易员、量化分析师以及基金经理。他们表示,“令人吃惊的不是麦道夫如此高的年回报,这可能和公司的市场操作和交易员的能力有关。真正让人吃惊的是,麦道夫可以保持几乎没有波动的平稳回报。“
麦道夫当时的回应是,基金的稳定表现是建立在月回报和年回报上的假象,“我没有兴趣把我们的投资策略告知世界。我不会讨论我们如何管理风险的细节。”
但麦道夫从不解释投资品种等细节,也从不对外公布任何资料,甚至将自己的投资称为“具有专利技术的投资策略”。
对于媒体和专业人士,麦道夫一律用“内部消息”四个字打发。
对于员工,麦道夫禁止他们采用任何方式储存电子邮件,邮件必须打印出来,然后在电脑上删除。
对于客户,麦道夫禁止他们在线查看自己的账户,只能看纸质打印版。即使是客户,如果你问得太多,他也会把你踢出局。
直到2008年12月,有个客户要赎回70亿美元的投资,麦道夫的游戏才宣告结束。
案发后的调查显示,至少有13年,麦道夫未进行过任何实际交易,甚至极有可能几十年来都是如此!
那么,那每年10%的收益如何产生的呢?
当然是捏造咯。
例如,2008年的11月,麦道夫决定把所有客户的账户收益增加1%,那么他就可以查询历史资料,确定对哪些股票进行交易,这样在12月就可以获得1%的收益了。
他把捏造的交易情况用实际价格输入,创造历年交易记录,再用EXCEL自动更新客户账户的数据。
为了掩人耳目,每个月,客户都会收到麦道夫公司寄来的详细投资记录,证明在过去1个月中进行了股票和证券交易,并记录了基于客户账户的资金数量算出来的回报金额。
伊凡•布斯基
果真是个吃软饭的
同样铃铛入狱,同样有过辉煌投资纪录的还有伊凡•布斯基。
别看伊凡•布斯基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但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投资界,他可是赫赫有名。
1980年代中期,布斯基管理的套利基金规模达30亿美元,个人财富也达2.8亿美元,在10年资产增值400倍,并跻身于《福布斯》美国前400大富豪。
其时,布斯基在美国股市是个神一样的存在。他总能抓到低价股,而且能选准时机高价卖出。比如:
谁也没想到的是,19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决心打击杠杆收购的调查行动,终结了布斯基的投资生涯。
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在布斯基的备忘录中说:自1933年证券法案通过以来,第一次在一个人的身上,出现这么多次违法行为。
原来,布斯基是通过内幕消息走上人生巅峰的!
他通常会从垃圾债交易员那里得到一些已计划好的并购事件信息,并按照获利的一定百分比,支付该信息的费用;
他和著名的垃圾债大王米尔肯合作,获取内幕消息。甚至还从米尔肯融资6.4亿美金,他用这笔钱再去进行套利,其中很多是押注米尔肯的德崇公司的收购交易。
被捕后,布斯基向联邦调查局提供了大量关于证券业欺诈的线索,可以说,他一手终结了美国证券业在1980年代的泡沫。
关于布斯基案,美国著名财经记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 还写了一本名为《贼巢》的书。这书有中译本,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看。
关于布斯基,最后讲个八卦。
布斯基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1962年。那一年他25岁,娶了地产大亨本•西尔伯斯坦的女儿。岳父认为女婿是冲着家产来的,总叫他“吃软饭的伊凡”。
布斯基东窗事发后,为了支付罚金和诉讼费,布斯基的老婆卖掉了她在比弗利山庄酒店的股份,价值1.36亿美元。那是她父亲留给她的遗产。
1991年,布斯基和老婆离婚。老婆一次性给了布斯基2000万美元分手费,以后每年还要给他18万美元的赡养费。
果然,老岳父没看错人。
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罗斯、西蒙斯、麦道夫、布斯基,这6个人都在一定时间内赚了大钱,都是或者曾经是世人眼中的“股神”。
事实却是,巴菲特们创造了数以百亿计的财富,而麦道夫们却毁掉了数以百亿计的财富。
我们讲这六个人的故事,无非是想要告诉大家,“股神”中,有真神,也有骗子。
但究竟谁是大师、谁是骗子?
● 真的股神,越老越值钱
“路遥知马力”。
如果是骗子,投资时间越长,业绩越难维系,谎言也迟早会破。
如果是真的股神,投资时间越长,复利效应越明显,积累的财富也就越多。
● 真的股神,都亏过钱
巴菲特的50年投资回报,有两年是亏损的;
彼得林奇没有逃过一次股灾,在1987年股灾,一天亏掉20多亿美元;
索罗斯做空港元,铩羽而归,大伤元气;
西蒙斯也有业绩欠佳被迫清盘的基金。
只有麦道夫近20年来从未亏损,且一直保持10%的稳定收益,也太“美好”了;
只有布斯基炒重组股,从不失手。
● 真的股神,并不神秘
每年,巴菲特给股东写长长的信,还在奥马哈小镇开PARTY,对投资者的问题有问必答;
彼得•林奇谈投资的书,已经成为全球股民的必读书;
索罗斯经常接受采访,写了《金融炼金术》、《走在股市曲线之前》、《超越指数》、《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索罗斯论全球化》。
他们公开了自己的投资逻辑,也公开了很多实际投资案例。
与他们相反,骗子总是很神秘:
麦道夫说,自己的投资是“一种具有专利性质的投资策略、不愿详谈”;
布斯基对自己的交易讳莫如深,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勤奋。
当然,我们还得说一下西蒙斯的神秘,那是所有做量化投资的对自己的模型都秘而不宣。可以作个例外吧。即使如此,也仍然一直有人质疑西蒙斯。
回到最近因为部分重仓股浮亏而饱受晚辈们质疑的巴菲特,再次说一下巴菲特的投资行为日复一日的重复几十年有多难。
1. 巴菲特的搭档芒格说的一句话很好:价值投资就像赌马,如果你赌的永远是赔率最高的马,那你没机会赚大钱,你唯一能做的是在别人标错赔率的情况下下重注。而巴菲特和芒格的能力,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被标错赔率的马/好公司。这需要复杂的知识结构和极其好的判断力。仅这一点,多数人已经被排除在外了。
2. 既然说下重注,就必须有资本下重注。巴菲特的资本是什么?是他控制的大量的保险公司的浮存金。Berkshire Hathaway 并非这世界上拥有现金最多的公司,但它是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大量资金的公司之一。这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这世界上有很多一流投资人,但都是管理资金,管理资金和管理自己的钱及低成本调动大量资金是完全不同的。
3. 自控。这方面已经说过很多了,不赘述。2007 年问巴菲特他是怎么自控的,自己也说,自控这东西一部分后天培养,一部分天生。
4 坚持。巴菲特从十岁把奥马哈图书馆里所有关于投资的书都读光,从二十岁遇到本·格雷姆,过去六十年在一条路径上衔枚疾走,又有多少人可以比?
5. 专注。资必需focus,排除背景噪音,聚焦在最重要的因素。年度报表谁都会看,既不用高等代数,也不用三角几何。而且巴菲特也从不玩玄的期权、期货,short,margin之类。但是如何从能够淹死人的信息overload中,抓住从你的投资哲学出发最核心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刻意追求的境界。如果把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浓缩到一个字,就是Moat。Moat字面意思是护城河,这里体现了一个公司超越其它对手的空间。这个空间越大,moat就越宽。巴菲特投资的可口可乐、运通、Wells Fargo、Moody‘s,IBM等,都是超级品牌,雄厚资金,moat极其宽广。巴菲特曾经说过,给我100亿美元,我也无法做个新饮料打败可口可乐。这就是moat的威力,它是实实在在可以用价值来体现的。认准了这个投资哲学,就要抛弃短期的因素,象厂房失火之类的突发事件或分析师降级这类来自华尔街的噪音。这些事情对巴菲特来说就跟屁一样,不管是谁放的,迟早会飘走。
6. 要深入了解社会,不能太“宅”。巴菲特从小就混迹于商业场合,十一岁随做议员的父亲去华盛顿,在华府开始和别人一起修理游戏机倒卖。可以说对美国的社会见多识广,绝非纸上谈兵之流。他看报表不仅仅是看大家都能看到的数字,他还能体会到数字后面的背景和涵义。可以说,巴菲特如果不做投资家的话,肯定会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因为他了解美国的脉搏。
很多人干投资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我们缺乏成功的基本素养(如激情,努力,乐观),我们干投资没有成功,很有可能我们干别的工作也不会成功,投资仅仅是360行里的一个行业,他不会脱离成功所需的基本准则。
投资与其他任何工作一样,成功的人只是少数。但是谈论别的领域从来没有像谈论投资那样热烈,这一方面是因为股市的参与和退出成本极低与途径及其简单,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人误以为从股市中赚钱只需要坐在空调房里点击几下鼠标就可以,谁都能干。其实投资也是要遵守基本的商业准则的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投资的本质就是投资企业,试图把投资隔离于商业本质之外的投机者注定是在参与一场零和游戏的赌博。
巴菲特说,做好投资本质上来讲只要学好两门课:
(1)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价值(或其他交易标的的价值);
(2)一门是如何看待市场波动;
第一门课涉及到如何评估企业价值,这门课的要做好与任何其他工作一样,考察的是你是否具备在一个领域成功的基本素养,成功的基本要素包括激情,努力和乐观,没有激情,梦想和超越常人的近10年的努力,巴菲特这种高屋建瓴式的快速洞穿商业本质的能力,这门课需要的是绝对的汗水和勤奋,外加浓烈的兴趣,而兴趣这个东西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第二门课如何看待市场波动,这门课可能与基因有一些关系,也跟从小到大的思维基模有关,更跟后天的对世界客观真理的追求态度息息相关,更重要的还是在后天。巴菲特等人很快就相信市场波动是随机的,不能预测的,有的人打死要相信能从市场波动中能长久获利。
所以巴菲特的成功本质上就是两句话: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2)以低于公司内在价格的折扣价购买;
巴菲特的成功浓缩成一句话:投资就是怎样对一桩生意(一个企业)估值,打折后购买。
投资失败的人有几个人知道自己所买的企业值多少钱?
这句话的背后,就是超越寻常的努力,话又说回来,哪一个领域的成功是轻轻松松的?
最后,请记住
当事物过于完美,以至你觉得不太像是真的,那很可能就不是真的。用硅谷王川的话来说:我对所有神秘的投资大师都持保留意见,骗子总是很神秘;麦道夫说,自己的投资是一种具有专利性质的投资策略、不愿详谈,而布斯基对自己的交易讳莫如深,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勤奋
微信公众号:伦敦交易员 ID:LondonFinance,多谢赏脸
长按此二维码关注伦敦交易员的新鲜事儿~个人微信:FinanceU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