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团结了加拿大人的番茄酱,一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

2016年03月19日 CFTI加拿大


昨天,向来以政治经济为重心的CBC网站首页上出现了两瓶番茄酱,标题为“番茄酱战争结束,Loblaw超市会继续供应French’s牌番茄酱”。

 

打从上个月开始,关于这两瓶番茄酱的报道就层出不穷。也许很多人并不理解这次纠纷的由头是什么,也不理解为什么主流媒体会掺和餐桌上的事。

 

但实际上,这场番茄酱战争远非其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它涉及到了法律,政治,金融等多方面元素。也牵扯到了Tim Hortons、Burger King、Heinz等数大知名品牌。而在这场番茄酱战争背后,其实是加拿大人的民族荣誉感和他们抗争美国金融大鳄的决心。

 

首先要介绍番茄酱界的泰斗——Heinz。

 

只要读者们平时在餐馆或超市里稍微注意一下,那么大家就会发现几乎每个超市摆的最多的番茄酱都是这个牌子,有的超市干脆只有这一种品牌。

 

H.J.Heinz公司成立于1869年,该公司生产的上千种食物产品(如番茄酱、烧烤酱等)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销售,可谓是当之无愧的调味品界巨无霸。

 

既然是做番茄酱,那么自然少不了番茄。

 

Heinz在北美共有数十家番茄酱农田及加工厂,其中半数都在加拿大境内。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加拿大安大略省的Leamington农田

 



Leamington农田与Heinz公司的合作长达104年之久,该农田产出的番茄不仅美味,而且没有化学添加剂,各项指标均超出平均水平。

 

而且在这里,笔者要简单说一说加美两国的番茄酱区别。虽然都由同一厂家生产,但实际上,加拿大超市的Heinz要比美国的Heinz好吃。这是因为加拿大的《农业产品法案》规定:加拿大的番茄酱必须要从一个完整的番茄内榨出来,而美国则没有严格要求,因此美国很多番茄酱只是从浓稠的番茄汁内提取。

 

这样一比较,Leamington农田可以说是甩了美国农田好几条街,然而在2013年,Heinz却忽然宣布要关闭他们在Leamington的工厂,因为“该农田在亏损”。



 Leamington负责人表示这一说法毫无根据,因为他们的季度报告并不显示他们在亏损,也没有公司的人和他们说过这一点。

 

Heinz关闭工厂这一决定导致Leamington一千多名员工失业,之前遇到问题时,Heinz都会派公司代表来和当地工会商议,寻找解决方案。但是这一次,工会事先没有得到任何预警,他们看到的只是美国总部传来的一纸文书,判了他们工厂的死刑。

 

其实从局外人的角度看,Heinz关闭加拿大农田的原因再明显不过,而Heinz的高层随后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在加拿大种番茄成本太高,因为政府管控严格。所以他们决定关闭加拿大的农田,转而把番茄种植转移到其它加拿大境外的农场。

 

换句话说,不是Leamington在赔钱,而是挣的钱不够多。

 

在工厂农田被迫关闭后,安省省政府拨款20万,试图以此帮助工人们渡过这一艰难时期,但这些钱远远不够。同时,也有众多加拿大商界人士前往该地区考察,想要买下Leamington农田,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而Leamington并不是最后一个遭此厄运的农田。

 

2015年,Heinz再次宣布:他们将会关闭北美7家工厂,裁员2500人,并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他们的小型实验室。

 

而在这7家工厂中,加拿大安大略省的St. Marys工厂入列,数百人将会再度失去生计。

 

为什么屹立百年的Heinz公司要在短短两年内做出如此大规模的调整?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公司急缺资金?不景气?

 

并非如此。其实Heinz大规模裁员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世界金融的腹地——华尔街

 

2013年,就在大规模裁员开始之前,Heinz被两家美国公司联合收购了,一家名叫3G Capital的投资公司和一家名叫Berkshire Hathaway的保险公司。

 


也许只说这两个名字,对金融不太了解的读者们不是很熟悉。但要说Berkshire Hathaway背后操控者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股神”沃伦·巴菲特

 


2013年2月,巴菲特以2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Heinz,而正如所有的华尔街收购一样,巴菲特在收购完成后立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裁员,在全北美关闭多家工厂,大幅度减少与加拿大的贸易往来。

 

再说说那家名叫3G Capitol的投资公司。只说这个名字,恐怕知道的人也不多。但是说到他们旗下的资产,其中一个必然会抓住所有人的眼球:这家公司,是Burger King的控股股东。

 

而众所周知,此前加拿大人最引以为豪的咖啡连锁店Tim Hortons就是被Burger King收购。

 

从2013年开始,这两家来自华尔街的金融大鳄,在巴菲特的指挥下,开始强势进军食品界。他们目光尖锐,锋芒直指食品界的几大巨头,短短2年内便吞并数家企业。

 

目前,这两家公司已经收购了Dairy Queen、Tim Hortons、Burger King、Heinz和Kraft(奥利奥的母公司)等企业,加拿大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几大品牌几乎都攥在他们手中。而在收购之后,华尔街金钱至上、快刀斩乱麻的商业风格也展现的淋漓尽致。



以上为被收购的公司


收购后,所有上述公司都接到了来自巴菲特的同一指示:立刻裁员。而且巴菲特的裁员很有针对性——他喜欢拿加拿大的工人开刀。

 

2013年,收购Heinz后,他在加拿大裁员千人;2014年,收购Tim Hortons后,再次裁员上千人;2015年,收购Kraft后,同样在加拿大裁员上千人。

 

而同时,他将工厂和实验室搬到其它更廉价的地方,以低成本制作质量低的产品。

 

也就在这时,我们故事的主角——French’s番茄酱姗姗来迟。

 

French's也是一家制作调味品的公司,但他们最出名的产品是芥末。2013年,在Heinz关闭了Leamington的农田之后,Leamington的数千名工人陷入危机之中,所幸这时French’s出现了。

 

French’s于2013年中买下了Leamington农田,农田重新开张,French’s的广告语也是很自豪的宣布:我们是加拿大本土制造。

 

可是在华尔街面前,一家小小的调味品公司终究是招架不住的。French’s的番茄酱虽然美味(CBC专门组织了一次试吃,80%的参与者都觉得French’s比Heinz好吃),但是他们没有经济实力进行大肆宣传,在超市的上架量也远不及Heinz,知道它的人也不多。

 

于是上个月加拿大连锁超市Loblaw宣布:鉴于French’s番茄酱的销量太差,他们决定停止销售此类番茄酱。



 看上去,Leamington农田似乎要又一次栽在华尔街的脚下,而这一系列的做法,终于激怒了好脾气的加拿大人。种种不满与愤怒集合在一起,加拿大人这次团结在了一瓶番茄酱的背后。

 

3月初,一位名叫Brian Fernandez的建筑工人在他的Facebook上贴出了French’s即将下架的消息,同时他也简单的解释了Leamington农田的情况。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条简单的帖子在两小时内居然得到了数万人的转发。加拿大人立刻意识到保护他们自己的农田,保护他们的同胞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一夜之间,抗议Loblaw下架French’s番茄酱的帖子在Twitter以及Facebook上爆炸开来,有十万多人参与讨论,并且纷纷表示:假如Loblaw下架加拿大本土的产品,那么他们以后就再也不会去Loblaw的超市内消费。

 

昨天,Loblaw官方发声:我们听到了顾客的声音,French’s番茄酱会继续保留!

 

而正如标题所说:这是一瓶团结了加拿大人的番茄酱,这是一场简短的,没有硝烟的保卫战。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场精彩的营销,French’s番茄酱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只用了短短半个月,也许有人会说加拿大人为了一瓶番茄酱这么激动不至于。

 

但是在笔者看来,保卫本土的制造业、保卫自己的同胞、用自己的声音抗议,这些正是爱国的体现。


(文 鹤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欲知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加拿大第一生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