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结束,一共申了19个学校,1个rejection,剩下的都是OFFER或AD。大部分申请的都是教育学的PhD项目,有个别的学校申请了教育学,传媒,或者经济学的master。综合Top20里的Harvard, Upenn,Columbia, Northwestern, 和Emory都给了录取或者奖学金。其实早就想写一篇文章,帮助以后的申请者们。
我是今年大四毕业,简单介绍一下背景:GPA:3.87/4.0(标算);Major GPA: 4.0/4.0;Ranking:1/150;GRE:1380+5;Toefl:110 (30+30+20+30)无paper发表,但是有一定研究经历,实习经历和本科留学交换经历,申请中提交2份Writing Sample。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是我本科学的是英语。也就是说,我的所有申请基本都属于转专业申请。
因为其实我并非一门心思想要出国的。所以我也就是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类型,抱着“你爱要我就要,不要我我也一样能活的”心态,申请的基本都是综合Top50的学校,专业Top15的项目,用四所Top50-70的学校保底,完全不考虑不被录取怎么办。记住,真正申请成功的人是那种拿了一大把的rejection然后只有几个满意的offer或者ad的人
小结:
(1)我一直觉得没有负担的人才会跑得最快。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人往往在出国这条路上不会取得很好的申请结果;
(2)如果你不像我一样,而是只认准出国这一条路的话,那么在申请和选校时请注意拉开档次,并调整好保底学校。很多人觉得合适的是申请比例是冲一冲的学校:靠谱的学校:保底的学校= 3.5:5:1.5。我个人觉得,适当加大冲一冲的学校的比例。
(3)同档次学校不要申请过多。举个例子,哈佛和普林的某专业在名气基本等同的情况下,如果你的申请被哈佛拒掉,基本也就意味着你被普林拒掉。不要过于贪心,同档次的学校,选出你最中意的几所即可。当然,如果你的research跟某个学校的教授极其match,或者你的推荐人与某学校有很深的渊源,又或者你的家庭富裕到足够再建一个哈佛的图书馆。
(4)保底学校要真正保底。很多人的保底学校最后却并未录取某人,这是我们应当避免的情况。亦或者只有保底学校录取的时候,却不愿意去了,那这个底宝的又有何意义?
(1)我申请的学校较多,而且申请的专业和分之也不固定。教育政策,教育管理,高等教育,教育心理,教育经济学,纯经济学。我承认申请的跨度太大,导致材料的准备极其复杂(之后谈PS的时候会讲到),还有最后的选择极其痛苦。
(2)硕士与博士的申请相结合。对于我的家庭来讲,负担几年的学费虽然会非常的吃力,但还是能勉强cover掉必要的开支。
1.年级排名很重要。非牛校的学生,但年级排名第一的优势弥补了本科学校知名度的不足,说明美国牛校很看中这个排名。
2.基本硬件很重要,GPA3.87-4.0、F1380+5、T110(尽管S只有20)。
3.选校策略很重要,牛校master + 次牛校PhD,这个策略很成功。
4.专业方向很重要:不是拿自己的专业去选学校,而是根据学校招人的方向定义自己的申请,这样极大拓宽了选择面和可能性,要知道教育学并不是一个很宽的专业,他有这样的结果很不容易。
5.热爱申请很重要:他完全将申请作为一个爱好来对待,无论是选校还是自己做文书,这样的投入没有理由不成功!
1.教育学申请,需要套磁吗?
对于master来讲,套磁效果不是特别好。不论是什么学科都是如此。对于PhD来讲,套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不能胡套,瞎套。用你们之间的match度来吸引对方。
2.奖学金的发放和投寄资料早晚有关系吗?
其实很多学校都是规定一个截止日。到了截止日的时候,材料会统一发给录取委员会的成员。或者有很多学校在截止申请后,直接发材料给教授本人,教授本人决定录取与否。
3.ps是否是重中之重?
这是你的材料里唯一能够体现出来个性的东西。但是相对来讲,Resume最重要,那是门面,第一印象。但是那是客观的东西,很多内容基本已经无法改变,所以在软材料(PS)方面硬起来。
整个申请下来,觉得最为成功的地方是用各种方法强调与导师的match程度,以及文书的写作和修改。
来源:网络
留学开聊8点档
主题:伦斯勒理工申请案例分析
分享人:叶博士(美籍华人)
时间:2016年3月22日晚8:00
加微信(lotus2013717),拉您进群听讲座。